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十七章:快乐

第十七章:快乐

    那头传来孩子的哭声。

    “太瘦了,我不要,我不要。”

    然后是屠户的怒吼:“爱买不买,就这肉。”

    前面闹起来,大家都涌上前看热闹。

    大俗人好事者唐均自然不能免俗,也挤过去,看了半天,才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八十年代的猪因为没有饲料,长得都慢,喂上一年,只两百来斤。

    一般要一年半,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养成大肥猪。

    可一旦长大,油水就足得吓人。

    雪白的膘足足有五指厚,味道自然异常美味。

    穷人家最喜欢这种肥肉,毕竟肚子里没油水,而且肥肉割下来可以熬油炒菜,油渣也是一道美味。

    相比之下,全瘦却不怎么受欢迎。

    今天卖肉的屠户欺那孩子年纪小,给人家直接上了三斤全瘦。

    这肉真买回家去,小孩儿吃父母一顿笋子炒肉是肯定的,没有侥幸。

    小孩知道厉害,哭着喊着让换。

    屠户也是心坏,就是不肯,反正你爱要不要,不要就滚,爷今天不为你这个小刁民服务。

    众人看孩子哭得惨,心中不忍,纷纷劝说。

    “你就给人换一换吧。”

    “欺负人,也不是这样欺负的。”

    屠户冷笑,三角眼斜起,反正就是不干。

    唐均心中不忍,上去把自己的座墩肉塞小孩手里。

    “别哭,别哭,叔叔跟你换。”

    这才解决了这场纠纷。

    众人都感叹唐均是个好人,肯吃这么大亏。

    肥肉换精肉,回家如何跟爱人交代啊,两口子还不得打成一团,直到其中一个进医院才收兵。

    唐均笑着说:“吾乃黄花小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要拿来结婚?受不了成家那个烦。”

    又是买毛线,又是割肉,实在打眼,唐均想想觉得不妥。

    回家时路过一个村庄,问老乡扯了几匹叶儿粑叶子,将肉和毛线裹得严实,又用谷草五花大绑,让人看不出里面是什么。

    回到家,已经是下午四点半。

    唐宁正和母亲在屋里补劳保手套,补好,洗干净晾干后交回厂里,每个手套能赚两分钱。

    唐均进屋后,将包裹朝老娘手头一塞,然后扯开谷草:“别补了,快给我和小宁量尺寸,马上要降温,现在打毛衣还来得及。还有这肉,都煮了,咱们全家打牙祭。”

    “老天爷,这么多毛线哪里来的?还有肉。”

    许梦娟低呼一声,忽然有种不好的感觉,严肃地说:“小均,咱们家虽然穷,可五代中没有出过罪犯,你可不能干见不得人的事。”

    “妈,你说哪里去了,这是稿费,我前一段时间不是天天埋头写稿子嘛,那不是检查,是小说。发表在省城的期刊上,今天的稿费来了。妈,你儿子是作家,大作家。上午不是有邮递员找我嘛,就是送汇款单的。这是回执,你过目。”

    唐均忙将邮电局取钱的回执递给许梦娟。

    许梦娟一看,就抽了一口冷气:“这么多?“

    唐均连忙保证,还搬出了老人家:“妈,你怎么还不相信,我向伟大的教员发誓是真的。”

    许梦娟一辈子没看到过这么多钱,脸有点白。

    须臾,忽然低喝一声:“小宁,把门窗关上,别叫人看到。”

    ……

    许梦娟把蜂窝煤炉子搬进屋,将肉洗了,切成块,煮进锅中,只扔进去一牙生姜,就大火猛煮。

    唐均有些怂:“会一氧化碳中毒的。”

    八十年代的粮食喂出来的猪何等之香,很上头,即便关上门窗,那味道也关不住。

    闻得久了,脑袋晕乎乎的。

    还有就是热,三个人,加上一个火炉,温度起码五十。

    唐德文推门进来,怒喝:“你们关门干什么,烘痱子吗?”

    然后抽了一下鼻子:“有肉,这才几号,你们不过了?“

    小棉袄看着老登:“爸,爸,哥赚的稿费买的,哥是大作家了。”

    ……

    八十年代每人每月七两五钱肉票,唐均直接把三斤肉搁锅里煮,在别人眼中已经是败家子恶行。

    唐家做事小心,这顿饭自然躲家里吃。

    天气热,一家四口就像是水里捞出来一样。

    唐德文还喝了二两酒,老头是个稳重的:“小均写小说赚稿费的事情不要跟别人说,现在的人,嫌你穷,恨你有,小心点总是好的。还有,唐均,你现在能写一本赚钱的书,以后也能再写一本出来吗?如果写不出来了,再作家作家的,不是让人笑话?“

    唐均嘀咕:“你这是咒我写不出来吗,放心吧?“

    “你说什么?“

    “没有,没有?“

    “生活费交一下。”

    “好的。”

    唐均忙掏出钞票,准备交下个月十块钱的伙食费。

    老唐一把抓过去:“明年一年的也预交了。”

    硬币滚得满屋都是。

    唐均无语,预交一年,老爹很有民国军阀的风采嘛?

    三十年代收税都收到二十二世纪,还给不给人活路?

    “手绢,谁的呀?”许梦娟拿着杨思敏那张包硬币的手绢仔细端详,上面印着一朵梅花。

    许梦娟笑得眼睛都弯成月亮。

    一顿饭吃得全家几乎中暑。

    夜里,许梦娟分别给家里人比了尺寸,开始打毛衣,还说先打唐均的。

    唐均摆摆手:“不用不用,也给爸爸整,他旧毛衣的手倒拐和肩膀都磨破了,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许梦娟似笑非笑:“你是大小伙子了,要爱漂亮,姑娘才会看上你。”

    唐均心中说不出的快乐。

    有稿费拿真让人高兴,有钱买吃买穿,家里人高兴,家人高兴,我更高兴。

    继续写下去吧,为他们,写出一个锦绣人生。

    唐均开始琢磨接下来该写什么。

    《棋王》一书只能说在接下来会给唐均带来文坛上的名声,但名声有时候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毕竟只是一部短篇小说,不能出书,不能版权改编,就目前而言也就一百三十块钱稿费。

    仅此而已。

    要想多赚钱,还得弄个长篇。

    一部长篇起码十多万字,就算千字八块稿费,也是上千稿费。

    别说现在是八一年,即便到八十年代末期,能直接拿出上千元现金的家庭也是相当富裕的,属于超前小康。

    而且,长篇小说还能出版、再版、三版,每出版一次都会拿一次稿费,简直就是只下蛋公鸡。

    很多作家只写了一部名作,就能靠那本书吃了一辈子。

    既然要弄,就得弄一本这样的小说。

    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在未来不停再版,并全版权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