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拯救 » 085 崇祯帝勤,文渊阁议【求月票】

085 崇祯帝勤,文渊阁议【求月票】

    不过,想要实现转炉炼钢法,需要解决两项关键技术,一个是耐火砖,一个是高压纯氧。想要在大明王朝的工业基础上,实现这两项技术,无异于痴人说梦!

    等以后时机成熟,说不定可以通过静止空间,勉强实现,现在么,想都不要想。

    ……

    北直隶,顺天府,紫禁城。

    乾清宫中,崇祯皇帝伏案而坐,他单手拿着一份奏本,专注看着。不一时,奏本看完,崇祯皇帝将之随手抛在桌案一边,龙体伸展,在龙椅上伸了个懒腰,双手张举,口中打着一个重重的哈欠。

    今天难得是个好天气,太阳光照进乾清宫,将宫内照的亮堂堂。

    宫外,更是好天气,这种天气,非常适合出门游玩,特别是像崇祯皇帝这样勤劳的人,更应该出门,劳逸结合,有利于身心健康。

    崇祯皇帝七岁的女儿,坤兴公主,刚才才来闹过,要父皇陪她一起出去玩耍,结果被周皇后亲自捉走,不许坤兴公主打扰崇祯批阅奏本。

    崇祯皇帝太较真了,凡事亲力亲为,对于通政使司和内阁送上来的奏本和题本,他几乎一本不落,因此,崇祯皇帝显得非常忙碌,同时也很勤奋。

    想起刚才,七岁女儿被皇后捉走时的表情,他心里就难受,哎,国事为重啊,崇祯皇帝甚至腾不出一点时间,来陪陪自己的皇后和女儿……

    伸完懒腰,叹口气,崇祯皇帝闭上龙目,右手手肘撑在龙案上,并用食指和大拇指按摩太阳穴。

    左手则在龙案上自然垂放,那手,竟握成了一个拳头,倘若仔细观察,凑近了看,就能发现,崇祯皇帝的左手,竟还在微微颤抖。

    放松不下来啊!

    一个庞大而老去的国度,犹如一幅几百斤的重担之于嗷嗷老者!

    但作为朱家后代,为了祖宗基业,无论如何,崇祯皇帝都要扛起来,即使扛不住,也要硬抗。

    别人可以逃避,他不可以,别人可以放弃,他不可以……

    此时,崇祯皇帝的贴身太监,王承恩,抱着一摞奏本和题本,弯着腰,快步走进乾清宫,脚步细碎,尽量不发出一点声响。

    待王承恩走进后,见了崇祯皇帝的疲劳样,以及龙案案头,堆积如山的题本与奏本,又低头,看一看自己抱着的一摞奏本和题本,王承恩真想立即转身,将这一摞题本和奏本,通通烧掉,让崇祯皇帝少费点神。

    然而,王承恩终究做不出这样的事,且不说崇祯皇帝知道了,会重重责罚于他,王承恩本人也怕,万一这一摞奏本和题本中,藏着有重大的事件呢,万一烧掉的话,那可就算是“乱政”了!

    王承恩深深叹口气,抱着那一摞题本与奏本,弯着腰,轻轻走过来。

    崇祯皇帝非常警觉,或者说崇祯皇帝时刻绷紧着神经,饶是王承恩脚步轻盈,但那一点点响动,还是被崇祯皇帝捕捉到了。

    “陛下,您都看了一个下午了,就是铁打的人也撑不住,陛下,您歇息一下吧!”

    王承恩身材微微发福,一张脸上,既表现出了一种笑容,又表现出一种担忧,两种不同的表情,被王承恩融为一炉,也真是难为他了。

    崇祯皇帝已经睁开龙目,不理会王承恩的话,瞥了一眼王承恩抱着的那一摞题本与奏本,问道“内阁送来的?”

    “陛下,这是通政使司送来的,全国各地刚到的题本与奏本。”

    大明王朝投递奏本与题本的制度,是先投到通政使司,通政使司呈给皇帝过目,皇帝看后,送往内阁,游阁臣们进行票拟,票拟完毕后,再送回乾清宫,皇帝的案头。

    皇帝用红笔“朱批”,盖章后,在下达给内阁或六部执行。

    崇祯皇帝十分勤奋,很多可以假手他人的工作,崇祯皇帝都要亲力亲为,比如朱批,其实可以交给司礼监秉笔太监完成,比如盖章,可以交给司礼监掌印太监完成。

    “放这儿吧!”

    崇祯皇帝随手一指,王承恩赶紧将那一摞奏本与题本放上龙案。

    崇祯皇帝端起茶碗,方才发现没有茶水了,于是说道“承恩啊,再去泡一壶浓茶来。”

    “是,陛下!”

