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四十四章:霸道

第四十四章:霸道

    前头说过,唐均的《棋王》被国内几家杂志转载,其中最著名的是《小说月报》。

    这本天津发行的纯文学月刊是纯粹的文摘类刊物,只刊载当季国内最优秀的短篇小说。

    能够被刊载其上,就好像上了武侠小说的英雄榜。

    《棋王》能上《小说月报》算是已经得到了文学界的认同,名声和影响彻底起来了。

    至于稿费,比《青年作家》少些就八十来块,不无小补。

    唐均现在手头已经存了三百来块钱,感觉前所未有的富裕,就好像……就好像二十一世纪怀揣三四万块钱的样子,购买力甚至更高。

    任月萍任大姐好像挺喜欢和唐均唠嗑,每月都会给唐均写一封信,写省城文学界的趣事,写她最近又吃到了什么好菜,问唐均还好吗?

    信的结尾照例问唐均最近打算创作什么小说,记得第一时间投递过来。

    这是在催稿啊。

    唐均一心写长篇小说干一票大的,只得回信说,最近没思路,等过完年再说。

    任大姐那边还有一个好消息,一家叫《啄木鸟》的刊物想要转载《棋王》给的稿费很高。

    本来,青年作家社还不是很愿意,毕竟啄木鸟是通俗小说杂志,棋王放那边去,有点降逼格。

    不过,任月萍是了解唐均的。

    唐均同志穷得狠了,只要给钱什么都做,越高越好,就做主答应下来。

    稿费很爽,两百六十块,千字二十,属于国内顶格。

    唐均听到这事,感激得要命:“任大姐,你真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

    但是,他下意识一呆,感觉什么地方不对劲。

    想了半天,才想起,《啄木鸟》创刊于一九八三年,现在才一九八一,怎么就有这本杂志了?

    难道世界线出了问题?

    唐同志心中不禁惴惴,但腰包进一步充实还是令人愉快的。

    天气越发冷下来,时间到了十二月,虽然没有下雪。

    一大早起来,大杂院里的花草树木叶子上都凝了霜。

    摆放在屋檐下的痰盂里都结了一层薄冰。

    唐宁也是可恶,还拿棍儿去捅。

    “喂喂,二妹,你可是女孩子啊,十四五岁的人了,就不能成熟点?”

    唐均有点崩溃,二妹就是男孩子性格,和同学打架,上房揭瓦,爬树掏鸟窝。

    怎么调皮怎么来。

    “都十四岁的人了,什么时候才能成熟?”

    大杂院的人家都没有独立卫生间,大家夜里都用痰盂解手,也不避人,反正黑灯瞎火也看不见。

    男男女女坐一排,有时候还唠两句嗑。

    据说这个风俗习惯是厂里一个从外省来的工人带过来的,其实也没啥。

    八十年代初,大伙儿思想都单纯,想不到那方面去。

    至于平时解手,则去院子外的公共厕所。

    公厕是旱厕,化粪池很大,露天,上面扔了一层草纸,看起来恶心得要命。

    不过,因为有这绿色农家肥在,附近的农民不知道哪一年在旁边的荒地种了冬小麦。

    长得郁郁葱葱,夕阳西下的时候,风吹麦浪,景色不错。

    下雨的时候又是另外景象,悉悉索索,绿叶油亮。

    正如海子的诗: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的村庄……

    太冷了,母亲许梦娟还是不好意思穿唐均给她买的羊毛大衣,而是给一家人翻出祖传大棉袄大棉裤,给唐均和唐宁从头到脚笼上。

    几斤重的棉袄棉裤一穿上,唐均和妹妹瞬间臃肿下去,如同米其林胖子。

    棉袄棉裤可是稀缺物,为了防止弄脏弄破,还在外面套一件外套和裤子。

    小时候,唐均不讲卫生,鼻涕流出来了,就朝袖口上一抹,一个冬天下来,袖子闪闪油光,亮可鉴人。

    虽然唐均有钱了,但日子还是那个日子,依旧一星期吃一次肉,没办法,肉票就那几张。

    这天,许梦娟用五花肉烧了个胡萝卜,口中念叨:“胡萝卜,津津甜,看到看到要过年。“

    唐德文看不过媳妇的操作:“穷人家过啥年啊,难道过年就能大吃大喝,把家底子吃光,然后过完年就去讨口?”

    说着话,他把几张票据扔给许梦娟:“明天上午你去街上买鸡蛋的时候,把票给换成钱,存好。春节过老家的时候,要给小孩子发过年钱的。”

    “什么票?”唐均追问。

    唐德文掏出几张票:“今年的工业票,我寻思着,咱们家也不用买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买了也是浪费。”

    “工业票?”唐均眼睛大亮:“给我,给我,我要买辆自行车。”

    唐德文大怒:“别以为你赚了几个钱就能乱花,就能糟蹋钱?自行车,自行车,我看你就像自行车,信不信我打得你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

    唐均牙疼:“爸,你太霸道了,一点道理不讲。”

    唐宁也在给哥哥帮腔:“对,就是军阀作风,反动派。哥,我支持你。买辆26的轻便车,小姑娘骑的那种。我们班段红霞,就是伙食团段团长女儿,骑的就是26。都是一个厂的,几步路啊,上个学也骑车,得瑟啥?我也要,哥,你买辆二六凤凰吧。”

    唐均之所以想买凤凰,那是因为他经常进县城找杨思敏搭伙吃饭,出席县宣传部文化馆总工会的活动,找电影院联系放电影的事,经常出外勤。

    厂子到县城有三公里,不远不近,关键是没有班车,全靠腿儿着去太折腾,太浪费时间。

    用老爹的自行车吧,就跟要了他老命一样,惹不起,惹不起。

    其实内心中他还是想买摩托车的,问题是那玩意儿没处买去,只能等几年再说。

    唐均也给妹妹画饼,让她帮忙说话:“哥就给你买,到时候一三五你骑,二四六我骑,咱们换着玩。”

    唐宁大喜:“谢谢哥,爸爸,买吧,买吧。”

    就可怜巴巴地盯着唐德文。

    唐德文看到女儿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滴溜溜转,如何招架得住。

    但出于父亲的威严,还是摇头拒绝。

    许梦娟也开口了:“德文,咱们过年不是要回老家吗?路太远,又要带好多东西,再买一辆,你我坐一辆,小均和小宁坐一辆,正好。”

    唐德文想了想,半天才咬牙:“买,我要让老家的人看看,唐德文家现在两辆车了,把日子过红火了。”

    “爸爸万岁!”唐宁高兴得跳起来。

    唐德文想自己去买嘚瑟一下:“不过,这车得我去买,百货商店那里我认识人,起码不会被坑。不然,买到有质量问题的,后悔就来不及了,没有人比我更懂车,我天天研究车,都研究好几年了。”

    事情就这么说定,许梦娟从箱子里摸索半天,摸出一张两百块的存单递给丈夫,那是唐均的稿费。

    唐均同志平时也没花销,得了稿费,都存银行,然后让母亲帮自己保管,方便家中平日里要用钱的时候可以随时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