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新伯益的传说 » 第21章 九州水灾修建祭台

第21章 九州水灾修建祭台

    莱芜之地,在伯益的治理之下,不光是养殖业很发达,农业也是九州最好的地方。基本上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但,天有不测风云。先是东州的其他地方,阴雨连连,接下来就是帝都开始闹水灾。

    最后就是九州之内,莫不是水灾严重。但,奇怪的很,莱芜之地,下雨虽然稍多些,还没有水灾的迹象。伯益听到传闻,说是舜帝失政,得罪了天上的神仙。也有说神仙下凡查看民情,被舜帝羞辱,神仙大怒。

    神仙回到天上后,就惩罚舜帝,降下三年的水灾。莱芜之地,虽然好一些,但也是人心惶惶。莱芜三贤找到了伯益,姬松说道;“大王,莱芜之地,虽然好一些,我觉得还是做好准备”。

    “怎么个准备”娰柏说道:“我建议大王修建一个“祭天台”,大王可以祈祷上天,老保佑莱芜的百姓”。对于祭天的说法,伯益是深信不疑的。自从尧帝开始,朝廷就很重视祭天。

    就算是太平年间,朝廷也是每年要祭天的。一般说来,掌管祭天的官,都是天帝的亲信。自古以来,做天帝的都说自己是受命于天,因此,掌管祭司的官叫做大祭司。上一次,舜帝要赐封伯益为大祭司,就遭到了大禹的反对。

    因此,祭司的官职不大,但可以替天说话,说出的话就是上天的意思,这个权利就大到天边了。伯益见莱芜三贤,来劝自己修建祭天台,心中却是有另外的打算。对于祭天的作用,伯益不是很相信,但对于观测天象,伯益是知道的。

    在编修《山海经》的时候,里面记载了许多天象之事。伯益经过校队编修,对于天象之事知道的不少。伯益随即说道:“修祭天台的事情,没有问题,就由你们三个监督修建,如何?”

    三个人领命下去,伯益就让少伯去安排。伯益的王府不差钱,又是伯益的命令,这一声令下,就开始了修建。姬松很快的做出了祭天台的方案,位置就在嬴王城的正南面,跟伯益的勤政大殿是一根中轴线。

    只是距离的远了些,因为嬴王城外面,还有民居。在整个嬴城的正南面,有360丈的额地方,正好是一片空地。姬松的设计,祭天台是正方形,边长是12张,高是12丈。按照一尺一个台阶,共有3600个台阶。

    姬松几个,动用了一万多人,耗费了伯益黄金近万两。姬松不花自己的钱,是不心疼,伯益却是觉得太浪费了。不过,伯益只是心里想想而已,这是全天下百姓的民俗,怎么能乱说?

    祭天台建成之后,伯益沐浴斋戒,带领自己的属下,召集了附近的数万百姓一同祭天,伯益登上了祭天台。祭天台上供奉了天地之位,又摆上了三牲礼物,瓜果桃李。伯益亲自点燃香火,按照朝廷的礼仪几天。

    不一会,天上祥云片片,彩霞满天。不说老百姓都欢呼雀跃,就是伯益也大吃一惊。“难道真有天地之神?”自黄帝以来,都是供奉天地之位,人们也不知道天上都有什么神仙。祭天,实际上就是看天象。

    自从三皇五帝,具有天象之眼的,都是天子。伯益也深谙此道,只不过,伯益只是三等王,不能乱说。但天象之说,是十分的准确的。伯益站起之后,注视着冥冥苍穹。白天虽然看不到星象,但伯益心中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许久,天空中传来一阵声音,伯益仔细倾听,终于明白了一切。在一旁的姬松几个,见伯益不住的点头,很是奇怪。姬松终于忍不住,问道:“大王,您听到了什么?”伯益微微一笑,说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咱们莱芜无虞也”。

