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十六章:搭子

第十六章:搭子

    杨思敏接过单子一看,好大数目,抵得上自己半年工资。

    又看留言,和汇款单位,低呼:“青年作家,你那个小说发表了?“

    此刻的唐均才二十出头,虽然知道炫耀这种事情毫无意义,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但骨子里年轻人的血脉苏醒却压不住,不由自主地装逼道:“那天你还挖苦我来着,怎么样,发表了吧?认识一下,请叫我全国著名,相貌出众的美男子,唐均唐作家。”

    杨思敏扑哧一声笑起来,唾了一口:“二流子。”

    随后手脚麻利地数了钱递给唐均。

    十三张大团结,很厚一叠。

    “谢了。”

    唐均接过钱揣进衬衣上口袋,挥手自兹去。。

    杨思敏气得脸都青了,咬咬牙,向同事请了假,跟着出去。

    唐均在前面走,杨思敏低眉顺眼跟在后面,两人相距三米,亦步亦趋。

    唐均假装看不见,推车走了半里地,就看到街边是一家饭馆,上面挂了个白底黑字的牌子《国营仁西关允文饭店》之所以如此取名,估计是纪念宋朝丞相民族英雄著名词人虞允文。

    说起来,家乡周围百里之内,从古到今还真出了不少文豪,最著名的是隔壁县的苏东坡苏大学士。

    唐均刚扒拉了一背篼大约六十斤炭渣,现在又跑了三公里进县城,折腾了一上午,已经是饭点。

    嗅到饭店里传出来饭菜香味,顿时大流口水。

    拿到稿费了,当大快朵颐,好好犒劳自己。

    这年头在饭店吃饭除了给钱,还得给粮票。

    粮票没有,没关系,门口就有阿姨在做兑换生意,全国粮票,省粮票都有。

    按说不合法,抓住了要坐班房。

    不过,因为和人民群众吃饭相关,加上现在社会风气日益放开,县里也睁一眼闭一眼。

    唐均就掏出一张大团结跟阿姨换,大团结的购买力比后世的百元大钞不知道强多少,兑换的也不多,阿姨找了好大一堆零钱,其中一分两分五分的硬币就好几十枚。

    唐作家捧着硬币,好烦恼,忍不住对身后的杨思敏喊:“三米之内,通讯兵,这怎么弄啊?“

    杨思敏被唐均喊着三米之内,很生气,咬牙上前,接过硬币,用手绢包了,塞唐均裤兜里。

    唐均打了个响指:“走。”

    杨思敏瞪着他:“干什么?“

    “吃饭。”

    杨思敏还是咬着牙:“谁要吃你饭。”

    “爱来不来,我可饿了。”

    饭馆要先在门口的柜台上点餐付钱后,再去座位上等。

    杨思敏还是跟着唐均进了饭馆,从头到尾马着脸。

    直到唐均对服务员豪气地说:“把这本菜谱给我炒了。”

    才忍不住扑哧一声:“服务员同志,对不起,他跟你开玩笑的。来两个三鲜砂锅,来个卤鸭肠,再来一份轰炸东京,两碗米饭。”

    唐均心里开始疼起来了:“点这么多,吃不了的。”

    “你现在又小气了,上周说要请我吃饭的,下班后等你半天,这是对你的惩罚。”杨思敏越说声音越低,头低了下去。

    原来,小姑娘是刚才是在生气唐均说话不算话,调戏人感情。

    菜倒是吃完了,大家肚子里都没油水,饭量惊人,就算是杨思敏,巾帼也不让须眉。

    这是唐均重生吃得最爽利的一顿饭,摸着肚子感慨:“好久没吃过三块钱以上的饭了,今天过足瘾。人生至此,才算是活出点滋味。看来,这条路走对了。走了,有时间再一起吃饭。”

    这年头人民币购买力坚挺,五块钱就能吃一大桌。

    再过个十年八年,得花三十。

    等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少了一百五走不脱。

    不得不说,杨思敏是合格的饭搭子,话不多,但吃东西很香,有个爱吃饭的朋友在旁边,胃口也好许多。

    杨思敏弱弱问:“下次什么时候?”

    声音小如苍蝇。

    唐均已经骑上自行车跑远,挥洒着一路铃铛声:“让让,让让,无铃铛无刹车哟!”

    白衣公子,欲买桂花同载酒,今日是,少年游。

    唐均之所以急着走,那是要去百货公司给爹娘和妹妹买东西,已经入秋,热到爆炸。

    但盆地的冷天来得快,说不定一场雨后,气温就会断崖式下跌。

    唐均领了快一年十四块工资,加上手散,平日里穷得狠了。

    现在怀揣一百来块巨款,自然要好好消费一下。

    重生了,压力山大,血拼也是一种减压方式。

    百货公司是一栋两层楼的建筑,墙壁上粘着碎石子儿,里面是水磨石地面,头顶白炽灯一照,亮铮铮,县城一等一豪华所在。

    和上次去的新华书店一样,这里的货物也都是放在木框玻璃柜台里,或者挂后面的墙上,不像后世超市的开放式货架。

    唐均本打算给母亲和妹妹扯点布做新衣服,再给她们一人买一身秋衣秋裤,可一问,才发现要布票。

    不但布,就连棉花和羊毛,都需要票。

    唯一只单收人民币的只有毛线,毛线是化纤的,属于工业品。

    按说工业品要工业票,但毛线也问人要票确实过分,所以就敞开供应了。

    唐均没有办法,只得称了十几毛线,用纸包了,然后用绳子捆好,夹在车后座上。

    御寒问题解决,就是给爹娘带点好吃的回去。

    汲取刚才去百货公司没有带布票的教训,这次提前去电影院空地的黑市兑换了五斤肉票,喜滋滋去了饮食服务公司。

    所谓饮食服务公司,负责县城的肉食供应,位于状元街,前面是一排门店,后面则是屠场。

    时不时传来二师兄的惨叫,污水从里面排出来,把一条小小的护城河污染成黑色。

    里面的鱼虾早已经绝迹,泥鳅却泛滥成灾,每天都有人在打捞。

    大伙儿吃饭都困难,顾不上什么绿水青山。

    服务公司照例排着长队,这该死的年代,哪里都人多,哪里都排长队,物资生活还极大不丰富,这也是唐均对重生心不甘情不愿的原因之一。

    之前唐宁一直嚷嚷着要吃回锅肉,唐均就买了三斤座墩,肥肉七三开,上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