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云起影落 » 第十三章 宁夏之行(上)

第十三章 宁夏之行(上)

    年假刚过完,华北分公司选派人员去西北分公司进行为期三个星期的交流学习,交流学习地点设在宁夏。我独自进行了出差申请。

    出行的路线从西安汽车站开始,向北经由铜川的、延安,到达YA市区之后,转向西北方向,由靖边西行,定边县出陕西地界,到达宁夏的盐池县,最后在银川落脚,路程全长600多公里,大半的路都有2000多年的秦直道遗迹,秦直道依子午岭而建,直到包头。铜川古有耀州瓷,今市北有玉华宫,为唐代皇家四大避暑行宫之一,玄奘大师注经圆寂于此。757年,安史之乱的第二年的秋天,45岁的杜甫由西安去往200多公里外的延安富县与妻子团聚,路径此地,此时距离此宫建成已经110年,不禁感叹道:美人为黄土,况乃粉黛假。.....,冉冉征途间,谁是长年者?

    客车行驶在西延高速公路上,白日忽晴忽晚,山林肃穆遮映,两旁高速行驶的货车车身向后扬起雪水,白气萧萧腾腾。车在这宽广结实的路面上微微摇晃,我躺在玻璃窗前,一片途中的风光从眼前飘过,心中十分的轻松惬意,甚至很是新奇,比电影更自然的景象一帧一帧出现在我的面前。偶然看见了一双半开着的大门,陌生又熟悉,想着假如我曾经或者正生活于此,想得入了迷,竟十分得向往和感伤,希望这趟车辆能够突然穿越了时光,一直不要停开下去。想起了时至今早仍生活过的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心中生起了一些厌恶,突然有种大胆的想法:那就不回去了吧?转眼又怯生生得打消了这个念头。

    待我到了银川,杜甫的车马大概也还未见了妻子之面。我计算着杜甫的路程和车马的速度,计算着我的路程和汽车的速度,突然,对这现代人稀松平常的路平地生出一种震惊,随即翻阅起了资料。在人类历史上,随着幅员辽阔的国家形式的出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车和牛马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一些杰出且高瞻远瞩的理想主义者希望通过建造更好的路面来发挥交通工具的作用来联通土地上的各个角落,最早进行此类实践的是由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进行的,建造了著名的“波斯御道”,据说可以使信使完成每天将近400公里的行程。在后来的古罗马,人们沿用了波斯道路系统,建造了蔚为壮观的古罗马大道,故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当然,车马普及的时代,公元3世纪末,东亚的秦朝完成了一次大统一,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始皇帝,也进行一次文明层面影响极深的改革统一,其中就包括建立以咸阳为中心,面向各个方向的秦驰道。秦驰道中,就包含从关中平原向北通向蒙古高原的秦直道,秦直道处于北洛河和泾河之间的桥山山脉,始祖黄帝生活埋葬于此。

    在纯路权时代,人类在徒步和车马的文明之中徘徊了两千年。随着科技文明的到来,高产作物的普及,钢铁、水泥、沥青的发现,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计算机的发明,短短二百年时间,一切交换的速度都在人们吃惊的表情下快速的增长,从年缩短到天,从天缩短到小时,从小时缩短到分钟,从分钟缩短到秒,从秒缩短毫秒飞秒。可是,人们的身体并未增大或者缩小,对自己和世界的实际的理解掌握并未有数量级的进步,我看着人们的肉体和精神在一步步扭曲和分解,人们对自己逐渐得失去拥有和控制。

    思绪飘得太远了,回到眼前,已经是中午时分。看着远远的天,近处的高速路,谁能想到,眼前的高速公路又是由100年前那个德意志失落的理想主义者兼绘画爱好者发明的,这时旁边一台大众汽车开过驶向远方。

    越往北,塞北的景象就越浓。车辆出了延安,转向西北,到达安塞的时候,太阳已偏向西边,天上愁云惨淡。车辆在陕北高原丘陵上走,视野广阔,眼极之处,都是白雪茫茫,好一片万里白雪,好一片塞北残阳。不知为何,总对西北和陕北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印象中,陕北人浓重的鼻音和民歌,窑洞和腰鼓。也许,是生于萧瑟的秋天的缘,对荒凉有一种宿命般的眷恋。在延安往东北,是榆林的绥德县和米脂县,一直想去看看绥德的汉子和米脂的婆姨。

    过了靖边县、定边县,就出了陕北高原,到了宁夏地界的盐池县,属EEDS台地。此地滩羊和甜瓜最为著名。

    夜晚6点,天已经深黑,经过灵武,来到了YC市。几个西北分公司的回族同事帮忙拿了行李,在清真餐厅吃了点当地的饭菜后,带我到已经安排好的酒店,他们就回去早点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