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烽火明末 » 第133章 分兵行动

第133章 分兵行动

    但是此刻他压根无力去围剿张献忠,更别说徐心然所在的四川。

    四川地势险要,河流纵横,成为一片天险。杨嗣昌心知无力攻克,只能勉力安排。

    他不禁苦笑一声,如今只能迁就他们了,这样一来自己还有什么权威,算了,还是先扫荡流寇,他转向旁边的亲信,语气坚决:“吩咐下去,令郑崇俭及副总兵贺人龙、李国奇前来议事!”

    “遵命!”

    在一炷香的时间里,郑崇俭和他的部属们陆续到达。杨嗣昌等待着,目光注视着这几位将领。

    郑崇俭一行人首先行礼后,杨嗣昌开口了。他不回避现实,直言道:

    “我知道你们有一些人看不起我,认为我靠一张嘴忽悠,没有真本事。”

    “你等平时也是多有阴奉阳违,可是你们看看如今的大明如何了?”

    “我们追缴张献忠已经大半年了吧,但回望后方,我们自己还有中原又成了怎样的模样?”他的目光扫视着在座的将领们。

    “可是如今那么长的时间张献忠还在蹦跶?不知可有脸去面见陛下!”

    说到此处,杨嗣昌突然咳嗽了几声,他的身体早在楚王之死前就出现了不适,而楚王的死亡更让他的病情雪上加霜。

    郑崇俭一行人连忙称呼不敢!

    杨嗣昌看着他们嘴巴称呼不敢,脸色却是满不在乎!

    “好了,张献忠就交给我等继续围剿。”杨嗣昌最终做出了妥协,“郑崇俭,你带领贺人龙、李国奇、高杰等人,率先前往夷陵,覆灭徐心然,收回四川。”

    说完这话杨嗣昌也是浑身颓废坐在主位上,这也是他的妥协。

    杨嗣昌是明末少有的肯实心用事,真心卖力,且不结党,不营私的明朝高级官员,能真正提出具体主张,而且自己还负责实施,明末这种官员实属凤毛麟角,而且整顿过边关防务,经验丰富,勇于任事。

    但是,杨嗣昌没能处理好诸将关系,各总兵主将之间矛盾不止,他作为一位文官,他身后还有崇祯的不断催促,甚至不惜微操战斗,这使得他的处境更加艰难。

    为何郑崇俭对于杨嗣昌矛盾那么多,郑崇俭南征时,经过汉中,贺人龙劫掠瑞王的田庄补充军需,被崇祯革职,就在军中效力。

    而郑崇俭受贺人龙牵连,郑崇俭被降职。之后郑崇俭又连战连捷,却只是恢复原职,没有更多的封赏。

    而且之后楚王之死,他差一点背了黑锅,这一次有一些意外,逃过一截,没有当做替罪羊,但是心中对于杨嗣昌怨恨多一分。

    要是跟历史中那般,估计现在已经被崇祯杀了。

    当郑崇俭一行人听到此话也是心中一震,不过随后便是狂喜,自己脱离杨嗣昌所部,这立功机会便不就是来了。

    郑崇俭对于自己的实力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这一系列的战斗可是把张献忠打的抱头鼠窜,而杨嗣昌只会耍嘴皮子罢了。

    如今分兵二路也是不错,甚至可以提升战力,杨嗣昌旗下有万元吉、猛如虎、张应元等。

    而郑崇俭旗下也有一系列信任的将领,这样一来分兵反而减少很多矛盾。

    十月十一日,秋风凛冽,吹拂着枯草丛生的官道,昔日金灿灿的稻田如今荒芜不堪。

    这片土地(枝江附近)自从徐心然将附近的人口弄到四川后,便荒无人烟,山野间或有些许躲避的人,或者投奔他处避难。

    一支庞大的队伍沿着这条官道缓缓前行,人数庞大,延绵不绝,足有数万之众。

    郑崇俭和李国奇等高层官员身处队伍中央,脸上写满了沉重和忧虑。

    李国奇对着郑崇俭道:“总督,此次行军可谓是艰难险阻,徐心然手下兵多将广,四川地势险要,不好攻打。此番行动草率,未免有些仓促,我们人马虽众,但面对如此敌势,胜算何在?”

    郑崇俭深深叹了口气:“我也深知此事艰难,可是杨督师催促过急,我无法推迟。他手握陛下的命诏,我们只能尽力而为,推迟至此已是极限。”

    李国奇不满地说道:“总督,我们出力却无法得到充足的支持,粮草、钱粮皆不齐备,如何行军如此大军?”

    郑崇俭苦笑着回应:“这也是我心头之忧,但杨嗣昌手握大权,我们难以反抗。粮草不足,军需匮乏,实在是难以应对四川险要之地。”

    李国奇沉思片刻,继而带着不甘地说:“总督,我们是出力为国家谋事,但如此行军之势,岂非欠缺了胜算?”

    郑崇俭虽然是总督,但那是三边总督,杨嗣昌那是大学士督师﹐赐予尚方宝剑,总管关内全部兵马,地位可不一样,最关键他深受崇祯帝的信任,他可差点被拉出去当做挡箭牌了。

    各总督是要听从他的安排调动,之前阴奉阳违也只是推迟或者不出力,而不是压根不执行,不然张献忠现在早就称霸湖广了,他早就被崇祯砍头了。

    郑崇俭心头沉重,咬着牙说道:“我们也是有八万余兵马,号称十五万,徐贼在四川估摸也有数万兵马,只是应该少许训练,或许有机会!”

    贺人龙大大咧咧道:“就是旁边连庄稼都没有,我想去借一点都没有地方去!”

    郑崇俭对贺人龙的行为感到无奈,他深知这并非借地之举,而是无异于强盗,甚至常常演变成杀人行径。

    尽管多次规劝,贺人龙仍置若罔闻,上次的事件更将他们连累,让郑崇俭对这位部下的行为感到愈发头疼。

    郑崇俭厉声道:“不能这样行事,罢了罢了,我们首先要将四川夺下来,眼下粮草尚可维持三个多月,希望一切顺利。”

    面对四川险要的地形和徐心然的实力,郑崇俭的心头充满了忧虑。而对于徐心然,他充满了好奇,因为徐心然的消息查询并不丰富。

    逃出四川的官员对他的军队规模众说纷纭,有称三万,有称五万,甚至有称十万,却无法得知真实数目。

    郑崇俭皱眉思索的说道:“想来能击败秦良玉与陈士奇的兵马,实力绝不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