    王承恩下去后,崇祯皇帝从王承恩刚刚送来的奏本与题本中,取出一本,开始看起来。

    通政使司送来的题本与奏本,崇祯皇帝一般都会先看,他看完后,立即送内阁票拟,这样可以加快奏本与题本的处理流程。

    看到一半的时候,崇祯皇帝拿到了苏州知府陈师泰上奏的题本。

    题本内容,自然是陈师泰赴任当晚,太湖三十六寨的匪徒,擅闯府衙,杀死十余位衙役,并威胁他这个新任知府的事件。

    当然,出于某种考虑,陈师泰在题本中所言,其实与现实事件颇有不同。

    比如苏文铤的功劳这一块,陈师泰几乎一笔带过,反而着重描写了那镇海卫的宁指挥使大人,是如何如何勇猛,如何如何与敌缠斗等等。

    而属于苏文铤的功劳,竟然被陈师泰安在了张晋头上!

    对于这一点,苏文铤真不知道该记恨陈师泰,还是该感谢陈师泰,因为苏文铤并不想出名,倘若将所有功劳都按在苏文铤头上,那么就太耀眼了。

    陈师泰将功劳都安在张晋头上,其实还满符合苏文铤意愿的。可是,人性都是复杂的,特别还是苏文铤那样的杀手,做事随心所欲,心中没有条条框框。

    尽管陈师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完成了苏文铤的意愿,但是,苏文铤心里还是觉得不爽,并在以后寻机报复,将知府大人弄得欲仙欲死,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陈师泰除了扭曲苏文铤的功劳以外,还将当晚大宴,以及请来舞姬的事一笔略过,以免给崇祯皇帝与阁臣们,留下不良影响,影响以后的仕途升迁。

    崇祯皇帝览毕,叹口气,江南地区闹贼患,这可不是小事!因为江南地区乃是大明王朝的赋税重地,如今朝廷正值危难之机,江南地区绝不能出事!

    此事,被崇祯皇帝视为重点关注对象。

    崇祯皇帝取过下一本题本,却是张晋所上题本,所言之事,也是太湖贼人闯入苏州府衙之事,张晋所述之事,与陈师泰所述,大体相同,只是关注点不太一样。

    这里面的门门道道,崇祯皇帝自然知晓,不过,这对现在的崇祯皇帝来说,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当务之急,是将太湖贼人剿灭!

    崇祯皇帝匆匆将这一摞题奏本看完,吩咐送往内阁票拟。

    紫禁城东南侧,文渊阁。

    首辅温体仁,次辅张至发,辅臣黄士俊、贺逢圣、孔贞运等,皆埋首伏案,处理堆积如山的题奏本。

    大明幅员辽阔,各地,各衙门,送往京师的题奏本,最终都会送往内阁,由他们几个阁臣进行票拟。

    况且,今年也不是一个太平之年,西北、湖广、皮岛等地战乱不断,所牵扯到的钱粮任免等杂事,更是多不胜数。

    票拟完毕的题奏本,被源源不断送出去,交由崇祯皇帝批红,同时,也有源源不断的题奏本,被送进来,要么需要阁臣们进行票拟,要么需要他们下发执行。

    总之,阁臣的工作繁复又劳累,但是,首辅的权力也非常大,几乎相当于前朝宰相。

    不知何时,次辅张至发,看到了陈师泰与张晋的题本。

    因陈师泰和张晋在题本里所说的,是一件事,所以,两本题本始终被放在一起。

    事关江南!

    而江南又是赋税重地!

    张至发作为阁臣,自然明白此事的严重性。

    虽然题本上说,太湖三十六寨的贼寇,只出动了三十几人。但他们干的事,却与西北和湖广正闹腾的李自成与张献忠之流无异!

    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发展成大股农民军呢,必须要重视起来。

    “阁老,下官这里有份题本,事关江南赋税之地,事关重大,下官拿不定主意。”张至发只得请教首辅温体仁的意见了。

    一般这种大事,只有首辅,才能拿决定,他们这种小阁臣,一来经验不足,二来,也怕担责任。

    温体仁慢悠悠合上手中正在看的题本,斜靠在椅子上,端起茶杯抿口茶,淡淡说道“何事?”

    “阁老,江南太湖,前几天闹匪灾!”张至发用一句话,点出此事的严重性。

    “哦?”温体仁的茶杯已经送到嘴边,他赶紧喝了一口,放下茶杯,坐正了身体,说“念!”

    温体仁所谓的“念”,就是让张至发将题本内容当场念出,让所有阁臣都听见,等所有阁臣都知晓此事后,再行商量对策。

    若让阁臣们一个一个查看题本,那样就太耗时了。

    张至发依言,将陈师泰的题本,张晋的题本,各当场念出。

    此时,黄士俊、贺逢圣、孔贞运等辅臣,也一一停下手中的活计,这种大事,首辅大人一般会询问所有人的意见,他们得做好准备。

    温体仁手指轻敲桌面,问道“你等有何计策,但说无妨。”

    孔贞运抢先发言,慷慨激昂地说“江南之地,乃是我朝赋税重地,必不能乱,我们应当立即派出大军征讨,将太湖贼寇彻底剿灭!”

