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剩女三嫁 » 第三十九章

第三十九章

    一众皇孙在西北大漠历经风雪,已有多人耐受不了苦寒退出了竞选,灰溜溜的回到了元大都。

    剩下的都是身强志坚之辈,身后有蒙古大族作为倚靠,日用衣食不愁,倒也过得潇洒,只是日子久了,老母猪赛过貂蝉,不免生事。

    西北苦寒之地,哪能不喝酒?喝酒哪能不找女人?男男女女牵扯纠缠哪能没有恩怨事端?上演了好一出精彩纷呈的大戏。

    看戏人元世祖在元大都看得心烦意乱。自己的皇孙竟有如此丑态,蒙古人怎会为了女人和自己的亲兄弟拔刀相向!嫡皇孙对这种狗屁倒灶的事竟不能弹压!何其令人失望。

    不经意间对着老臣念叨了几句,心思活泛之人就不免有了想法。

    朝中诡谲局势就此改变。

    忽必烈一生戎马,开朝皇帝,胸怀眼光气魄子孙真拍马也赶不上啊!

    太子真金倒是有真才实学,可惜来不及施展就走在他前头了。

    察必大皇后的三个亲子均已经去世。展眼望去,余子孙皆为酒囊饭袋。会干活的没几个,会在后面扔板砖打/黑棍递刀子的倒是一大堆。

    如果不是老家伙们打下来这大好河山,这些心眼小眼界小的后人怎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过?如果不能守业,这祖宗打下来的自己经营了一辈子的基业岂不是很快就被这些败家玩意败光了!

    忽必烈在大明殿里转来转去,优秀的开国皇帝都免不了会有继承人焦虑。

    “今天的糟鹅掌味道不错,你多吃点。”一边角落里新婚的小两口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腻歪。

    忽必烈自家也曾经年轻过,也有过脸红心跳的青春时光。可是他这辈子从来不像小儿子这样没有骨气!

    天天没正事就知道围着媳妇儿转,到处找好吃的喂投给媳妇吃!关键这宋女子怎么吃都长不胖,不好养活!

    元世祖觉得这小子就纯粹是闲的。得摔打摔打。朝廷里的事多如牛毛,随便指派个差事给他都够他忙一通的。

    “胡孩儿既然没什么事情干,就去督办大运河吧!”

    还不能让他离京太远了,毕竟小夫妻新婚不久,现在把他派出去了,儿媳妇肯定也要跟着去,自己的身体可是需要神医随时照应的。

    也不能让他去掌兵。京畿重地,皇子掌兵乃是大忌,怯薛军与蒙古铁骑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最放心。

    活得越久,就越是怕死,也越是贪恋权势富贵,常人尚且如此,何况皇帝。

    就这样,李衮头上多了一个运河督办的差事。

    17岁的小皇子被老皇帝小心翼翼地委以重任,既不想引起皇室贵族的集体“关照”,又不想让臣子们起了“从龙”之意,还不愿儿子没有经验办砸了差事丢了脸面,就一口气派出去六位得力之人辅助。

    李衮是谁,忽必烈留在身边一直宝贝蛋似的宠大的幼子,他如果受了气往父皇母妃面前说一嘴提一句,多大官职的臣子也受不了啊!

    整个京畿河运漕运大小官员全都行动起来,围着新鲜出炉的亲王督办拼命卖命示好。

    李衮主意定定的,就把职责权力分配给几个得力大臣,自己不多说一句话,也不干预任何事,比起之前胡乱指挥只知道搂钱的蒙古贵族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他既不缺钱,也不想着大位,更不想出头冒尖招惹任何人的仇视,只是立在最上面当神仙。不过任命却不含糊,把每个人放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充分信任,充分放权。

    有人碍事?笑话,除了皇帝,京畿这一片儿没人比他大了,谁敢惹他的眼,可以先劈了再回皇帝话,死也白死。下面的蒙古贵族没有一个人敢出头惹小皇子如今的亲王不开心的,连怯薛军都老老实实的。

