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剩女三嫁 »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八章

    皇帝亲自下旨,哪个敢铁着头反对?

    钱三爷虽不愿意女儿嫁给蒙古人,也只是让人带了话说不同意,并没有闹到明面上来。冯氏不敢违逆丈夫的意,但是事关女儿的终身幸福,咬咬牙还是偷偷让人送了一大车嫁妆上京。

    廖晴派了丁香出马传话,幼嫁从亲,再嫁由身,所有财物一概不要,她与邓一伦的所有财产均分给邓谦和与邓家兴。灵子带去元大都,与邓家再无瓜葛。邓家兴暂时送去给钱三爷教养,由舅舅钱得胜亲自照看。

    邓家开了祠堂,宣布邓谦和承袭百户。为着商队戏院医馆房产铺子等等吵了三天三夜,总算是分配妥当。

    热热闹闹送嫁的还是冯家人为主。这是一步登天成了皇亲国戚啊!肯定是往大往好看了办,个个满面红光,犹如吃了十全大补丸。。

    元世祖给小皇子赐下了离皇宫大内最近的一座府邸,后花园就挨着皇城根,随赐下来的还有封地和大量财物。

    皇子皇孙们背地里恨得牙痒痒却无可奈何,谁也不敢违逆大汗的旨意,只在暗地里发狠罢了。在元大都已经盘桓了数月的蒙古贵族暗暗寻思,都说大汗已经病重,可这都已经好几个月了,大汗明明越来越精神啊!

    私下里议论纷纷,最后得出结论,大汗太宠爱小皇子,必须得看着他大婚才可以安心离世。也罢,那小子就快要成婚了,就让大汗没有遗憾地回归长生天的怀抱吧!

    处于元朝权力边缘的大量汉族中低层官员和将领则欣喜若狂。一个宋女可以嫁与大汗最宠爱的皇子为正妃,宋人低下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善,自己高迁有望。

    整个帝国的疆域内,都在为这场盛大的婚礼而欢呼。

    忽必烈非常高兴,为此特别举办了乍马宴。在元大都的郊外,一顶顶斡耳朵拔地而起,车马奔驰往来,原来的蒙古,南宋,高丽,西域,南疆乃至欧洲南洋的人都汇集到了一起,空前热闹起来,大肆庆祝。

    李妃做为李衮的母妃,终于不再躲于幕后,而是身穿华服,与元世祖坐在一起,接受四方来贺。皇宫大内的后宫掀起怎样的波澜外人不得而知,李妃却心里有底气得很!

    冯医正的汤药老到,针灸之术出神入化,廖晴的内力深厚,经络调理纠正根本,两下里相结合,已与元世祖续命不知多少年了。

    这些蹦跶得欢的皇子皇孙们哪里知道内情!被重返青春的大汗经常宠幸的李妃心里可是清楚得很的,就算是她现在老蚌生珠,她都不会觉得意外!只要大汗无事,她和儿子怕什么?该是那些昔日里欺负她子幼母弱的人害怕才是!

    廖晴在这三天大婚里换了三次正装。第一天是蒙古婚服,沉重的头冠压得她头晕脖子沉。第二天穿了高丽服饰,脸上画了电视上一样的红脸泡,李衮看着她一个劲儿地傻笑。第三天穿上了华丽的宋朝皇族服饰,以代表宋人嫁入皇家。唉,各种规矩礼仪,简直比练功还累。

    礼部大费周章兼顾了各个方面,煞费苦心整出了这样繁琐的仪式,彰显帝国的实力,民族的团结,大汗的凝聚力与影响力。总之,折腾的都是下面的人,反正老皇帝龙心大悦,李妃脸上也有光。

    满心欢喜准备洞房花烛的李衮也被折腾得不轻。那些侄子侄孙外甥们花样百出,拼酒角力赛马比箭,恨不能尿个尿也非要比一比谁尿得远些,就是不想让他安生。李衮暗暗背诵了百八十遍孟子,又以勾践卧薪尝胆,太祖铁木真的血泪发家史做榜样,才终于忍了下来。

    落在有心人的眼里,这个能屈能伸的小皇子不简单!能吃苦有意志者必能成大器!