    姬松是文人,却是深信天道,听伯益如此说,心下十分的欣喜。这个祭天台就是自己倡议修建了,自然是沾沾自喜。祭天结束之后,伯益回到自己的宫殿,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一日,帝都的使者来了,是一个叫做宫问的近侍。宫问宣读圣旨,原来是舜帝知道伯益修建祭天台,特地来嘉奖的。伯益听完圣旨,盛情款待宫问。宫问说道:“大益王,这次我来贵地,还有一个事情”。

    伯益说道:“使者请讲”,宫问说道:“舜帝陛下,让我问问,你对九州闹水灾有什么看法?”伯益一听,十分的惊奇:“使者大人,此话怎讲?舜帝身边有的是大臣,何出此言?”

    宫问笑道:“大益王莫慌,九州水灾,舜帝着急,姒鲧请求治水,舜帝很是犹豫,特意要我问问大益王”。伯益一听,此事太大,要是自己说不行,必然得罪姒鲧。姒鲧的儿子大禹更不好惹,伯益有些为难。

    要是说姒鲧治水能行,万一姒鲧治水不成功,岂不是落了话柄?伯益一想便有了主意。笑道:“使者有所不知,我这祭天台,是拜祭莱芜之天,不是九州之天;伯益才疏学浅,岂敢觊觎上天之道?”

    使者听了,便明白了伯益的意思。说道:“大益王,舜帝还有一个意思,愿意不愿意协助姒鲧治水?”伯益推脱到:“使者有所不知,最近家母有疾,实在是脱不开身”。使者一听,这个理由很合适,百善孝为先。

    “既然这样,大益王,那我就如实的禀告舜帝陛下就是”,伯益很明白,赶紧给使者备了厚礼,使者高高兴兴的走了,后面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后宫总管在一边伺候,很是不解。

    “大王,既然姒鲧请求治水,舜帝的意思,试想重新启用大王,大王何必借机出山?”伯益呵呵一笑:“此次水灾,波及九州,即便是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姒鲧那个人,眼高手低,未必能治水成功,到时候,会殃及池鱼”。

    少伯一听,虽然不甚明白。但少伯跟随伯益久了,知道伯益懂的太多。既然伯益说不去,那就有道理。

    伯益来到自己的后花园里,见妻子姚兰和儿子大廉在玩耍。伯益便对大廉说道:“儿子,我教给你的三卷古书,你看了多少了?”大廉顽皮的说道:“爹,如今是乱世天下,男子汉大丈夫,读书有什么用,不如骑马射箭”。

    伯益笑道:“男子汉大丈夫,既能骑马射箭,又能文笔安邦,岂不是更好?”大廉不以为然,说道:“自从尧帝开始,虽然统一了九州,但各个番邦一直就不平静,只有武将才能安天下”。

    姚兰一听,为自己的儿子自豪。说道:“大王,您看咱们的儿子如何?”伯益冷冷的说道:“小孩子家懂什么?不好好读书,就爱贪玩,还说的这么好听?哼”。姚兰一听伯益不喜欢,也就不再说话了。

    姚兰拿起一个铁锹,就去铲地里的土。这块地是伯益最爱护的,里面是种植的生姜。一个不小心,姚兰就“哎吆”一声,似乎是闪腰了。伯益赶紧扶住,嗔怪的说道:“夫人,你有身孕,就不要乱动了,要好好保养身体”。

    听见伯益关心自己,姚兰心中一阵的热乎。觉得自己没有白白的跟随伯益,虽然伯益有时候呵斥自己,心里还是有自己的。伯益扶着姚兰进屋里,姚兰趁机劝导:“大王,大廉不愿意读书,我看也不要强求,人各有志”。

    伯益知道妻子溺爱儿子,也不好说什么。心里是有主意的,说道:“夫人,我看,还是给大廉找个师傅,这件事就有他的师傅去管,如何?”姚兰一听,这个办法也不错,省的伯益天天训斥儿子,于是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