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老文散文集 » 第11章 上古神兽(九)

第11章 上古神兽(九)

    76、辟邪。南方人称貔貅(píxiū)又名天禄,这种猛兽分为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为“貅”。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一角和两角的,一角的称为“天禄”,两角的称为“辟邪”。后来再没有分一角或两角,多以一角造型为主。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77、赤鱬rú。传说中异鱼名。人面,音如鸳鸯,食之可以疗病。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78、灭蒙鸟。灭蒙鸟在结匈国的北边,这种鸟是青色的,却长着红色的尾巴。也叫孟鸟。

    79、天狐。传说中有通天之术的仙狐,狐,五十岁,能变化谓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

    80、诸怀。又北二百里,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诸怀,其音如鸣雁,是食人.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其中多鮨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81、当扈hù。传说中的鸟名,上申之山,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鸟飞以翼,当扈则须,废多任少,沛然有馀。

    82、天马。中国的天马神话形象,奔腾的骏马,无角无双翼。为表现其“天马”的不同,常于马下方绘制云朵,体现天马可以腾云驾雾。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訆。

    83、朱厌。有一种野兽,身形象猿猴,白头红脚,名叫朱厌。这种野兽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战争。

    84、兕sì。《山海经·海内南经》有这样的两段记载,“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兕,如野牛而青,象形。——《说文》古籍里要形容地方险恶,也多言“其上多犀兕虎熊之类”。

    85、蜚fěi。蜚”居住在中原东部的太山,外形象牛,头部为白色,但是却长着蛇的尾巴、而且只有一只眼睛。当“蜚”进入水中时,水源会立即干涸;当它进入草丛时,草会立即枯死,从这种情况看来,它同时是一种火系的妖怪。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山海经》引

    86、乘黄。传说中的异兽名。《山海经·海外西经》:“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87、巴蛇。修蛇,古代中国的巨蛇,也叫做巴蛇,据说体长达到180米、头部蓝色、身体黑色。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带,吞吃过往的动物,据说它曾经生吞了一头大象,过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来。由于修蛇也袭击人类,所以黄帝派遣后羿前往斩杀,后羿首先用箭射中了修蛇,然后一直追赶它到遥远的西方、将其斩为两段。修蛇的尸体变成了一座山丘,现在称为巴陵。

    88、赤眼猪妖。猪头狗身,身躯巨大,黑毛,硬刺,赤目,能暗中视物。喜食腐物,喜居阴暗潮湿处。

    89、狍鸮(páoxiāo)。兽,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90、山膏(huān,音欢)。传说中怪兽名。其状如猪,好骂人。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山中经》:“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骂。”郭沫若《沸羹集·赵高与黑辛》引章炳麟《为柳亚子题扇》诗:“江湖满地呜呼派,只遂山膏善骂人。”

    91、何罗鱼。传说中异鱼名。一首而十身。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北山经》:“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

    92、长右。《山海经》【原文】——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①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②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