    黄士俊不紧不慢,反驳道“孔大人,此言差矣!”

    孔贞运眼珠一瞪,说“黄大人,何出此言,难道要等太湖贼寇发展壮大,成为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么?”

    黄士俊“孔大人莫急,我朝今年以来,颇不太平,先有张献忠,在南直隶庐州府、安庆府,以及湖广黄州府等地作乱。”

    “后有李自成,在陕西闹腾得厉害。接着,后金兵又占我皮岛。全国各地,多处征战,已是劳民伤财。”

    “前段时间,兵部尚书杨大人,又推行四正六隅之策,赠兵十二万,剿饷二百八十万,这更是雪上加霜!孔大人,我朝现在既无人,也无钱粮,可供太湖剿贼!”

    黄士俊说完,孔贞运瞪着一双眼睛,竟然无言以对。

    “逢圣,你的意见呢?”

    首辅温体仁,看向贺逢圣,淡然问道。

    贺逢圣思索良久,心中隐隐有了一个计策,但还不成熟,此时既然首辅大人见问,那么贺逢圣只得说道“阁老,那题本中说,有千户苏文铤者,勇猛手刃三十余贼,就连贼首,那什么三当家大胡子,也被此子一击毙命。如此看来,此人颇有将才。”

    “阁老,还有各位大人,既然我朝已经没有多余钱粮,派兵到太湖剿贼。而此子又如此勇猛,我们何不将剿贼的重担,交给此子,让他就在当地募兵,自行征备粮草,限期三月,将太湖贼寇剿灭!”

    温体仁捻须,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又问道“至发,你的意见呢?”

    张至发沉吟半晌,摇头道“不妥,据题本中所言,那苏文铤虽为千户,但实际年龄太小,才十五岁。弱冠少年,能成什么大事。”

    “据那苏州知府陈师泰的题本所言,此次剿灭三十余太湖贼寇,中军都督府张大都督之子,名为张晋的,亦出力甚多。”

    “况且,张晋年长,本就是那苏文铤之上官,乃是苏州卫指挥使。我们何不将剿灭太湖贼寇的重担,交给张晋,让苏文铤从旁协助呢?”

    温体仁捻须,点头道“嗯,张晋乃是将门虎子,张大都督的能为,在座各位都是知晓的,至发所言,本官同意。”

    首辅大人都说同意了,孔贞运、黄士俊、贺逢圣等辅臣,也纷纷同意。

    别看刚才黄士俊和孔贞运吵得厉害,但是,只要首辅温体仁一开口,他俩就不敢再说话,只有同意的份。

    “我朝祖制,卫所之兵,指挥使,千户等,不可调动。所以,我们得给张晋和苏文铤两人,安排一个职位,能有调兵之权方可。至发,你有什么意见?”

    温体仁笑眯眯,看着张至发。

    张至发暗中打了个冷战,忙拱手道“阁老,下官调入文渊阁时日尚短,资历浅薄,此等封官之事,下官不甚了解,请阁老赎罪。”

    温体仁笑着点头,想了想,说“这样吧,江南地区的重要性,本官就不多说了,并且江南地区势力盘根错节,若官小了,恐剿贼受阻。这样吧,就给张大都督之子,张晋,一个‘太湖守备’的职位,节制苏州卫、常州卫、湖州卫,通力剿贼。苏文铤么,则给一个‘千总’之职,协助张晋,限期三月,剿灭太湖贼寇!”

    阁臣们皆点头赞同,没有反对意见。

    “那好,至发,票拟吧!”

    “是,阁老!”

    张至发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下处理方案,贴在题本上面,完成票拟。

    温体仁等阁臣还在文渊阁忙碌,陈师泰和张晋的题本,已经票拟过了,不久之后,这两本题本,再次摆上崇祯皇帝案头。

    此时,天色已晚,黑夜笼罩整个紫禁城。

    而乾清宫中,只有一盏蜡烛,摇曳着微弱的小火苗,静静燃烧,为大明帝国的崇祯皇帝,一丝光明。

    “勤简”二字,崇祯皇帝始终身体力行。作为九五之尊,夜里处理公事,才点一根蜡烛!

    崇祯皇帝已经在此坐了一下午,处理了一下午的题奏本。

    深夜!

    王承恩替换一只新的蜡烛,温言道“陛下,夜已深,您看了一下午,该当歇息了,龙体为重啊!”

