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大医崛起之路 »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失败的滋味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失败的滋味

    转眼到了周末,备受关注的面试即将开始。

    刘栋提前半小时到了现场,西装革履,还打着领带,现场的人都是一水的正装。

    他大概数了数人数,不出所料,最终报名参加面试的不到二十人。

    实属正常,毕竟名额虽然没有实锤,但一直所说的名额也不过个位数,现在有一半以上的“陪跑”,甚至于1:3以上,也属于正常。

    对于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他还是有些自信的。在校的成绩也一直不错,前期的综合分数也数一数二。但是,去找导师时的那一番话,以及同学们私下讨论的那些情况,让他的心里开始打鼓。

    不管如何,既然选择了,那么尽全力而为,不自己放弃,也是一种浪漫——青春的浪漫。

    早上八点半开始,辅导员、系主任、还有几个医院的内外妇儿的科主任都到了。

    “九点正式开始!”辅导员和他们说了一声,“届时会喊名字,大家都准备好自己的材料。”

    刘栋深吸了口气,缓缓吐出,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他没有四处打量,而是回顾着自己幻灯内容,默默的又过了一遍,想着自己的亮点和劣势,计划开展的课题等等。

    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人交头接耳。其实,自从公布了面试的信息后,几个打定主意报名的人,哪怕之前关系比较要好,也已经分崩离析,不再说话。

    保持距离,不过是不知道怎么处理关系的选择罢了。

    刘栋还听蔡明明说过,更有甚者,已经在开始收集“黑料”,虽然这一次还未显露,但是以往曾有过先例,毕竟,现在也算是“后学生时代”了。

    “李小三,”九点一到,面试组开始了,这是第一个面试候选人,看上去是按照学号来的。

    “到。”李小三应了一声,走了进去。他是一班的,学习成绩中上,综合排名不算靠前,属于想拼博一把的人。实习一开始,就去找了研究生导师,空闲时间开始跟门诊,进实验室,是个很积极表现的人。

    而且,听说“为了差异化竞争”,他并没有在医学院附院选择导师,而是在二附院的大内科——心血管内科,报名了科主任作为导师。也是很有想法的一个同学。

    随着他的进入,刘栋等人纷纷开始关注着他在里面的时间,以及面试室里面的动静。

    十分钟一到,李小三就走了出来,面色沉稳,看不出什么结果。但眼角的一丝焦虑,却也让细心的人,了解到他的“没底”。

    他没有在室外停留,而是径自离开。用他的话,面试后,考官的结论是“可以离开,不用等待,回去等通知即可。”

    一个个的进入、离开,在十点左右的时候,也轮到了刘栋的面试。

    他进入之后,先是3分钟的英文自我介绍,然后开始回答问题。

    “你的未来规划是什么?”

    “这一张纸上的第一段是英文,你口头翻译一下?然后再把第二段的中文,口头翻译成英文。”“你如果录取为博士研究生,你打算怎么开展课题?做哪个领域的?”

    “你介绍下你在科研方面,有哪些基础和成绩?”

    约莫十分钟,很快过去。

    刘栋对于提问的问题,并非全无准备。在听闻科研方面是很大的考量方面的时候,他就在思考这类问题。

    对于科研成绩,他重点提了自己在开始临床实践之后,目前已经接收了两篇文章,“虽然显得有些‘稚嫩’,但是通过准备这些文章以及攥写、投稿,对于这些临床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这是比较浅显的尝试,未来的专研领域,在所提交的材料中也有所提及,我是想专注于泌尿系统肿瘤领域,已经和李靖导师沟通过,导师的意见是逐步参与基础和临床研究.”

    最后,考官小结,“刘栋同学,非常优秀。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掌握的非常熟稔。科研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当然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讲,远远不够,但毕竟还没到博士研究生的阶段。我们会综合所有候选者的情况,综合评估。你先回去,等通知吧。”

    刘栋走了出来,他回想着面试的过程,发现面试的核心是“科研”,无论是英文口语和翻译,文献解读,还是科研基础等等,都反映着这个问题。

    这让他心里一阵嘀咕,“不知道其他人面试的情况如何?”

    但事已至此,非一日之功。作为一名心思沉稳的医生,他调整着自己的状态,也暗下决心,这方面还是要继续投入时间,毕竟“科研”从学校到医院都如此重视,实在是关乎自己以后的发展。

    科研,从临床实践发现的问题,通过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探索,反过来看是否可以解决问题。一方面,对于解决临床上的困惑有一定的助益;另一方面,这是时代的潮流,对于职业的发展也是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是职业晋升路上遇到的限速步骤呢!

    周日下午5点,一条消息在年级群里悄然涌现,然后激起了热烈的讨论。

    最终,有3个人“杀出重围”,医学院官网上对于“直博”的人选进行了公示。

    其中,没有刘栋!

    当蔡明明一个电话打过来的时候,刘栋有些懵逼。尽管他也有想过这个事情,但是事到临头,却还是有些不能坦然面对。

    他的思绪似乎停留在了找李靖导师签字时的画面,以及面试时主考官陈述的画面,神情略显迷茫,直到电话那头的蔡明明开口,才逐渐回过神来。

    是啊,当众人追逐这个名额的时候,胜负也就在学校所定的选拨之人的标准上了。对于参加的人而言,是挑战,也是机会。谁能满足学校拟定的标准,谁就能最终赢下名额。一旦不是最适合那些条条框框的人选,哪怕其他方面表现优秀,又能怎样呢?结果可想而知。

    唯一的问题在于,在这场选拨过程中,明明对于临床也是个考量因素,而自己在面试之前的排名之中,要么第一、要么第二!

    虽然之前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了全力失败也会无憾,但当结局降临,弄弄的懊恼还是占据了刘栋的心灵,遗憾、失落和痛苦挥之不去。

    “没有强烈求胜欲望的医生,走不到最高处”刘栋默默安慰了自己一句。他意识到,自己在之前的准备上,还是有所欠缺。对于科研,还是局限于本科时代的认知,哪怕写了两篇文章,但是对于那些经常在实验室督促学生做研究的研究生导师而言,确实显得过于“稚嫩”。

    虽然对于他们这一级的同学而言,这是常态。但是对于那些早就开始做准备的同学来说,对于已经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的人来说,自己是“落后”的。

    这点之上,自己的导师就表现得特别明显,而且在科研上付出的与临床上的付出比起来,毫不逊色。

    刘栋不想说话,但经此一事,自身短板深深烙印在了心里,逼迫着自己竭力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