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斜风细雨入剑南 » 第106章育秧苗

第106章育秧苗

    上官睿发现刘谦准备的非常充分,并且公务熟练,很多事情也考虑的很周详,交接起来也就很轻松。另外他也相信,刘谦不敢耍花腔。

    因为刘谦要带一些心腹干将去梁南域,所以也空出不少位置,临安城的才俊正好可以填补空缺。

    刘夫人也陪着他的夫人熟悉官邸,丫鬟下人都是佟诗诗亲自挑选的,用起来自是非常放心。

    另外曾玉麟和佟诗诗以他们的名义在莲池坊又购买了一所宅院,这所宅院和新刘府、新唐府以及欧阳府都相邻不远,大家好有个伴,方便相互有个照应。

    曾玉麟也在此有两所宅院,一所给李府,另外一所自己住,他一想,不能把顺王爷给丢下,就又给顺王爷准备了一所宅院。最后曾玉麟一咬牙,把剩下的6所宅院全部买下。

    这些宅院围着一个莲池,池水和锦江相通,所以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没有成为烂泥塘。

    曾玉麟安排人手把莲池清淤,又彻底打造一番,莲池也焕发了新颜。把环池的马路,全部铺成石板路,马路两旁种植上芙蓉树,盛夏时繁花似锦,所以这个片区也称之为芙蓉区。

    上官睿的夫人也终于见识到,妹妹和妹夫的实力,在剑南域简直可以用呼风唤雨来形容,对自己的这步棋也是暗自感到庆幸。

    李玉和欧阳青青的婚礼之所以在清城县办,主要是想避开锦官城的官员,低调行事,小范围的聚会,又不是借机敛财。

    他属于君上近臣,又刚上位,很多双眼睛都在盯着,稍有差池,必然引来非议。

    大家都是提前一天到的清城县,曾玉麟陪各位大人先巡视了蜀山仓的工地。

    工地上百姓正干的热火朝天,安兴作为总负责人,天天也是忙得昏头转向。

    接下来又去了清城观,上官睿也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帝王古茶树,捐了不少功德钱。

    曾玉麟的实力和智慧大大超出了上官睿的想象,清城县的发展即使临安城好年景时的县份都无法比拟。即使有些帝国下面大域的治所可能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自己小妹的眼光不一般啊,上官睿心里感叹道。

    李玉和欧阳青青的婚礼当日,天府军的主要将领悉数参加,再加上林峰、赵平、秦悦姐弟,剑南域主要边军将领基本到齐。

    他们也采用曾玉麟婚宴的形式,让欧阳丰和上官睿耳目一新。

    晚上又让佟诗诗和李珠儿表演了一次《游龙戏凤》,再次博得大家掌声阵阵。

    几天后,姐姐曾钰涵带着一大帮人回来了。她把为首的长者介绍给曾玉麟,“弟弟这位是杨渠老先生和他的弟子们,他们是水稻种植方面的行家里手,是你姐夫好不容易才请到的。”

    曾玉麟一听,那真是瞌睡遇到枕头,热情招待一番。

    交谈中曾玉麟知道,杨先生是昌平县人氏。自幼酷爱农业,练就一身水稻种植得好本事。还收了不少门徒,目前他钟意的7个徒弟。他被孙州牧寻到后,就把几名得意门生都带了过来。

    曾玉麟是爱才之人,给杨先生分了一套宅院,月俸10两,10斤细盐,100斤粮食。徒弟是月俸1两,1斤细盐,30斤粮食,并且安排50名男兵做他们的扈从。

    这样的待遇他们想都不敢想,推辞不过就面带愧意接受了。

    安顿好一切,曾玉麟带领杨先生来到域主府。

    虽然唐苏和欧阳丰交接的差不多,欧阳丰没有搬过来的意思,除非唐苏离开剑南域。他的这一行为,也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杨先生没有想到,曾玉麟会把他带到域主府。其实到蜀州前,他就没有出过什么远门。他知道曾玉麟实力大,没有想到到域主府就像到自己家那么熟悉。

    欧阳丰、上官睿、刘谦、李忠都专门赶了过来,这次主要是统计一下大概的水稻田亩数,曾玉麟要培育秧苗。

    曾玉麟先把杨先生,介绍给各位大人认识。

    杨渠惶恐不已,以前见到的最大官员是梓州牧,现在连剑南域的域主都能亲见,这牛可以吹一辈子。

    刘谦看着上官睿和曾玉麟道:“锦官城县份上100万亩应该没有问题,各位县主开春就已经开始准备了。另外刘成的简州应该有30万亩,方便时请杨先生到各处指导一下。”

    听刘谦这么一说,大家对他们父子二人另眼相看。除了扎实的工作外,即使已经调任,手头上的工作,还是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曾玉麟对刘谦认真负责的态度心里默默赞叹,“刘大人,现在马上就要育苗,杨先生和他的徒弟恐怕脱不开身。不如各县派代表到清城县观摩学习,彼此都节约一下时间,您看可否?”

    上官睿看看刘谦道:“刘大人,我看玉麟说的有道理,咱们离清城县又近就按照他的意思办如何?”

    刘谦道:“上官大人,就按玉麟的意思办,反正清城县的食宿又好,大家都希望去那里。”说完哈哈大笑。

    欧阳丰问曾玉麟,“修蜀山仓的几个州,水稻种植怎么办?”

    曾玉麟回道:“回大人的话,他们可以分批去现场观摩学习。他们现在休息时,都主动去水田里干活,还开发出不少水田,您看怎么样?”

    欧阳丰道:“你考虑到就行,我这边没有问题。”

    曾玉麟看杨先生面露难色,就问道:“杨先生,有什么问题可以当各位大人的面直说。”

    杨先生小心翼翼道:“曾公子,几百万亩稻田,稻种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说完看向曾玉麟。

    这时唐苏道:“我和欧阳大人商量过,秋收时你按每亩收30斤粮,官府每亩也收30斤的公粮。除了徭役其它苛税全免,这样大家也大大提高了种植的积极性。”

    曾玉麟一听,吓了一跳。官宦之家是不收税的,只收农民的税。并且税负高的吓人,说是60税1,30税1,那只是官府说说而已,基本不会兑现。否则大家不会主动把田地依附给官宦之家,如果官宦之家不接受。他们会主动放弃土地,成为流民。因为要受株连,邻居和亲戚也就被迫放弃土地成为流民。这也是为什么沃野千里,变成荒野的原因。

    唐苏和欧阳丰的决定,直接让百姓敢种田,愿意种田。让剑南域变成粮仓,是指日可待。

    “我是不是收的多了一点?”曾玉麟道

    “收的不多,秋收后,我和侯爷计划征徭役把偃月关和虎牢关彻底修补一下,到时你免不了又要出粮出盐的。”欧阳丰道。

    看着几位大人和曾玉麟的一问一答,上官睿终于知道,在剑南域凡是军政大事都绕不开自己的这个年轻的妹夫。确实小瞧自己这个妹夫了,上官睿心中暗想。

    维修虎牢关和偃月关这种事,可是帝国的头等大事,需要国库拨付银两。目前国库空虚,别人不知道,唐苏和欧阳丰是知道的,并且修葺关隘,各位大人都可以或多或少的捞上一笔。但剑南域能自己解决的,没向君上开口。什么叫为国分忧,这就是为国分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