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道正途 » 第六十七章 武道(二)

第六十七章 武道(二)

    兵不可废,然用之不得已,以求安稳才是宗旨!

    穷兵黩武,终是自取灭亡之道!这就是老子军事思想的伟大之处!

    所以,此章老子言兵,实则反战。其所出发的根基所在,还是在“以道治国”!还是在于要发展好民生,才能从根本上强国!

    (事实上,若从现实世界而言,所谓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而决定政治。这么个说法,也与此差不多嘛!

    生产力上,你不发展好民生,何来生产力?

    生产关系上,老子肯定没注重。事实上从道家角度而言,也不该注重!

    原因很简单,在道家看来,这本身不是问题,不存在谁附庸谁的道理!

    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这天经地义的事!

    顶多听谁主事而已!

    谁主事,也不过“见义勇为,功成身退”的道理而已!并不存在要求多少报酬的回事!

    当然,可能招工就存在问题了!

    该用人时,唯利趋使肯定不好!不以利趋之,这又只能是政治层面上才能决定得了的。

    但从根本上说,公事公办,也须讲道理。

    国家税收拿来干嘛的?该怎么用还怎么用嘛!

    这些,当然不好给清风说了!所以我只能继续讲下去: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这一章老子继续讲军事的问题。可能是对春秋末期武霸天下的感触太深了吧,就又继续多说点儿。

    这章是从礼的角度说兵。毕竟周朝是以礼治天下。老子借此以重申悲天悯人之思想,还是希望统治者莫求一时之功利,应以人为本,体恤天下民生为基本出发点才对头。

    首先,老子就说了“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是从大处说兵器杀人之物,是引起血光之灾的不祥之物,人们都是厌恶它的,所以有道的人是不会天天守着这玩意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是从传统礼俗角度说的,君子以居于左为上位,但对于武者(用兵器的人),是以右边位置为上位。

    就是说礼法中对文武都是区别对待的,以君子品格而言,正常的就是居于左边才是最尊贵的。但对于武将,则右边为贵。

    好耍的是,这就涉及成语“无出其右”了。对文人而言,居于右边是卑。但对武将而言,则说明更厉害。

    历史就是这么戏耍人们的理解力的,现在大家都以“无出其右”为荣。

    然后接着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这很好理解的,前面章就说过用兵的原则;不恃强而不得以付诸武力解决争端!

    当然,此处“兵”本意指的是兵器,引伸到军事实力。

    老子从礼之角度说,兵器是用来杀人的,这本身就不祥。意指互相攻杀,死伤皆是损失(更有死的可能),对双方而言都是不祥的事。因此,君子不为!故君子是不会持有(或依仗)它的。

    只是遇到非君子的野蛮人,他以武器威胁你,你不得己才以兵对抗他。

    说是从个人使用兵器角度说的,引申出来的当然是对国家而言。不依仗武力,不得已而为之才是正道理。当然,这也透着浓浓的反战反暴力情绪。

    “恬淡为上,胜则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是说君子安于恬淡,而争强好胜就不好了。争斗中即使胜了也不以此自鸣得意。

    以兵争强好胜而为美事的人,就是以杀人为乐之人。

    这点我也反思下电子游戏的问题。

    电子游戏多是以杀人为乐的项目!悲乎?价值观何在!当然,关于这方面我可没讲给清风听。

    那些以杀人为乐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天下人认可的!这在后世有所验证。

    如秦之白起,为秦所弃而自杀时自悔杀孽太重天不相容而该死(原因无它,养成了那种杀性,与人相处绝不会谦让。故政敌必多且为上不喜。);项羽坑杀秦之降兵二十万,留给天下残暴之名(他还是出了各的“妇人之仁”的嘛!),终失天下民心。其它的就不必多说了。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这是老子按礼法补充说明,是说——以礼法而言,吉祥的事以左为尊贵,而凶事就反过来排列了。所以偏将军处在左位,而上将军排在右边(现在军队排队也是“向右看齐”)。

    说的就是(对于军队排位)是以丧礼来对待的。(周公旦所制礼法,应该是大量承袭了前人做法的。这方面老子肯定是专家,毕竟孔子也曾问礼于老子的。)杀人多的(上将军),是按照悲悯人类的角度以哀悼之情来为他们排位的(即上将军杀人多,应该以卑位处之以示哀悼亡者更甚),哪怕是战胜的一方,处理这些礼仪上的事都要按办丧事的原则来做。

    虽然此章老子是从礼法角度来说军事的,但我们可以看出:一、中国自远古以来对于战争,首先是从悲天悯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的。

    (老子只是个史学家,他的观点源自于对远古历史的研究而得出)

    二、古时中国从根本上说是反战反暴力的。

    三、中国自远古先圣以来对战争都是抱着人性化的态度的,不穷兵黩武,不视人命如草芥地残杀一气。”

    这下子清风算是听安逸了。

    他见我一口气讲了如此多,自然也挺知足了。

    待我一停下来,他便感叹道:“的确是的,天下,乃天下人共同的天下!那些邪魔外道,总想以极端的力量来攫取天下,天下之人就必然纷纷起来抗争之!

    而老子的军事思想也的确深怀仁念!兵不可废,不得已而用之,这就犹如我等修炼之人,武功还是该练的嘛,才有自卫能力。

    但习得武功,并不是仗此欺人,只是自强而已!既算作修炼的一个方面,又能抗拒邪恶势力!”

    他由此居然又悟到武道上去了!

    据说武当祖师张三丰以武入道,特别讲究武德,还留传下了一部《武德经》的。但可惜武当弟子却无法勘破其中玄机,再无人能像他那样以武入道、飞升成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