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剩女三嫁 » 第四十章

第四十章

    御史台之行以后,李衮开始休年假。他府门一关,把亲卫队都放了假,和廖晴带着灵子住进了宫里。

    想要在过年期间拜访一下东墩亲王的人都吃了闭门羹。想套近乎?那得先能进宫再说。

    邓医倌也没有出宫。这相好的和正妻都在一个地方待着,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会不会打起来啊?这是现下除了御史台杀人之外最大的八卦了,主角还是同一个人。

    李衮盼着过年,他总觉得这日子过得也忒慢了。瞧着簿子还有那么厚厚一叠,他真想把这簿子扔炭盆里烧了。

    老皇帝不明白幼子怎么火气这么大呢,怎么在演武场打起来那么生猛跟不要命似的。

    如今大婚已经过去三个月了,老皇帝觉得已经很给儿媳妇面子了,趁着今天帝国各处献上来的“年礼”露面,用了心思,一口气挑了六名美女下赐给东墩亲王。

    李衮头摇得像拨浪鼓。

    “不要,我一个也不要,父皇,您可千万别坑我啊!”反正殿内也没有外人,李衮坚定而且肯定的表明态度。本来只是还剩九个月的有期了,再被老皇帝一搅和,变成遥遥无期,可咋办啊!

    李衮顾不上行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溜了。

    老皇帝看着环肥燕瘦各式各样的美人儿,也犯起了愁。李妃也是一个醋坛子,万一打翻了可不好收拾。罢了罢了,还是送给臣下吧!

    老皇帝赐美人的消息到底还是传到了廖晴耳朵里。听到这样的消息哪个儿媳妇都不会感到高兴的,何况廖晴这样的现代人。

    这老皇帝肯定是太生龙活虎了些。

    这天晚上一只花狸猫跳下了院子围墙,恰巧落在了正在拜月亮祈福的十二皇子妃边上,就把她吓了一跳,因受到了惊吓,廖晴病倒了。

    李衮恨起来把周围的侍卫宫娥全都责罚了一遍,也没见血,就是罚跪一个时辰外加罚俸一个月。然后他就在房里陪着受惊吓的皇子妃,不出门了。

    老皇帝一开始并没有觉得怎么样。可是,慢慢的,他觉出来不对劲了。很快,李妃也觉察到出问题了。老夫少妻一晚上没有睡好,早起挂了黑眼圈。

    廖晴病了不露面可以,李衮不见父母面可不符合孝道。

    行了礼,问了安,李妃开口了“你媳妇儿好些了吗?不要紧吧?”

    “倒没什么大碍,就是精神不好,聚不起精气神,暂时不能给父皇调理身体了。”

    “她不是武功高强吗?居然会被一只猫吓着?”老皇帝在心里无声地翻了一个白眼。“这就是妥妥的报复!”

    是,就是报复,可这报复偏偏你不能拿她怎么样。老皇帝能吃能睡,精神倍儿棒,行动如常。呵呵,就是不能夫妻敦伦而已,不算什么大事儿吧?

    李妃无声地幽怨地看了老皇帝一眼。该,让你得罪儿媳妇儿。

    忍了一个星期,李妃主动登门了。廖晴未施粉黛,头面都没有,只一个玉簪挽发,被李衮亲自扶着给婆母请安。脸色惨白,倒不像是装的。

    李妃吃了一惊。这并不像是装的呀!真是神魂受损?廖晴如果出了什么事,大汗的身体怎么办?自己母子怎么办?儿子年前才杀得人头滚滚落地,没有大汗撑着,势单力弱又能活得几时?

    李妃的冷汗都出来了。

    一点点不可言说的私密之忧很快上升到了身家性命生死攸关,李妃清醒了。

    李妃迅速采取了行动。

    宫里的猫啊狗啊都被清理一空,连叫声大一点的鹦鹉啊鸟儿啊都被送出去了。高僧高道萨满轮番上场显神通,皇宫大内香火弥漫。

    宫外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最流行的说法还是邓医倌斗倒了皇子妃,李妃做为婆婆一边倒支持儿媳妇,请萨满施法想要让小皇子被男狐狸摄去的魂魄归位,等等等等。

    如此这般又是七天,冯大舅入大内探亲了。他表情严肃地对廖晴表示,皇帝的身体安危关系天下万千黎民百姓,不容一点点闪失。吾等虽粉身碎骨亦不能退却。

    大义凛然一番言辞之后,老头白胡子飘飘昂首挺胸出去给老皇帝献身去了。

    廖晴无语。老皇帝既然打扰自己的“幸福”,自己关照关照他的“性/福”,公平得很啊!怎么就上升到国家与民族的大义上去了呢?

