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三十三章:温柔

第三十三章:温柔

    谢桦父母是普通人,老爹是在汽水厂供应科上班,母亲则是街道工厂女工,没什么文化。

    二老生于BJ长于BJ,老于BJ,一辈子都没有出过京城,感觉这座城就是整个世界。

    出了城就是荒郊野外,不毛之地,即便是昌平也是如此。

    而且,谢桦的母亲早年生女儿的时候月子没有坐好,落下头疼脑热的毛病,也失去了生育能力。

    谢桦是家里独生女儿,现在却要抛弃父母,连工作都不要了,去那什么金山。

    如果是美国的金山,那自然是好好得不能再好,可你在金山前面加上“阿尔”两个字,格调瞬间就下降了十个等级。

    天要塌下来了。

    谢母就跟谢桦闹。

    谢母骂道:“你疯了,文学能值几个钱。是是是,你是经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是拿过稿费,可你那点钱连供自己吃饭都不够。我不知道你是中了邪,连金饭碗都不要了,去小县城搞什么杂志,写歪诗。你疯了吗,我就该把你送疯人院里去。”

    谢桦垂泪:“妈,我有顾成,有他就够了。”

    “放你妈的狗臭屁。”

    不提顾成还好,一提谢母气就不一处来,怒吼:“他算什么东西,连工作都没有,如果不是他爹,早饿死了。他自己饿死不要紧,还连累别人家闺女,缺大德了。”

    谢桦争辩道:“他是诗人,伟大的诗人。”

    谢母可不管这些:“我管他是湿人,还是干人,没有工作和街溜子一个样。他伟大,国家为什么不安排工作。伟大,我看是尾巴大,也就在你这种无知少女面前装大尾巴狼。你好好的工作不要了,好好的京城不住了,偏偏要去什么金什么山,你们没有工作,去了就是盲流,要关起来。”

    谢桦性格温柔,是个典型的东方古典女子,平日里对父母是言听计从,可她骨子里却有一股子劲,为了文学,为了爱人,她可以不顾一切。

    于是,就大着胆子和母争执。

    母女俩一撕就撕出真火,谢桦也上了火,赌气不去中学报到,这一拖就拖到十一月初。

    期间,两母女骂又骂过,吵也吵过,就差动手了。

    就在刚才,顾成来找谢桦,直接被谢母给撵下楼去。

    谢桦大急,上前劝止,结果被母亲一记耳光抽在脸上。

    她再也承受不住,眼泪如泉水一样地涌出,无声地哭了个昏天黑地。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楼下有人喊:“谢桦,谢桦!”

    谢桦住的是父亲单位的房子,赫鲁晓夫楼,二楼。

    谢母正在火头上,探头吼:“谢桦死了。”

    下面是个邮递员,骑着二八大杠,杠子上还挂了个绿色的包。

    他也是文学爱好者,读过谢桦的诗,顿时大惊失色:“怎么死的,不应该啊!”

    谢母:随口就说“被骗子骗了,气死的。”

    邮递员痛苦而悲伤:“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谢桦本难过的要命,竟被邮递员逗笑了,对着楼下喊:“我在,什么事?”

    邮递员一脸惊喜:“原来你还活着啊,谢桦,你有一封挂号信,加急,《星星诗刊》。”

    谢桦心脏没由来地一跳,星星诗刊今年的大奖赛搞得很隆重,特别是超高的奖金更是在诗坛引起轰动,几乎所有排得上名号的诗人都摩拳擦掌投稿,欲要摘得桂冠,名利双收。

    谢桦也有投稿,她投了三首诗,搞了个组诗,也顺利地发表在刊物上,进入了候选名单。

    这期竞争实在太激烈,以她个人而言是重在参与。

    这事过去有两月,一直没有消息,本以为已经落选,却意外收到星星的挂号信。

    “难道是得奖了?”

    谢桦三步并做两步下楼,接过信,撕开了。

    信是魏兆杰写来的:“作家谢桦同志,很荣幸地通知你,你的诗作获得本届由我社举办的诗歌大奖赛的优秀奖。我社定于XX年XX月XX日于成都举行盛大的颁奖仪式,望你届时光临,并希望你为人民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魏兆杰。”

    时间就在一星期后。

    谢桦激动得脸都红了,她在家里憋了几个月,憋得都快要病倒,她需要去见其他一起参会的作家诗人,去见新的朋友,她需要透一口气,不然会死的。

    谢母盯谢桦盯得很紧,就担心女儿继续和待业青年顾成在一起,听说要去成都后,她第一反应是反对。

    不过,听说有很优厚的奖金之后,便默许了。

    那可是一大笔钱啊,当普通人上一年班了,不要白不要。

    于是,就这样谢桦重获自由。

    她给魏兆杰发了封电报,告诉他自己到成都的日子,就提了一口箱子,到了火车站,随手在广场的书报亭买了本新一期的《星星诗刊》,在路上读。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一天一夜晚过去,黎明时分,北方的秋天很冷。但太阳已经升起,照得黄河如同燃烧。

    谢桦翻看这期星星诗刊:“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为你祝福……”

    她面上露出久违的微笑:“唐均,没听说过……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一九八一年,从BJ到成都,特快列车票价十二块,要走三天三夜。

    谢桦拖着一身的疲倦出了成都火车北站,就看到大门口有人举着一个牌子,上面用油画笔写了几个大红字:“BJ来的谢桦。”

    没办法,谢是大姓,桦、槐、杨又是常用名,必须标明来处。

    同样,还有不少人举着牌子在那里接人,上书“唐建国”“张援朝”“黄建军”“李尚华”“宋建华。”

    来接谢桦的正是她的责任编辑魏兆杰。

    两人握了一下手,同时说久仰了。

    魏兆杰看了看谢桦的个头,忍不住道:“是要仰望,谢桦你有一米七吧。”

    谢桦回答:“我一米七十一,其实……在京城同学中,我算是矮的。魏编辑,你也挺高的。”

    魏兆杰哎一声,谦虚:“我念完中学在陕北插队被担子压成这样,不然还能蹿点个头。”

    两人都哈哈笑起来。

    这次获奖的诗人,星星诗刊社统一安排到金牛宾馆,魏编辑就带着谢桦上了公交车。

    路上,谢桦忍不住问魏兆杰,这次大奖赛有哪些著名诗人获奖。

    其实,她是想问那个叫唐均的诗人得没得奖。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人应该是一个多么温柔善良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