    大运河之事出乎意料的顺利。上面没有人掣肘,下面没有人使袢子,同僚们既懂行又团结一心,臣功们幸福得快要哭了,盼了十几年了,可算是有一个英明的可以办实事的主子了!这简直就是心目中的圣主啊!可惜了,庶皇子,与大位无缘,令人扼腕叹息。

    李衮只去官衙露了一面,把人、权、事分派了下去就无事可做了。大运河各项事务出乎意料地顺利进展,他连耍威风的机会都没有,没两天就又开始和媳妇儿出双入对了。

    老皇帝看在眼里,嘿,这小子还是有点本事在身上的,居然可以镇住各种牛鬼蛇神。不行,不能让他这么闲,得继续给他加担子。

    年关了,百官考评是否合适,吏部任免是否得当?得了,御史台去兼个职吧!那群老狐狸可不好糊弄。

    李衮推脱不掉,只好去御史台办公。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率领下属在御史台大院子里恭迎亲王,心里都在打鼓。这个小皇子没怎么打过交道啊,不过素来都是很好说话的样子,毫无存在感,这年底了,多少事等着办呢,求求您了,别添乱行不行?

    李衮对着年龄一大把的老臣重臣还是很亲善的。毕竟辛苦一年了,都怪不容易的。

    他落座以后只说了一句,“升迁降职我都不论,有没有该杀之人?”

    有啊,简直太有了,大都是蒙古色目显贵,一贯目无法纪,所犯罪行,无论哪朝哪代,都够杀头七八遍了,罄竹难书啊!

    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两个老狐狸眼睛一亮,双双对视一眼,这,也许可以借小皇子的刀使使?两个聪明脑瓜子齐刷刷开动,嗯,得借,可又不能太过了,让大汗觉得自己欺负小孩子。

    李衮在大堂上喝茶吃点心,御史台上上下下飞快地运转起来,把宗卷、证据、批文都收集到了一起呈上,厚厚实实摆一大屋子。

    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亲自誊写了人名,所犯罪行,决议,呈了上来。

    李衮拍了拍手,亲卫上前跪着呈上擦手巾,净了手,问道:“确系定论,准确无误吧?”

    “下臣以人头担保,无误!”

    李衮把几张轻飘飘的纸拿在手上,扫了几眼,不再细看。

    “左右,把名单上的人带上来,就在这院前,斩。家人罚没为奴。家产悉数充为国资。”

    随话扔下来一个圣旨金牌。亲卫队长跪趴下来叩头,捡起金牌出去办理。

    连着三天,京畿震动。不论出身,不论官职,不论亲疏,只要是名单上的,杀无赦。

    御史台的院子半边被血浸透,一整面墙被飙起来的血迹染红,又变半黑。很多人犯在行刑前吓到屎尿齐流,血腥气中夹杂着难闻的气味,李衮远远看着,眉毛都没有皱一下。

    几个奴才,杀就杀了,只是气味不好闻。

    有几个还是怯薛军里的小头目,居然举刀拿箭反抗。李衮的亲卫队长可不是吃素的,喝道:“有违大汗命令者,十户连坐!”

    这句话一出,周围的怯薛军不敢迟疑,立即围攻起那几个人犯,收缴了兵械,剥光了衣物,捆绑好了,跪下来请求带走人犯,不要连坐自己。

    忽必烈几十年的积威之下,谁人敢违逆大汗的意志?

    三天时间,名单上的人杀了个干净。国库入了一大笔财资,李衮的差事又办完了。

    临走,问了一句,那个绿皮红心馅儿的点心不错,哪儿弄的?

    御史台一个经年的老厨子被当做孝敬被他笑纳了。这点心味儿好,媳妇儿肯定喜欢吃。忙活了三天,收了一个好厨子,这波不亏。

    听到消息的元世祖恨铁不成钢,这小子,到哪儿都忘不了给媳妇找好吃的,这臭毛病怕是改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