    等到李衮千辛万苦终于爬上了婚床准备享受成果的时候,廖晴笑眯眯地一个点穴大法,新郎官昏昏睡去也!十八岁的魔咒不到时间看来是解不了了。

    两个人并排睡着,李衮一动不动昏着呢,廖晴抱着心上人的胳膊幸福得睡梦中都要笑出声来了。

    隔着几百年都可以美梦成真,廖晴深深感谢冥冥中不可思议的非自然力量。

    她一晚上都兴奋得睡不着,看着李衮俊朗的五官,心里美得不行,隔一会儿就亲上一口,怎么看怎么爱。可惜了,还是个小丈夫,能看能摸不能吃……掰着指头算还得一年呢!

    李衮一无所知。

    第二天早上醒来,廖晴已经梳洗打扮好了,丝毫不见昨晚上的疯样。卧室墙上挂了一个厚厚的簿子,上面365的数字墨汁尤湿。

    廖晴对他说,第一天。然后,亲手撕掉了365,显示出来364。

    李衮傻眼了。

    ……

    婚礼过去了,远道而来的客人陆陆续续都回去了,在元大都晃荡了好几个月的皇子被元世祖一道旨意撵回了封地。皇孙们元世祖都没有怎么搭理,只是把真金太子的两个儿子都送去了西北大漠磨炼。

    孙子辈的都没有旨意,只有已经故去的真金太子的两个嫡子有明确旨意下来,大汗的心思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了啊!

    躁动不安的皇孙们立刻有了新的争夺的目标,像鲨鱼闻到了血腥味,朝西北大漠蜂拥而去。

    两个嫡皇孙应付这些共祖宗的“亲人”忙得自顾不暇,无人再理会在婚宴上装孙子的小皇子。

    李衮暂时安全了,有了喘息的机会。

    老皇帝瞅准时机,封了个东墩亲王给小儿子,并指派协理高丽事宜。

    闻到味的皇孙们对着地图划拉半天,看看并不大的东墩,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又扭头对西北使劲去了。

    ……

    李衮与廖晴在府邸过起了全新的婚姻生活。

    灵子被接到府里,按照她自个的主意,相中了诗书传家的黄家旁系的嫡公子,过了礼后就天天闷在屋里绣嫁妆,真真是冯氏教养出来的女子,和钱盼晴幼时一样。

    李衮名义上总理东墩各项事务,实际上却一推三六九,什么主意也不拿,什么事情都不掺和,主打一个风花雪月,惧内且怕死的人设以求自保。

    外面风传东墩亲王男女通吃。家里宋室女专宠,连一只母蚊子都不让靠近,在外则恋着杭州的邓医倌,形影不离。

    宋室女的手段再高明,也管不到二门以外,内宅里天天上演驯夫大战,东墩亲王有时候竟然鼻青脸肿地出门!

    出了门还是恋着邓医倌,陪同进宫,陪同出宫,毫不避嫌。邓医倌也难得的专心起来,只对东墩亲王一人有好脸色,其他男人见都不见,更别说亲近了。

    要知道邓医倌现下可是御前的红人,普通人等闲已经不得见了,更别说想请他看病做手术了。

    蒙古贵族生了大病备了“重礼”却送不出去,只有极有脸面的人求到皇帝跟前,才有可能请邓医倌出手诊治一番,旁边还跟着一个什么都不会只会专心看心上人的东墩亲王,还不够添乱的。

    廖晴每日里如同上班一样,定时去宫里给老皇帝调理经脉。李衮左右无事,干脆陪着媳妇出入。因着廖晴出门必须乔装打扮,竟被外界传成这般,两人啼笑皆非。

    至于内宅打斗,不过是正常练功罢了。钱氏功法虽成年人学习已无大成可能,却对身法及力量极有好处。

    李衮也是打小在别人的拳脚下挨大的,自然已经练就了一身功夫,打下来了基础。廖晴略加指点,就更上一层楼了。

    练武哪有不带伤的,竟会被误会是河东狮吼,这也是离谱到天边去了。

    李衮天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撕掉簿子上面的第一页纸。

    稳住!加油!挺住!他给自己打气。

    胜利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