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大医崛起之路 » 第一百二十四章 修炼

第一百二十四章 修炼

    和以往不同,刘栋早早的上了床,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脑袋沾枕头后几分钟就睡了过去。

    没定闹钟的他,睡了个自然醒,一夜无梦。醒来后看着外面天已经亮了,拿起手机一看,发现也不过是早上六点,这生物钟,也是绝了。他没有赖床,醒了就从床上爬了起来。

    身体的疲惫已经缓解了很多,大脑更加清醒了,重新回忆昨日种种,刘栋觉得以今日之自己,应当能够更加冷静的面对,也更有耐心。

    他不急不躁的洗脸刷牙,涂抹油油保湿润肤。走到厨房,从冰箱的冷冻层拿出两张原味手抓饼,从冷藏层拿出两根香肠和两个鸡蛋,还有两罐酸奶。酸奶直接放到餐桌上,其他的则放在了厨房的处置面板处。蹲下身子,从厨房水槽旁边的柜子里面,拿出一个电饼铛,预热的时候,把两根香肠一切两半,准备就绪。

    看到预热的指示灯变红,他拿起鸡蛋,打开后均匀的涂在手抓饼的上面,并且把一根香肠的两截都放在电饼铛里面。盖上盖子,双面加热的电饼铛足以傻瓜式的完成这份早餐的准备。

    但是过了一会,他还是打开翻了个面,他始终觉得,这样做出来的手抓饼,或者说鸡蛋饼受热更均匀,会更加好吃。

    一份做完,按照步骤重复做了另一份。然后,做好后留在里面不拿出来,直接关了电源。

    吃着加了香肠的鸡蛋饼,喝着酸奶,刘栋坐在餐桌前,懒洋洋的道:“惬意。”

    随意翻动着手机,查看着公众号里面的文章,先是看了看学校又获得了什么奖项或者突破,“嗯,优势专业就是优势专业,这些奖项和成就,和医学相比,真是不一样的世界。”看着对于医学并没有什么相关性,他就继续翻到下一个号。

    影像和解剖的这个公众号,做的不错,把断层解剖的每一个断面,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每一个切面都能对应起来,还标注了解剖结构,真是看片的神器啊,点赞、收藏。然后仔仔细细的又看了一遍,“这是正常解剖结构对应的图片,有印象后,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就容易辨认了。但是那种术后解剖结构重构了的,可能借鉴意义就差了些。”

    “不过这个思路不错,我以后也把有意思的病例的影像片都记录下来,然后标注出来。或许,以后用来带见习或者带师弟、师妹实习时可以用到。特殊病例如果写个案报道,这种记录的资料也是弥足珍贵,提前准备了总好过事到临头现寻找的好!”

    刘栋看着这些图片的时候,有些感慨技术的进步,也给医学插上了翅膀。他还记得,科里的老大夫曾经语重心长的感叹道,“原来我们学习的时候,没有自己的教材,都是看国外传过来的简单的图谱;没有老师,或者说老师说的也不对,只能自己揣摩,自己在临床工作中摸索;开刀手术,拉钩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都看不到里面的术野,只有混到了一助的时候,才能看到几眼,你看现在,腹腔镜手术,都有个显示器,主刀和助手看到的都一样了。这样成长的才快!”

    “而且,现在影像诊断技术发展的也快。我们也不过是有了些外科手术,或者说解剖方面的优势,再看片子的时候,能够对应的上。年轻人,如果多在这方面下功夫,成长的会更快。”

    是的。刘栋也感觉到了,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弯道超车的机会。学习材料太多了,学什么,哪个优先,这都是以往时代没有的烦恼。但是,筛选出优质的材料用来学习,也是对于他们的考验。

    学,肯定会优于不学无术。有的放矢的学,肯定要优于浅尝辄止,广而不精。很多时候的锻炼,往往需要几十次、上百次的阅片,尤其是在有思考的情况下的阅片。结合国内外的专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是王道和正道。大多数医学生甚至说有一部分已经工作的临床医生,或许一辈子都达不到大师的高度。

    在临床工作的时候,因为工作时间有限,各种事物繁杂,就算他愿意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医疗技术的学习中去,也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达到满意的高度。而且,工作总体来说简单但劳累,多付出的时间,一时半会也换不来能够折现的成就。

    所以,普通医生往往满足于临床工作所需,花费精力到自己科室疾病所覆盖的X线片或者计算机断层扫描的阅读理解中去了。超出了自己科室疾病的范畴,可能也就是对于外科手术都要避免肺感染等禁忌症之类的,看多了有些印象。

    当然,有时候有些上进的想法,但大多数很难坚持下去,对于X线片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阅读理解就只能维持在熟悉的层面,达不到专精。

    能有个基础的认知,对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病灶,通过和周围正常结构的比对,也容易掌握,但是那些结构是什么名字,还是需要和教材比对后,一遍遍的记忆,才能掌握。

    比较难的是磁共振,它的成像原理和其他的有些不同,但是下过功夫的人,自然会不同于不懂装懂的。

    刘栋在获得超声技能的时候,就晓得了影像阅片的能力,对于外科医生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超声诊断声像图,是穿刺或者进行经皮操作的医生的“另一双眼睛”。而X线透视,是骨科医生或者进行介入手术操作医生的“另一双眼睛”。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虽然不实时,但是隔着层帘子看屋里,也好过摸黑猜里面的样子。

    经历过的人都知道,人与人的差别很大,有时候,他看到附属医院这些“高端人才”,可能是个“五五开”的标杆。但是,要知道,这已经是很好的医疗平台,那些前来进修的,除了在担任科主任或者有可能担任科主任的人比较好学,其他的也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当然,多数的简单手术,对于定性、定位有了初步的认知之后,打开术野通过肉眼再进行验证,也是够用了。这可能就是许多医生放弃精研阅片,看看没有大问题得出自己的答案就做手术的原因了吧。

    但是,要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和进步,要避免对病人的创伤,还是要尽量利用一切的武器,这就是看个人的修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