    算了算了,当人儿媳妇的,总不能跟老公公真计较。

    廖晴终于慢慢好了。过了正月,李衮带着廖晴灵子回府,邓医倌再度重新出入宫廷。

    老皇帝和廖晴默契地对给李衮添新人一事闭口不提。

    李衮母子齐齐松了口气,两边都是不能得罪的,这段时间真的是太难了。

    可见家庭和谐是多么重要啊!

    李衮年后就开始上朝参政了。他也就是站着旁听,极少发表意见。算是一个小透明的存在。他还太年轻,说多错多,还是多看吧。

    有些东西,师傅们是没本事教,书上也并没有写。而他,则是从一出生开始就没有机会学。

    他在琢磨,在学习,在思考,在领悟一个最难的独特技能,帝王心术。

    他的领路人指导者只能是一位帝王。现在,帝王的眼光投向了他。

    因着李衮与李妃皆明明白白打出了对大统没有任何想法的旗子,朝中对东墩亲王的态度大致分为了两派。

    聪明的人看出来大汗是在给自己百年以后的小儿子的生存铺路,积极配合。那些不聪明的人就拧巴上了,凭什么要给这小子这么大的权利?他也配?反复横跳找茬儿。

    老皇帝什么人没有见识过?一些跳梁小丑罢了。留心这些人的错处,寻机会发作了一批,流放的流放,褫夺的褫夺,错处太大的,对不住了,借项上人头一用。

    满朝文武都变聪明了,嗯,很好。老皇帝给李衮指派的活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

    李衮慢慢总结出来两条:知人善用,奖罚分明。廖晴又给他加了两条:法制健全,财务平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足够的钱,是无法维持整个帝国良性运转的。

    李衮非常忙碌,有时候出门在外一个星期都不能回来。他每天都派人送信回去给媳妇儿,记下来他在外面的见闻,还写满了听着就会让人脸红的情话。

    廖晴用一个螺钿大樟木箱子把书信都宝贝地装了起来,天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撕掉簿子上最上面的那张纸。

    快了快了,快能吃了。她没有发现自己的脸红若桃花,眼中的浓情蜜意都快要甜死个人啦!

    春天来了,按照传统,忽必烈带着元朝王庭前往元上都开始巡幸。巨大的斡耳朵被多匹骏马拉着稳稳地行走在辇道上,廖晴做为东墩亲王妃,也随着御驾而行。

    李衮在公务之余,骑着马儿随着车队,一会儿去看望李妃,看看有什么需要做的,一会儿去瞧瞧廖晴,问问有什么不适应的没有,简直比传讯兵还忙碌。

    忽必烈空暇之余看见了小儿子的殷勤侍奉,心里颇为不爽。堂堂蒙古男儿,居然把心思都放在了女人身上,能成什么大事!

    可是转念一想,小儿子还是和小儿媳感情牢稳些,小儿媳才会更尽心尽力医治自己,从而使自己可以延年益寿。罢了罢了,这小子只当是在尽孝吧!

    随驾的亲兵和怯薛军都看得明明白白,这东墩亲王是真受宠,这东墩亲王妃是真得脸,小两口在大汗皇妃面前都很有面儿!

    随驾的御厨房觉得今年老皇帝一家人对御厨房真是前所未有的重视,每日呈上去的餐食基本上都会被吃完,而且李妃与东墩亲王前所未有地大方,赏赐了很多财物,大家真是越干越有劲儿。

    廖晴觉得这古代的出游也挺不错的,吃得好,睡得也舒服,一路风景也美不胜收。她只需要照料好老皇帝的身体,就可以心无旁骛地练功、骑马游玩啦!

    不知道元上都是什么样的?现代社会时元上都早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廖晴听都没听说过这个城市。

    蒙古人的王庭会不会一直都在蒙古包里面,那洗澡下水道什么的又是怎么弄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住在草原上她也认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