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十八章:坏蛋

第十八章:坏蛋

    选择抄什么书是件很头疼的事情,唐均琢磨了一段时间,怎么也定不下来。

    既然想不出,那就暂时不想。

    唐均业余时间就跑厂里图书室去看各类文学期刊,看看现在的文学流派主要是哪些。

    一封信从省城寄来机砖厂,是《青年作家》送的样刊,总共五本。

    其实,这一期青《青年作家》蓝色封面,上面是一个拿着钢笔的美女头像木刻画,看起来清新淡雅,背面是林风眠的一幅风景画,画的是一片树林。

    翻开了,里面分为四大版块,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

    卷首是巴金的寄语《给青年作家》,巴老对青年作家的创刊给予热烈的祝贺,并鼓励老家的作家努力创作,写青年人写青年事,写这个青年的时代,为社会主义文学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寄语之后就是唐均《棋王》,头条文章啊!

    一本杂志,尤其文学杂志,头条必须抓人,让读者一翻开书,瞬间就会被吸引进去。

    因此,这开篇小说,要么是成名已久的老作家,要么是文学界的当红炸子鸡。

    如果两样都不靠,纯新人,小说质量必须过硬,否则不能服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文学界也是一样。

    唐均的棋王能够放在头条,可见作品已经彻底征服了编辑们。

    唐均又看了看这期杂志的其他作品,诗歌就算了,现代诗写得不好看,跟分行文字没有任何区别。

    散文也没多大意思,文学评论也不必看,没有指导意义。

    小说板块除了还有六部短篇小说,体量都小,多是三到五千字,《棋王》一万三千字,占了整本书页数的一半,想不引起读者注意都难。

    而且,还排在巴老之后,这份荣誉是何等之高。

    唐均捧着书,嘿嘿笑起来。

    旁边,许梦娟看儿子一直乐个不停,问道:“小均,你这是怎么了,有心事?这书……”

    儿子上次从县城回来,身上就揣了条印着梅花的手绢,一看就是姑娘给的。

    现在又莫名其妙地笑上几声,如癫如狂,分明是打熬不住,想成家了。

    家里这情况,挤得都睡地铺了,而且工作问题还没有解决,谁家姑娘肯嫁过来吃苦。

    就算人家不嫌弃,一心嫁给他唐麻子,家里突然多了一口人,将来还有可能再添一个娃,怎么住呀?

    唐均自然无从知道老娘心中一刹那闪过无数个念头,笑吟吟地把书递给母亲,指着那篇小说道:“妈,这是我写的小说,你看看写得好不好,多提宝贵意见。“

    许梦娟摇摇头,表示不明白:“妈就初小水平,字认得我,我认不得字,读什么小说啊!“

    旁边,唐德文一脸不屑:“初小不就等于文盲嘛,还是我来看吧。“

    许梦娟来劲了:“我是文盲,你也比我好不了多少?“

    唐德文一脸骄傲:“我好歹也是高小,比起你也算是知识分子。就算不是知识分子,我也是知识分子的爹。”

    许梦娟嘀咕:“高小也没比初小高多少。”

    唐德文把门窗都关上,搓了搓手,开始看书。

    许梦娟想起上次的事:“这么热的天,你关什么门,上次吃饭差点没把我热昏过去。”

    唐德文一脸严厉:“还是那句话,小均写书的事要保密,不能叫其他人晓得。”

    “懒得管你,小均,跟妈出去把上次背回来的炭渣摊开晾干,咱们不陪他在屋里烙烧饼。”

    “诶。”

    唐德文是要保密,免得将来儿子再写不出书来,还平白背了个作家的名号,那不是个笑话吗?

    在事业没有获得巨大成功前,做人要低调。

    不过,家里出了这么件大喜事,儿子有出息了,许梦娟心中高兴,竟拿这件事到处说:“我儿子发表文章了,印书了。你看这《棋王》就是他写的。”

    许梦娟还干了一件事,把棋王这篇小说撕下来,装进相框,挂在墙上,只要有人来访,就让人看。

    唐德文气得暴跳,大骂自家婆娘头发长见识短,把儿子放火上烤。

    将来如果再写不出来了,看你怎么办?

    唐均见二老要掐起来,忙劝和:“爸,妈,放心,不就是一部小说吗,多大点事,我再写一个就是了。”

    马上就是招工考试了,城里的三叔公为了打成功率,把唐均在大刊物发表小说的事情在城里广为宣传,又请广播站给唐均写了篇宣传稿。

    树个典型,就算侄孙考试失利,也可以破格录取。

    对唐均,三叔公是真的巴心巴肝帮助。

    广播里说:“我县著名作家唐均,笔名唐均,呕心沥血十三载,将自己在农村插队的生活经历述诸笔端,创作了《棋王》这部鸿篇巨制,在国内文学界造成巨大影响。这是我县文艺战线的一大成果……”

    十三,好不吉利的数字。

    再说,唐均插队也就三年多一点,十三年又从何谈起?

    “……唐均同志在下乡插队期间,虽然生活艰难,虽然高考失利,却化悲愤为力量,努力笔耕,终于结出丰硕成果。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唐均同志腿脚不便,长期风湿关节炎,又有极度贫血,腿脚浮肿,用手一压,就是一个深坑……”

    “……唐均同志创作《棋王》的时候常常熬夜,头发一把一把掉,口鼻血流如注,屡屡晕厥于地……”

    这篇稿子一播就是一星期,引起全厂轰动。

    唐均浑身病,从头发到脚跟都有残疾的事路人皆知。

    唐作家第一次听到关于自己报道的时候正在库房迷瞪,被惊醒,不禁叫了一声:“我草!”

    其他工友都哈哈大笑:“唐作家,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明天就要死了,才十九岁就病成这样,以后谁还敢把家中姑娘嫁给你,那不是一过门就守寡?“

    唐均苦着脸,县里这是想把自己树为典型啊!

    现在的宣传有个大问题,典型必须苦大仇深,必须要弄个绝症,不然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所谓好人不长命。

    哎,我还是适合做个快乐的坏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