    崇祯皇帝手执朱笔,在一本题本上写完批示,挥动宽衣大袖,将题本合上,放到一边,接着取过新的题本。

    王承恩说的这种话,在崇祯皇帝忙碌的时候,是不会回复的。要不是王承恩说话的声音不令人讨厌,崇祯皇帝早就大发脾气,将王承恩拉出去杖毙了。

    不说皇帝,就连一个普通人,在忙碌且心情欠佳,又失眠的情况下,还有人在旁边叽叽哇哇,那一定很烦,甚至大发脾气。

    “哎!”

    王承恩默默叹气,他知道,崇祯皇帝不会听他劝的,他只得默默将龙案上的题奏本一一整理整齐,为崇祯皇帝磨墨添茶点蜡烛。

    很快,崇祯皇帝拿到了陈师泰和张晋的题本。

    太湖闹贼寇的事,崇祯皇帝很上心,他之所以这么晚还不去睡,很大程度上,崇祯皇帝是要看内阁对此的票拟。

    江南赋税之地出问题,那乐子可就大了,所以,崇祯皇帝拿着此封题本,抖擞了精神,细看内阁的票拟。

    看完后,崇祯皇帝沉默一阵,他有心想派左良玉军去征讨太湖贼寇,可是,张献忠在湖广等地闹腾得厉害,实在走不开。

    苦思冥想一阵,似乎除了内阁票拟的方案之外,别无他法。

    哎!

    崇祯皇帝在深夜里叹口气,执御笔,蘸红色朱砂为墨,写下批语“照内阁票拟,从速施行,不得延误!”

    ……

    翌日。

    苏州府。

    阊门大街,离苏宅不远的一间商铺,乃是苏文铤家的书坊——苏晋书坊所在地。

    今天,是苏晋书坊隆重开业的日子。

    从前天开始,城中就流传出消息,说苏晋书坊今天开业,店中所有书籍,一律半价出售,并且,在以后,苏晋书坊所售之书,将比市价低三成。

    另外,传言还说,苏晋书坊开业当天,还会举办几个“活动”,城中的吃瓜群众们,并不知道什么是“活动”,索性不去管它,因为单凭苏晋书坊今日半价出售,以及以后降三成市价出售书籍,单凭这两项,就点燃了吃瓜群众们的激情。

    甚至,此事还被苏州城中的大佬——文震享文老知道了,文老早已吩咐下来,让弟子李玉亲自前来,购买一本红楼梦回去。

    这几天,苏文铤都在忙着长洲千户所的事,苏晋书坊“宣传”一事,苏文铤并没有亲自参与,一切都是张晋派的人和老爹苏德在处理,苏文铤只负责方法。

    前日流传出去的消息,就是苏文铤的宣传方法之一,造势。

    苏文铤这两天几乎都待在长洲千户所,其实,苏晋书坊半价出售的消息,早已经传遍城内城外,引发极大轰动。

    这天早上,辰时,苏晋书坊门口,就已经挤满了人。

    阊门大街本就是繁华的街道,平时,街上的人都是摩肩擦踵,现在,一堆人聚集在苏晋书坊门前,引发从众心里,看热闹的越来越多。

    文人士子,贩夫走卒,商贾书童,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当然,其中以儒生居多,书童小厮打扮的人,次之。

    那文老的弟子,李玉,也来了,他来的比较晚,到达此地之时,苏晋书坊门口,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

    李玉是文雅之人,不屑去挤,望着前面不住耸动的人头,李玉暗暗自责,应该来早一点的……

    不过恰巧此时,吴日生发现了李玉“李兄,你竟也来此地购书不成?”

    吴日生拱手行礼,惊讶问道。跟着吴日生一起来的孙兆奎,也对李玉拱手行礼。

    李玉乃是文老关门弟子,而文老的名头非常响亮,吴日生,作为吴县知县之子,也曾拜见过文老。

    文老府中那帮狗眼看人低的门子,可以赶走苏文铤的老爹苏德,却不敢赶走吴日生,因为吴日生他老爹,那是一县县尊,并没有沾染商贾气息。

    所以,一来二去,吴日生就与李玉熟识了。

    那李玉忙拱手还礼,苦笑道“吴兄,孙兄,在下奉师之命,前来购买一部话本,在下用过早点就动身前来,却怎料竟有如此多人拥堵在此。这么多人,看来今天的购书之旅,要花费颇多时间了。”

    “李兄,今日你既然碰到了在下,那就不用多做等候了。”吴日生笑道。

    “这是为何?”

    “此间书房之少东主,苏文铤,乃是在下同窗,今日在下来此,也是受邀而来,想必在下带上李兄一起赴约,苏兄应当不会有异议。”吴日生笑道。

    “这……不太好吧!”

    李玉迟疑,他想起师父府中的门子,几次三番赶走苏文铤之父苏德,不让苏德进府拜见文老。

    明末大拯救p

    p明末大拯救62328dexht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