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老文散文集 » 第16章 中牟泮宫

第16章 中牟泮宫

    中牟,曾是赵国的都城,位于今天HEN省HB市山城区,从公元前423年起,赵国将都城从晋阳迁至中牟,经历了桓子、献侯、烈侯、武公和敬侯等国君的统治。公元前386年,赵国将都城迁至HD。中牟在赵国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赵国的兴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牟是赵国的都城达38年之久,这是赵国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重要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城频繁迁徙,赵国也曾多次迁都。中牟的建设可追溯到春秋初年,当时赵国周边有赤狄、白狄、长狄等部落,他们居住在太行山东西山麓的山谷地带,不断对中原诸国构成威胁。为了对抗这些部落,齐桓公联合中原诸侯国,采取善政措施,赢得了诸侯们的支持和拥护。在公元前664年至前660年期间,齐桓公出兵征战,并在前659年修筑了楚丘(即今滑县东),并辟东阳地为陪都之地。

    晋国在春秋时期是早期设立县级行政区域的国家之一,最初的县城设在边境地区。在晋平公时期,中牟曾是赵武征询县令的事务所在地,这表明中牟在晋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暗示着中牟由卫国转属于晋国的时间约在春秋中期。当时中牟县内部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和军事组织,有利于集权统治,加强边境防御。在东周时期,战争频繁,各诸侯国都主要选择具备军事条件的邑城进行发展。中牟不仅是晋国拓展外部领土战争中的重要军事据点,同时也是齐、晋、卫之间交通的枢纽地带。当赵国开始兴起之际,中牟的治理和开发变得极为重要。赵国和晋国都十分注重选拔贤能,任用才干之人。曾任中牟县令的邢伯子、佛月午、王累、壬登,都因为在中牟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被载入史册。齐相晏婴曾为解救被囚禁于中牟的贤人越石父,并将其招致齐国待为上客。壬登则推荐中牟的章和胥已为中大夫,称赞他们为人修德、学识渊博。还有中牟的宁越和徐子,他们在当时都是杰出的年轻人。通过长期任用优秀的官吏治理,中牟迅速发展成为黄河以北、漳河以南地区军事和政治中心条件具备的繁荣都市,实际上成为赵国在治理晋阳时的陪都。在赵国的献侯迁都中牟时,中牟的发展成为赵国在争夺中原、东进齐国和魏国、拓张西北边疆领土,最终确定在HD定都的地理战略基础。

    在中牟,有一座名为“泮池“或称“泮宫“的水池,位于大成门正前方,意味着它是官学的象征。根据古代礼仪,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四周环绕水池,而诸侯的学校只能面向南方的泮水,因此称之为“泮宫“。而孔子曾被封为文宣王,所以在泮池周围建造了相关的建筑规制。《诗经·泮水》中有这样的诗句:“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表达了古代士子在太学中可以采摘泮池中的芹菜,插在帽缘上,以显示自己的文才。有的孔庙在泮池附近的砖墙上嵌着“思乐泮水“的石刻,正是来自这个典故。泮池上通常有各种形式的石桥,有拱桥、平桥、三座洞或者多座洞的桥等,统称为“泮桥“。在科举考试时,学生要经过桥走向孔子的地方,这一过程被称为“入泮“。

    中牟泮宫见证了赵国从渐渐兴起到强大崛起的历史进程,是赵国发展的见证和印记。中牟作为赵国的都城,承载了国家的希望与荣光。中牟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对赵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赵国和晋国都致力于中牟的发展,重视选才和治理,使之迅速发展成为兵备城市和繁华都市。中牟的发展为赵国进军河北平原、攻灭中山、拓展西北边陲疆域以及后来在HD定鼎的战略奠定了基础。

    中牟泮宫的兴盛和辉煌虽已逝去,但其文化底蕴和精神气息仍然历久弥新。中牟泮宫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民族的成长,是我们守护的文化瑰宝。在我们怀着敬畏之心,迈过泮桥,我们能感受到中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风情。中牟泮宫的辉煌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它寄托了我们对过去的敬意,也激励着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怀揣对古老文明的敬畏和赞美之情,继承中牟泮宫的文化宝藏,让其光芒继续闪耀。中牟泮宫的光辉历久弥新,不仅是中牟的骄傲,更是中华文明的辉煌。让我们踏过泮桥,探寻知识的海洋,让中牟泮宫的智慧和美好在我们的心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