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春芽颜易存第一部悲欢离合 » 第一百六十章 谁说人死如灯灭,人走茶就凉?

第一百六十章 谁说人死如灯灭,人走茶就凉?

    郑柳林庄的英才回来了,不出所料这位英才今年还是独自回来的。尽管他的母亲,还有他行将就木的爷爷奶奶,天天盼望着他的归来。可是看着仍是独自一人的儿子、孙子,拖着行李箱站到院子里的时候,这位英才的父母、爷奶还是掩不住的满脸失望。

    36岁了,这位英才的另一半,连个影子都没有。“哎呀,着急啊,为什么还没有儿/孙媳妇?哎呀,无奈啊,为什么还不能抱孙子/重孙子?”这是郑有财站在自己家的后院门外,看到郑阳回来后,心里神奇的冒出了自己改编的神曲。

    穿过连着两个院子的胡同,回到前院儿。有财的老爹正在收拾一副羊肺子和一堆羊杂。“爸,郑阳回来了。”嘴巴里叼着根儿烟的郑老拐,似是见怪不怪的“嗯”了一声。李彩灵从厨房走出来,将一袋刚撕开的盐递给公公道“有财,这次郑阳再请你们,就跟他说开吧。这么多年了他真的太不容易了。”

    郑老拐抬起头,看看自己的儿媳妇,斥道“你懂啥,你当我和有财就是为了他请顿酒啊?这孩儿除了会当兵,啥都不会干,啥都不清楚。都当兵当傻了,你就是跟他说了,也不见得有用。”郑有财接着老爹的话道“媳妇儿,你管好你自己的事吧,我和咱爸商量下再说。你可千万别在里头搅和,他过来问你啥,你可千万管住你的嘴。”

    三十六岁了,郑老拐和郑有财也不忍心一直瞒着郑阳。可是他们能有什么办法那?“哎”,郑老拐无奈的一声长叹,放下手里的活计,将手在地上的抹布上擦了擦。

    “走吧,不要等他过来吧,咱爷俩去趟他家吧。”“去和他说春芽的情况啊?”郑有财不确定自己老爹要干什么?“不是,咱爷俩去当着他爹妈,还有他爷奶说清楚,不要让他再找咱们问春芽的事了,咱是真不知道。”郑有财翻着白眼儿看着自己老爹“你说的和跟没说有区别吗?”

    没搭儿子的腔,郑老拐又坐回了自己的小板凳上,开始清理这堆羊杂。其实他是真想去跟郑阳挑明的,可是他也是真心疼这个未出5服的孙子。他和郑阳的爷爷是堂兄弟,一个爷一个奶的亲堂兄弟,他爹和郑阳他爷的爹,是一个爹妈生的亲亲的亲兄弟。郑阳是他郑家门儿里最有出息的孩子,虽然他看不惯堂哥一家的为人,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对郑阳这个大孙子的喜欢。

    郑阳的爷爷原来在县轻工局是个小头头,得势时也顺势给郑阳爸,找了个给县领导开车的美差。眼高于顶的郑阳爷爷他爹一家,在最辉煌的时候,也没有好好孝顺过自己的老爹老娘。而郑老拐的老爹是家里最小的,爹妈不但没有帮他张罗成家立业,反而到老时是郑老拐的爹,给老头老太太养的老送的终。

    这相当于是爷孙几代人攒下的恩怨。郑老拐自认也不是个宽容的人,而郑阳的爷爷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也从来没有把这个小自己好多的堂弟放在过眼里。更何况郑老拐的爹,他的亲叔,也就在郑老拐的爷爷奶奶死了不到3年后也去世了。在农村就是这样,可能也不对,应该是在哪都一样吧,人死如灯灭,人走茶就凉。

    他家和郑老拐家的交情,现在来说也就仅限于春节时,在大祠堂团拜站在一块堆儿的交情。后来就是郑阳每回回来探亲,请他们父子俩一顿吃喝的交情。

    就这样突兀的闯到郑阳家,向郑阳挑明春芽的事情,其实郑老拐没有这个尿性。郑有财自然知道自己爹是怂了,其实他自己在这件事情上也是怂的。首先爷俩都知道,无论郑阳现在是个什么样的成色。春芽现在就是再好到天上去,他俩的事情也是成不了的。

    更何况郑阳现在是战斗英雄,还是个活着的一等功。不光自己老郑家脸上有光,全村也跟着有光。光郑阳一米八多的个头放在那里,什么好人家的闺女找不到?更别说长的脸盘儿,也是十里八庄少有的俊后生。家里的条件不用说,不光在郑柳林庄数的着前三,就是放在整个灵岭堡镇,也是拿的出手的家庭。

    弹飞手里的烟头,将收拾好的羊杂,又放在了水龙头下接着冲水。“我明天去你姑家住几天,和你妈说如果有人来咱家找我,一定让等我。恁瞎伯跟我说,肯定能有人寻过来。”郑有财很当回事儿的“哎呀你放心吧,有人寻过来我骑摩托把你接回来,耽误不了事儿。”

