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穿越成皇子,我选择摆烂 » 第22章 打赌

第22章 打赌

    老农望向朱樉的眼光,逐渐变得诡异。

    就连一旁的宫女太监,看朱樉的眼光也变的有些异样。

    这太子殿下未免也太自信了一点吧。

    自己连一亩地都没种过,就大摇大摆的来教训起人家在地里干了半辈子活的老农?

    这已经不是自信,而是自大了。

    那名老农思量再三,终究还是开口道:“太子殿下,草民知道您是皇子龙孙,金贵着呢。”

    “可是就算如此,您也不能随便张口就来啊。”

    “依草民之见,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干吧。”

    “老夫再怎么不才,好歹也已经种了半辈子地了。”

    “相信老夫对种地一事,还是有些见解的。”

    老农虽然用词挑的恭敬,但是说的话却并不那么恭敬。

    这话就差没有直接指名道姓,要让朱樉直接打哪来滚哪去,别妨碍他干活了。

    然而朱樉闻言,却是不以为意,只是淡淡道:“老人家,你这话说的不地道啊。”

    “我虽然没种过地,但是稍微指导一下你还是绰绰有余的。”

    “我看要不就这样吧,这土豆苗就直接分为两份好了。”

    “一份就按照你原来的方法照料,另一份就按照我的想法照料。”

    “咱们到时候看看,谁名下的秧苗种得好,如何?”

    老农闻言,也是笑了。

    这简直就是十个手捏田螺,稳赢啊。

    这太子殿下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真以为他是天选之子不成?

    老农拍了拍手,忍不住调侃道:“太子殿下,要是您名下的秧苗长得好,我就直接喊你师傅得了。”

    “可以啊,那就一言为定。”朱樉闻言,也是毫不客气的应下了老农的话。

    然而除了朱樉本人很有自信,其他人都暗自窃笑。

    朱樉这下,怕是要丢大脸了。

    在沙地里种的植物,怎么可能长势超过种在肥沃土壤里的作物呢?

    就连三岁小孩都知道,土壤质量好的地种出来的作物强壮。

    这太子殿下还真是没头脑,连这种赌都敢接。

    但是朱樉却是不以为意,只是一甩袖子,回到了寝宫中。

    他还想回去再吃点水果呢。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波澜不惊的过着。

    虽然朱樉心大没觉得什么,但是现在所有人,都把朱樉当成了个十足的大傻子。

    不仅相信亩产二十石的离谱传言,还觉得沙地里能种出更好的东西。

    这不是傻瓜,又是什么?

    就连朱元璋闻言,也只得摇头叹息。

    这朱樉,怕是没救了。

    现在丢人已经是注定的了,朱元璋只希望这次丢人别丢的太大。

    不说亩产二十石,这土豆的亩产只要达到二石,朱元璋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种地的老农,却率先发现了异常。

    两块地,一块地老农天天精心照料,恨不得吃饭睡觉都放在田里。

    而另一块地,老农只是随手浇浇水,并按照朱樉的说法随手撒点草木灰就完事了。

    可是随着秧苗一天天的长大,老农竟然发现他精心照料的田里的土豆,叶子竟然远不如另一块田地里的翠绿宽大!

    这可把老农急坏了。

    老农对自己的那块地,管的更勤了。

    可是事与愿违,老农越管,那土豆苗就越没精神。

    这下可把老农急坏了。

    老农只盼望朱樉能忘记这件事情,这样他就不会丢脸了。

    可是这么大的事情,朱樉怎么可能忘记呢?

    终于在一天午后,朱樉想起了自己的土豆田。

    这天,朱樉在睡完午觉后,又一次来到了土豆田中。

    此时的土豆田,已经初具规模。

    大片大片碧绿的土豆苗迎风招展,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朱樉叫来老农,揶揄道:“老人家,我的土豆田怎么样了?”

    “我的土豆田,是不是比你的土豆田长的好?”

    在事实面前,老农也只得低下了头颅,再也不复前些日子的骄傲:“太子殿下,的确是你的那块田长势更好,草民甘拜下风。”

    此时的老农,心情绝对是五味杂陈。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个年过半百,务农经验丰富的老行家,竟然会败在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青年手里。

    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今天,绝对是老农最丢脸的一天。

    不过就算是输了,老农还是想知道自己究竟输在什么地方。

    犹豫再三,老农终于还是叫住了即将离开的朱樉:“太子殿下,草民思来想去,实在是不知道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不知太子殿下可否帮我答疑解惑?”

    “明明草民在自己那块田地上花了起码九成的心血。”

    “而太子殿下的那块田地,草民只是顺带着打理一下,根本就没在上面花什么心思。”

    “怎么到最后,反倒是太子殿下您的田地长势更好呢?”

    朱樉闻言,也是笑了:“老人家,你这可就问对了。”

    “走在正确的路上比努力的走路更重要。”

    “走在正确的路上,一切就事半功倍。”

    “而走在错误的路上,无论走的再怎么努力,终究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你用种水稻的经验种土豆,怎么可能成功呢?”

    “与其一个劲的埋头苦干,还不如先老老实实的把土豆的习性研究透彻,然后再动手不迟。”

    “那些瞎忙活,只是感动了自己,对种好土豆一点帮助也没有。”

    说着,朱樉又从怀中掏出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递给了老农道:“这是我总结出的土豆种植指南。”

    “按照这个上面的内容种土豆,保你事半功倍。”

    “今后,你就再也不用这么忙了!”

    然而老农接过朱樉递来的小册子,面上却是有些尴尬:“太子殿下,草民不识字,看不懂上面的内容啊。”

    朱樉闻言,也是一拍脑袋。

    朱樉忘了,眼下大明的识字率实在是低的离谱。

    除了要参加科举的士子,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识一个。

    要想让他们看懂土豆种植手册,实在是太难为他们了。

    朱樉连忙唤来一个识字的小太监道:“就你,去帮这位老人家读读我的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