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三十二章:出发

第三十二章:出发

    当骆一禾来到查海生的小屋的时候,院子里的老头问他是不是姓骆。

    在确定了身份后,老头说:“住这屋的小查说,他要出去转转,寻找生活的气力,不用担心,也许十天半月就回来了。”

    骆一禾还是不放心:“大爷,查海生现在什么情况,身体好些了吗?”

    大爷回答说:“小查病得不轻,在床上躺了好几天。刚才忽然起来,还吃了一碗稀饭和两个芝麻饼,男人靠吃,能吃就没有大碍。”

    骆一禾苦笑着摇头:“海生的性格实在太古怪,通常是三五天一句话都不跟你说,一开口就呛人,狗脾气。现在说走就走,书都不读了,我又能奈何得了?”

    “罢了,等下我帮他跟老师请个假吧。”

    从海子那里出来,骆一禾走在初秋的京城街上。

    大风已经停了,阳光灿烂地投射下来,让黄页金灿灿亮着,一切都是亮的,好暖和。

    和海子经常陷入不可名状的悲伤不同,骆一禾是个乐观主义者,他眯着眼睛欣赏着天上的太阳,欣赏着秋景。

    “这样的好天气,应该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为你祝福。哈,这一期的星星出来一首好诗。让人读后,心情好好。海生十五岁年纪就考上北大,一个人孤独地来到京城,他太需要这种明亮和暖和了。真好,我如果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也不枉今生。”

    ……

    查海生坐上了当天的火车,一路西行,经过三天两夜,到了成都北站,他打算去星星诗刊问问唐均的姓名地址,找他说说话。

    可立在北站广场,他忽然没有了兴致。

    就到长途汽车站,随意买了张马上就能出发的长途汽车票。

    让汽车带着我,随意出发吧。

    “到站了。”

    司机高声喊,惊醒满车旅客,也惊醒了查海生。

    背上行囊下车,就看到夜幕下的日落金山,高原稀薄的空气让他晕眩,让他感觉自己的灵魂如同老鹰在天空滑翔。

    很快,夜幕低垂,万物归于黑暗。

    查海生满目眼泪,在狂野高声呼啸。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他想起那位美丽的姐姐,他想起自己失去的爱情。

    今夜,查海生是海子,诗人海子。

    ……

    京城,北大中文系宿舍,性格开朗喜欢社交的骆一禾今天却没有参加同学们的话题,他们都在说这次星星大奖赛的事情,评点着这几期诗刊,推测各大奖项最终花落谁家。

    开玩笑,那奖金高得实在太离谱,虽然文学不能用钱来衡量,但穷学生谁不喜欢做个有钱人?

    大家都有投稿,可惜都石沉大海,竞争实在太激烈了。

    骆一禾自然也不例外,自然也被退了稿子。

    此刻的他坐在床上端详着唐均的那首诗,半天,捏了捏指关节,发出噼啪一声响:“好,情绪到了,开始创作。“

    “我们来到这座雪后的村庄

    麦子抽穗的村庄

    冰冻的雪水滤过小麦一样的身子

    在拂晓里,她说

    不久,我还真是一个农民的女儿

    那些麦穗的好日子

    这时候正轻轻地碰撞我们

    麦地有神,麦地有神

    就好像我们盛开花朵……”

    骆一禾知道找了自己的诗歌之神。

    谢桦很痛苦。

    趴在枕头上,眼泪无声地流着,把枕巾都浸透了。

    谢桦今年二十三岁,刚从北师大应用数学系毕业,成绩优异,学生会成员。

    她是今年六月份从学校毕业的,现在的大学生可不得了,尤其是这种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简直就是高级知识分子。

    八十年代,无论中专还是大学生毕业后,国家都包分配的,一参加工作就是国家干部,像谢桦这种优等生,在毕业分配上更是重点照顾的对象。

    八月底,派遣单下来,谢桦被分配去京城一所重点中学做数学老师。

    这也正常,她本是BJ户口,父母也都是北京土著,按照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自然要留京。

    可是,她却不肯,因为她想要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

    事情是这样,谢桦热爱文学,从小学起就有作文发表在各儿童读物上。

    到大学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不断有作品上省市国家级刊物,去年更是加入了BJ市作家协会。

    她写诗,写朦胧诗,在读者中有不小的名气。

    在创作的过程中,她结识了著名诗人,朦胧诗三位代表性人物北岛、舒婷、顾成中的顾成。

    这三人已经在文学界有着响亮的名头,特别是对年轻一代文学爱好者心目中,简直就是神。

    是的,神,诗歌之神。

    谢桦有一种预感,他们将来肯定会在现代文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会进高校教材,和艾青、贺敬之、徐志摩他们那样,成为天空中群星中的一颗。

    她和顾成是一年前在上海去BJ的火车上认识的,那时候的她还是个天真烂漫的少女,而顾成和他想象中一样,是位瘦弱的面容苍白的少年。

    也只有那种弱弱的俊美的少年,才能写出“我们在一起,那样就好。”

    写出“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谢桦爱上了那个白衣少年,回京城之后,她经常穿越半个京城去看顾成,他们顺理成章成为恋人,爱得单纯而热烈。

    大学毕业后,谢桦等了两个月,终于等到自己的派遣通知单。

    她内心是高兴的,也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而兴奋。

    她在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顾成。

    本以为顾成也会为她高兴。

    谁料,男友却说:“谢桦啊谢桦,我真没想到你是这么一个俗气的人。就为了一个月三十块钱的工资,为了区区稻粱,就高兴成这样。你忘记你的理想吗,忘记你想要做一位最好的诗人,在阳光下,在空气中,挥舞透明的翅膀轻盈飞舞吗?”

    听到男友的斥责,看到他目光里的轻蔑,谢桦羞愧了,喃喃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顾成握住她的手,高亢地说:“跟我走吧。不要问去哪里,走就是了,朝前看,就是诗和远方。”

    去哪里还是要问的。

    原来,顾成和诗歌界的同好打算出一本民间诗歌刊物,专门刊载先锋诗人的诗作。

    就好像南京的《他们》就好像于坚和多多他们正在做的那样。

    他向往狂野,向往大草原,决定带着谢桦去阿尔JS区的一座小县城,看风吹草低见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