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道正途 » 第三十六章 我成专为他讲《道德经》的了(三)

第三十六章 我成专为他讲《道德经》的了(三)

    说到这儿,见时间尚早,我便接着对清风讲起《道德经》第十二章来:

    此章可以看作老子实用主义的表述。也潜在地谴责了许多统治者只顾自己享受,而不做治国实事,不去发展民生事业。

    “五色”古指“青、黄、赤、白、黑”,是对应五行的五种色彩。此处泛指各种色彩,暗指伶人舞蹈。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此处泛指音乐。暗指乐妓。

    “五味”即“酸、甜、苦、辣、咸”。此处泛指美食。

    此章内容很浅显,就是说歌舞、美食、田猎、奇珍异宝常使人迷失。所以圣人们从不倡导这些,而是注重抓生产使人民肚子吃饱。

    老子针对统治者们平常最喜欢干的事(可以说成他们眼中看重的)进行了针砭,说你们玩的那些舞蹈音乐、美味奇珍及田猎娱乐之类的都是虚的,填饱肚子才实在!

    老子这么说算挺客气的了。因为他的目的是诱劝下统治者而已,平和些别人好接受点儿。

    但潜在的谴责之意就是:你们尽玩儿些没用的,而对有用的(民生工程,即圣人所追求的“实腹”)视而不见!故而他硬生生地在最后加了句“圣人为腹不为目”!

    如果仅从这章看,老子似乎但求解决温饱,而不注重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对文艺是持批判态度的。

    当然,在天下很多人温饱都没解决的时候,解决温饱问题才是首当其冲的要务,所以我们对此不能横加苛责。

    天下饿殍遍野之时,统治者还在歌舞升平,这就该被万夫所指了!

    不过,老子在后面第八十章里说要让人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又明显注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

    可见,老子反对的其实仅是统治阶级的享乐腐化生活方式而已!

    然后是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此章老子继前面两章所述价值观进一步升华到为天下要奋不顾身的思想境界上来,也充分体现着其“有”“无”的辨证论。

    老子先讲了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这是大家起码意识中对人生价值的“有”的部份。因为大家都挺在乎宠辱与自身利益的。

    老子也解释了,宠辱若惊就是以为上(作为上位受到尊崇)为宠、为下(落居下层卑微的社会地位)为辱。得到上位则惊喜,落于下位则惊恐。这就是常人患得患失的心理!

    进一步而言,最害怕的祸患就是自身不保(即“贵大患若身”)。这些都是常人有的起码意识,本无可厚非。

    但老子要的是能为天下有所担当的统治者,就需是非常而出众之人。

    故而他把要求拔高了一下,提出要如何才能不患得患失。

    那就是要做到“无”的程度!

    无视宠辱,视功名利禄为粪土;最高境界就是达到“无身”,为天下事奋不顾身!

    连自身都可不管不顾了,还怕啥子?这就是“大勇”了!

    最后句老子进而说到,要承载起天下,就需要这种有“大勇”的人。要化身为天下,把天下当成自身般珍贵(即“贵以身为天下”的意思),才能寄托予天下;把天下当成自身般爱惜,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也可以看出,老子并不是不珍爱“自身”。

    从辨证法角度去看,老子于人的“自身”认识的论述,完全体现了其“有身以为利,无身以为用”的思想。

    正所谓好男儿应持有用之身以奋不顾身的态度报效天下!

    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便是这样的人!

    但这种人很少被托以天下。何也?

    这种人打江山时或可因奋不顾身而成为一方领袖。但这种人要么功高盖主,不得善终。要么恃功而骄,容易专横独断,不大符合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了!除非他是开国之君,一代武帝。否则多会被排挤出去。

    当然,对开国之君而言,自己再文韬武略、盖世英雄,也要晓得“马上打江山,马下坐江山”的道理。否则就成了西楚霸王项羽那种“过路王”去了!

    对一般人而言,能宠辱不惊就挺不错咯。

    其实,民间老百姓又何尚没有这种意识和觉悟?哪怕世人再现实,对于利益,也并非那么太过看重的。经常也是“得之欣然,失之淡然”的。

    当自己过好了,帮助周济身边的人是社会人之常情。为富不仁者毕竟少数,也不受大家待见(会被戳脊梁骨的);面对灾难困苦,老百姓则会戏称为一句俚语:“一根田坎都有十八节难了嘛!”以此来自我安慰!

    人民对生活的态度还是挺坚韧的。

    话说回来,正当面对国家、民族危亡时,真正奋不顾身的主力军,绝大多数还是老百姓!

    只是平常生活中老百姓习惯了保护自身的权益,故而有点显得斤斤计较!

    所以,我们细想起来还是该觉得,老子对统治者所提要求再高,其实也高不过老百姓希望他们能为人民的疾苦着想。

    能让其“和光同尘”地融入百姓中作为其正常的一员就不错啰!”

    不到半个时辰,我便对清风讲解了五章。自我觉得讲得还是比较深入而又详细的。

    而他也是熟悉《道德经》的。只因张道陵那些歪解把他带偏了而已。

    他虽听得频频点头、意犹未尽的样子,还是有点儿怕我讲快了。

    趁我停歇之时,把案上茶杯递给了我,说道:“小颜!你喝口茶来!你说得的确有道理!点儿都不像祖天师那么牵强附会!

    但老子所讲这些,的确对君王自身修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而要达到这样的修养,又该何从修炼呢?到底何又为天道呢?”

    他这么一问,也差点儿把我给问蒙了!

    我整理了下思绪,总结性地说道:“其实老子对统治者所提出的素质要求,也不是没说如何来达到。

    那就是要保持自己的纯朴,去奢从简,时时为民着想,而奋不顾身、以身作责地去做好治理社会的事务!

    至于何为天道,老子只透露了少许。如“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或最后第八十一章所说“天之道利而不害”。

    由此看来,老子心目中的天道,是要统治者为老百姓好,搞好民生、养好民,就是守天道!

    而真正的天道吧,依我之理解便是:众生平等,自然而然,自取其道,自由自在地好好生活!这就是天道自然!

    再说白点儿,就是要讲“公道”!

    “公道”就是“天道”!

    世界不公道,行侠仗义的人就要出来“替天行道”了!梁山好汉们开初就打的这旗号起义的嘛!”

    他这才明白过来,“哦!”了一声,说道:“听起来倒也不难!但难就难在不为时位所移而一直秉持大公无私地为民执政啊!

    而老子所言的天之道呢,应该仅限于人类社会。否则,人食禽畜,岂为有道哉?”

    他这一说,我也是认同的。跨越物种间的生存竞争,那又是自然之道了,能维持个和谐平衡即可。

    而人与人之间,自不该如此残忍。

    泛化了的道,其意义其实不大。

    比如,宇宙的形成,于人而言不过增长知识而已。我们不可能依此缔造出一个宇宙再从新生存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