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老文散文集 » 第1章 先秦生活(一)

第1章 先秦生活(一)

    (十五)道路。对于先秦时期,我们从吃、穿、住一步步展示了古人们的生活。而今天我们将带大家了解最后一个部分“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路的实质,路最初就是人在行走中形成的。

    一、陆路。在古代,陆路交通的发展是从人们经常走的小道逐渐形成的。随着国家的崛起,为了保证政令畅通,送粮调兵便捷,开始了道路建设。商代时期,在安阳附近的殷墟发现了一条宽将近6米的道路,大型车辆可以交错会车。道路辐射通向河北、BJ、山西、AH、湖北、湖南等地。商代还专门施行法令保护道路建设,对于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到了西周时期,由于分封制出现,大量诸侯国群起,王都与各国之间联系非常密切,所以道路建设更加被重视。周王朝专门修建的道路被称为“周道”或“周行”,主要路线是从SX省的岐山到鎬京,再从鎬京到洛阳。为了维护道路安好,王室设立专门的官员负责道路保障,主要职能是治安、警戒、维护和送往迎来。但在那个时候想在路上走还是有条件的,必须要有一样东西才能上路。如果是办公事,必须要持有“符节”,否则不得行于天下。各国的符节都不一样,各式各样,这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就需要有个好脑子了。私人出行上路需要佩带旌节,相当于现在的身份证,没有带旌节的话被发现是要严惩的。如果忘了带旌节,只能自己翻山再创造一条新路了。

    在古代,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主要是依靠步行。为方便行人,人们往往会在道路旁边建造驿站或客舍,供疲惫了的行人休息。《周礼-地官-遗人》记录,每十里的道路上建有庐,提供饮食;每三十里建有宿舍,提供休息的场所;每五十里建有市集,市集上有候馆,供各国使节和官员休息,类似于涉外酒店。这些客舍不仅是提供休息的场所,还可提供食宿。

    驿站中的食品基本上是米饭、酱汁、菜羹,配上韭菜和葱,供货比较次的下人只有米,连菜都没有。有高官显赫出身的人才享受到稍微好一点的食物待遇,不仅可以加菜,而且还能得到比较好的待遇,不过终究也不过是如今休息站提供品质的水平。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对道路建设越来越重视,为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战争的需要,不断扩建道路。大夫府邸等显赫身份的人家都要将大门朝向大路,可见在那个时期,靠近道路的房地产是最为精品高档的住宅。较小的路路段被称之为“径”,而交通要道则被称为“冲”,又称为“要冲”。

    二、水路。在中国,河流纵横交错,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就把渭水、黄河和汾河作为重要的交通路线,据史料记载,一艘船往往可以容纳50个人和三个月的口粮。船在江河之间航行,每天可行程三百余里,速度迅猛,运量巨大。为了更好地发展水路运输,当时开始重新开挖和修复渠道和运河,使得航运更加顺畅。例如,吴国将长江和淮河、沂水与济水连接起来,以方便物资运输。

    除了内陆水路以外,在春秋时期,中国也有了近海航行,多主要用于军事需要。从中国历史上来看,吴国是最早建立海军的国家。吴王夫差派出大将徐承建立一支舟师,开启了中国近海海军建设的序幕,该海军曾经用于攻打齐国的领土(当前山东、江苏北部地区)。中国的海军力量因此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