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三十一章:工作

第三十一章:工作

    许梦娟突然尖叫起来:“小宁,你个砍脑壳的,又偷吃白糖。从昨天你哥回来,你都偷吃几次了。半夜你上个厕所还舀了勺,当我没看到?”

    唐均把二十斤白糖带回家,许梦娟将把糖藏在米缸子里。

    小宁正是长身体的年纪,喜欢吃,想着想着,就用挖一勺放嘴里。

    唐宁吐了吐舌头:“爸,我妈要打我。”

    唐德文怒视老妻:“她才多大点,又能吃多少?”

    唐均倒不怕妹妹把糖吃完,就怕吃多了蛀牙:“唐宁同学,刷牙,刷牙。”

    招工考试的录取名单很快下来了,不出意外,唐均考了第一。

    孟卫军也被录取了,名次还不错,想来作文加了不少分。

    考虑到一半以上知青没有转正,厂子里也没有搞什么仪式,开个大会什么的,就通知了被录取的知青的父母,让他们带话回去,让娃自己去厂部报到,安排工作。

    “可算是转正了。”许梦娟不停念着阿弥陀佛,说是要给儿子庆祝一下,吃点肉改善生活。

    可惜家里的肉票已经用完,只能去食堂去打,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实到唐宁的头上,将铝饭盒和菜票塞她手上,又说:“今天食堂有肉菜,莲花白炒肉片,那叫一个香啊,味道都飘车间里去了。”

    唐宁欢呼“吃肉了”就喜滋滋而去。

    二十分钟后,小丫头回家,铝饭盒里只剩莲花白,肉是一片都没有。

    她很苦恼的说:“我本打算尝尝味儿,只吃一片,结果没收住。”

    许梦娟大怒:“你哥转正多么大一件喜事,你你你,你竟然偷吃?”

    说着就抬手要打。

    唐均赶忙按住老娘:“吃了就吃了呗,多大点事。”

    唐德文有点看不过许梦娟要打自己的小棉袄:“她才多大点的娃,经得住你打,住手!”

    许梦娟看到这,很是委屈:“我算是看明白了,这个家二妹就是太后,我地位最低,我是坏人。“

    唐德文不理睬妻子,问儿子:“唐均,工作分配了,去哪个车间,不会还是瓦机房吧?“

    唐均将一张表放饭桌上,许梦娟顾不地生气,定睛看去。

    招工表上豁然写着:现招唐均同志为国营西关县机制砖瓦厂正式工。

    工作岗位则是厂工会,算是脱离生产一线,有时间搞创作。

    至于孟卫军,家里走了关系,去矿山,负责维护输送带什么的,算是技术工种,活儿也轻松。

    许梦娟欢喜:“坐办公室了啊,,我的心心,我的肉肉,我的乖幺儿。”

    唐德文难得地端起酒杯和儿子碰了一下:“辛苦了。”

    唐均直接上升高度:“为人民服务。”

    也没有上岗培训什么的,大家休息两天后就可以上班了。

    还没等唐均去工会,《星星诗刊》就把样书寄过来,他的诗作顺利发表。

    不过,在最后几页,不是太醒目。

    许梦娟见儿子又有作品发表,便要把诗裁下来,装进相框里去。

    唐均很是无语:“不用不用,我接下来会写很多很多书,我怕你相框不够用,就别折腾了。”

    许梦娟还是坚持:“要装的要装的,反正纸也小,贴进去不占地方。”

    唐均摇摇头,《星星诗刊》现在还是月刊,再过两年,因为销量喜人,供不应求,会改半月刊。

    诗歌的文字体量实在太小,刊物很薄,开本只有普通杂志的一半大小,实在有点不好看。

    京城,北大大门外,破旧四合院中,一间用砖头砌起来的五平方米的小屋里。

    一张写字台,一张单人床,床上和桌上都堆满了书。

    有阿赫玛托娃,有福克纳,有维吉尼亚沃尔夫的《到沙滩去,到沙滩去》,有川端康成的《古都、雪国、千只鹤》,还有《圣经,旧约全书》。

    其中最多的是北大未名诗社的油印刊物,每一期都有。

    屋子面积小,空气浑浊,弥漫着油墨的味道,很熏人。

    查海生一直没有下床了,他很饿,很冷,长发乱糟糟地贴在脑门上,又油又脏,从头到脚显得潦草。

    也不知道是邪了什么门,三天前,他忽然感觉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学业、朋友、师长,好像都只是一个符号,没有意义的符号。

    没有任何缘由的心情低落,回来之后,顿时感觉身上所有的力气都被抽空,直接倒在床上,就这么浑浑噩噩地看着天花板,一动不动。

    外面是秋天,风阵阵吹来,吹动院子里那棵枣树上的树叶,飘飘悠悠落下,那么悲凉又毫无意义,毫无意义啊,生命!

    查海生知道自己再这么躺下去会死的,但他就是没有气力起来。

    罢了,就这样吧。

    活得实在太辛苦,活得实在让大家抱歉,很对不起。

    风还在呼呼吹着,越来越大,在院子里激起阵阵呼啸。

    破烂的窗户终于经受不住,砰一声被吹开。

    满屋都是灰尘,书页哗啦地翻动。

    查海生的脸被枕头边上的书页抽了一下,他下意识地侧过脸看去,正是新出的一期《星星诗刊》大奖赛的刊。

    杂志从一禾那里借来已经有几天,但自己的精神状态实在太差,实在提不起气力看,就扔在旁边。

    一禾是查海生北大校友,姓骆,比他大三岁,两人都爱诗,他们是在诗社的活动中认识的,只一见,就成为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兄弟。

    就连查海生的笔名海子也是一禾给他起的。

    查海生也给骆一禾起了个笔名“骆驼“,但一禾却不干,写诗的时候依旧用他的本名。

    和骆一禾是BJ这座大都市土著,有着优渥生活不同,查海生长在安徽农村,早年贫困的生活戕害了他的身体。

    此刻的他很难受,预感自己快要死了。

    想起一禾,那个如同自己父兄的朋友,查海生眼眶有点湿淋,:“一禾,一禾,对不起,让你失望了。“

    风还在吹,书页哗哗翻动,一行文字映入眼帘:“我只想要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查海生吃力地伸出一根手指按住书页,吃力地读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为你祝福……”

    查海生忽然流下眼泪,嚎啕大哭。

    接着他猛地站起来,力气忽然从身体里滋生。

    他饿,他要吃东西,他要出去走走,是的,他要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去看大山,去看河流,去看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