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老文散文集 » 战国七雄(四):韩国历史173年

战国七雄(四):韩国历史173年

    韩国是七雄之一,建国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共传11世11君,国祚持续了173年。其先祖韩万是西周古韩国后裔,因辅佐晋武公有功,被封到韩原,成为晋国大夫。韩国历经十位卿大夫治理,最终传至韩虔手中。

    公元前403年,韩虔被周天子册封为诸侯,赐侯爵,即韩景侯,韩国正式立国。韩景侯在位期间联合魏、赵两国攻打楚国,打到楚国桑丘而回。

    公元前400年,韩烈侯继位。在韩烈侯执政期间,相国韩侠累与大臣严遂争权。公元前397年,严遂花费巨资雇佣刺客聂政刺杀了韩侠累。这一事件导致韩国政治陷入混乱,国力逐渐衰弱。

    公元前387年至公元前377年,韩文侯在位期间与魏、赵两国结成同盟,不断对外扩张,攻打郑国夺取了阳城、攻打宋国俘虏了宋悼公、攻打齐国到桑丘,韩国由此强盛。韩哀侯废晋靖公为庶民,瓜分了其食邑,晋国彻底绝祀。同时韩哀侯攻克了郑国都城新郑,灭亡了郑国,并迁都到原郑国首都新郑,国力迅速上升。

    公元前374年,韩哀侯被韩严弑杀,其子韩若山继位,即韩懿侯。韩懿侯在位期间联合赵国伐魏,一直打到魏都安邑,但因韩赵联军内部意见不合,韩懿侯退军,三晋离心离德。

    公元前363年,韩懿侯去世,其子韩武继位,史称韩昭侯。韩昭侯是韩国历史上最能干的君主,他用申不害变法,加强了君主集权统治,稳定了政局,限制了贵族特权,提高了百姓生活水平。

    公元前333年,韩昭侯去世,其子韩康继位,史称韩宣惠王。当时,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国力大增,为了对抗秦国,韩、赵、魏、燕、中山五国结成联盟,彼此承认对方国君为王,形成了“五国相王”的局面。联军曾联合攻打秦国,但最终遭到失败,秦国对联盟成员实施报复性攻击,韩国遭受重创,不得不依附于秦国,并在未来配合秦军一同攻打楚国。

    公元前312年,韩宣惠王去世,其子韩仓继位,史称韩襄王。在他的统治下,秦国开始实行蚕食策略,不断攻占韩国的城邑和土地,导致韩国元气大伤。宜阳作为韩国的重要城镇被攻陷,韩国国土被一分为三,战略空间变得狭窄,只能长期依附于秦国,最终灭亡。

    公元前296年,韩襄王去世,其子韩咎继位,史称韩厘王。当时,秦国趁韩国政治不稳之机,派遣大将白起入侵,造成了伊阙之战,韩国兵力全被白起所消灭,韩国走向灭亡。

    公元前273年,韩厘王去世,在位23年,其子韩然继位,史称韩桓惠王。当时,韩国已经岌岌可危,为了应对秦国的进攻,韩桓惠王派郑国入侵,希望郑国能够说服秦王修筑水利,并借这个修筑水利的机会消耗秦国的人力和物力。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秦国利用这个机会大力修筑水利,加强了国力和经济实力,使得原本贫瘠的关中地区变成了天下粮仓。

    公元前239年,韩国的桓惠王去世,他在位期间长达33年。他的儿子韩安继位,成为了末代韩王。然而,韩国的形势危机四伏,已经处于灭亡的边缘。

    公元前231年,秦国的大军压境,韩王安不得不割让南阳,以求苟延残喘。但是,这并没有解决韩国的问题。公元前230年,秦国再次派遣内史腾衰大军攻打韩国。韩王安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最终选择了投降。这标志着韩国已经宣告灭亡,这个曾经繁荣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了。

    韩亡后,秦国在韩国旧地设立了颍川郡,并将韩王安迁到了陈县。然而,这并没有结束韩国的悲剧。公元前226年,原韩国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了叛乱。秦国为了根除祸患,决定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这标志着韩国的历史正式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