    听着老公和公公的对话,李彩灵又忍不住过来插嘴“这么些年了,要过来寻早就过来寻了,还用等到现在。咱爸这些年那都不敢去,我看也没有等来啥人寻过来。”郑有财最烦的就是媳妇儿在春芽的事情上乱插嘴,不耐烦的道“怎么那都有你啊?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这个事儿用不着你操心。”郑老拐极为赞许的看着自己的儿子,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和自己一条心的。

    郑有财一般人,小时候上学不行,想参军入伍也因为体检不过关被刷了下来。可是郑有财在郑老拐心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儿子。讲义气,人实在,当初孝敬老一辈儿,爷奶,现在也孝敬爹妈,最主要是正干。郑老拐经常在和村里人聊天时,忍不住夸自己的儿子“好儿不嫌少,俺家有俺有财一个好儿,我就够了。”了解的人自然是明白,也好不羡慕。不了解的人,忍不住在心里撇嘴儿。

    自己老伴儿很木讷,日子好坏她都没有一句抱怨牢骚。一心一意的为这个家,为老公和儿子付出。儿媳妇进门了,尽管儿媳妇刚开始还有点看不起自己木讷的婆婆,可是也不影响老伴儿把媳妇儿当自己亲闺女待。还好儿媳妇是个知好赖的人,很快就醒过味儿来了。

    跟着郑老拐吃不上的日子过过,吃的好的日子也过过。但是郑有财他妈,始终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自己该保持的样子。

    当初瞎老哥活着的时候,就不止一次的夸过“老拐你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你娶的这个好媳妇儿。妻贤夫祸少,你不光祸少,从你开始,你家至少三代都会有好日子过。我今天把话放在这里,不相信你往后看。”

    郑老拐相信瞎老哥的话,这不仅仅是因为瞎老哥,对自己家生活光景的预判。更是因为瞎老哥身为一个乞丐,能出口成章,能出口成戏。尝尽人世间的离合悲欢,唱尽人世间的人情世事。

    多年前瞎老哥曾唱“华夏民族五千年,三皇五帝是开端;秦皇汉武紧跟上,后来又有隋唐天,宋元明清不拉后,你看那反动派们又蹦几天。朝代更迭挡不住,天道人伦记心间。今天工农做主人,世间哪有这样的天?老百姓嘞江山,亿兆人保;因为这是人民的天。今天你还交公粮,再过几年你看看;盆儿满,缸满不算事儿,明天放粮你得腾出屋一间。六畜兴旺指日待,胖媳妇胖娃坐在你的屋里面。我说的你要不相信,二十年后咱在坐一块堆谝一谝,谝一谝。”

    瞎老哥走了二十六年了,从他走的那天开始,日子就在一天天发生飞速的变化。郑老拐忘了是那天,国家开始免了农业税的,他只知道从此他不用再交公粮。再也不用担心提留款和公粮验级的问题。国家反而还给自己这些世世代代的农民们,实实在在的农业补助了。

    后来他家盖了新房子,前后两座两层楼的院,屁股对屁股的那种。前后院的西边,还留了个容一个人走的小胡同。自己和老伴儿住一座,儿子和儿媳住一座,吃饭还在自己那院。

    也果然如瞎老哥说的那样,自己家六畜兴旺,专门腾出了2间屋子放粮食。小孙子上学都不用交一分钱学费。老拐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知道瞎老哥戏中所唱的都一一实现了。新房子盖好上完梁那天(河南农村盖房,上完梁就算房子盖成了),郑老拐买了一挂鞭,拿着几样上坟的吃食,带着自己儿子郑有财,去瞎老哥的坟头,坐了半个晚上。

    这半晚上,老拐坐在坟头和瞎老哥你一杯我一杯,谝的兴高采烈的。喝到兴处还唱上一段,瞎老哥曾教他唱的坠子不坠子,曲剧不曲剧的东西。郑老拐家遗传五音不全。五音不全的破锣嗓子,再伴随几声渗人的猫头鹰叫,郑有财吓得是毛骨悚然。颤着声请求自己的老爹,赶快回去。郑老拐这才意犹未尽的站起身,带着自己的好儿子回家。

    随着瞎老哥戏里唱的一一应验,郑老拐对他瞎老哥更是佩服的无五体投地。说奉若神明也不夸张。所以他相信他瞎老哥走前儿,给他的交代,不打折扣的一定要执行到位。为此郑老拐多年来,从来没有离开家百公里以内。即便多年来他曾无数次嘱咐老伴儿,如果他不在的时候,有人来找我你一定要把人给我留下,可是他仍是不放心。

    随着年龄迈进老年人的行列,以至于后几年但凡出门儿,甚至从村东头到村西头,他都得交代一声。老伴儿早就习惯了他的举动,从来都好好的答一声“放心吧,记住了。”

    信守承诺的郑老拐,还有他的儿子郑有财,这一家人这么多年来,也没有让瞎老头这盏灯灭,也没让春芽这杯茶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