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大医崛起之路 »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个阶段的结束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个阶段的结束

    时光匆匆,春去春又来。

    刘栋在完成了本科实习之后,又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实习。

    在这期间,他还时不时的和导师一起外出“飞刀”,在省内的圈子里面,都知道李靖教授收了个得意门生,临床技能已经达到了副主任医师的水准,常见的手术、复杂的手术,基本上自己可以独立搞定。

    得益于轮转科室医生们给的机会,更得益于李靖导师的培养,在临床方面,刘栋的操作和手术技能那是“蹭蹭”的提升着。

    此外,本科时候的那次“失败”,也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尽管后来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学校要选拨那些有望在科研方面做出成绩的学生,也有的说那选拔的3人背景都不一般,全部是院领导或者校领导的子弟等等。但对于刘栋而言,这已经和他没有关系。

    于他而言,是如何达成更好的成就。

    在提升临床技能之外,对于泌尿外科和肿瘤学的权威专著,他托人购买了外文原版,原滋原味的学习,而且还是比较系统的学习,使得他的理论基础也是打的非常“夯实”。

    外文方面,读得多,用的多,专业外语的功底也是日渐厚实。但由于他本身不是张扬的个性,所以“专业外语小能手”的名声还是局限于李靖、李潇、蔡明明等几个人。其他的同门师兄弟,以及课题组的人,也不过是知道“刘栋的外语很棒!”

    关于未来的发展,要成就“大医”,这个问题也一直在刘栋的脑海中盘旋,挥之不去。

    而现在,他已经有了答案。

    临床和科研,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而临床方面,他已经足够硬了,科研方面,也是早早的进了实验室,掌握了基础的技能。

    硕士阶段,循证医学的学习,使得他掌握了证据的制作和搜索,部分的专业型毕业生,也有的以循证医学方面的探索文章作为毕业论文。

    而刘栋,只是学习了,并没有打算用这个作为毕业论文。他还是做了临床方面的一些基础研究工作。

    在正常的组织上,有些靶点是不表达的。但是癌症患者的癌组织,却发现有些是表达的,而且还具有癌症的特异性,哪怕是癌旁组织也不表达,其他的癌症组织也不表达

    在发现了这些迹象之后,他就申请了课题,然后收集了许多组织样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方法,证实了这些结论。

    这些都可能引起关于这个靶点与这个癌症治疗的进一步探索。

    课题虽小,但临床意义不小。实验不大,但是从设计到实施,而且对于之后的探索,也是个前期的基础。

    而这个只是刘栋基础研究的一部分,他同步还进行着好几项的“小”课题——设计简单而意义不简单的课题。

    他已经成长起来了,不再是当初那个只是临床功底扎实的实习医生刘栋,而是发表了SCI10余篇,在投2-3篇的硕士研究生刘栋。

    李潇的很多课题,他也给予了中肯而有价值的建议。

    因为,他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医学上。

    在别人还只是听从导师的建议,做事情的时候。

    他不只是在做,还系统的学习专著,琢磨着哪些是研究的热点,哪些探索已经停止。

    当国内的前辈们,在翻译这些专著的时候,他也参与了李靖导师翻译的那一部分,但完成之后,更多的跨领域的专著,他还在看着原版

    李靖导师经常被实验室的小伙伴们称呼为“实验室活字典”,而实际上刘栋的阅读量已经在逐渐赶上来了。而且,不同于李靖在泌尿外科和转化行业的深耕,刘栋更聚焦在泌尿外科、肿瘤学和免疫学的交叉学科的探索。

    课题组会上,李靖提出的话题,在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发表了意见之后,刘栋总能提出更有见解的补充和实践方向,这也慢慢的使得他在一众同门里,赢得尊重和声誉。当然,一开始也有很多不服的声音。

    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终的实践,不断地证实着刘栋的话,而这也使得其他人不太敢明面上提出反对意见。看到这样的局面,刘栋说的话反而开始少了起来,更多的实践花费在聚焦自己的研究方向上。

    时间如水,不急不缓的流逝着。

    时间慢慢地就到了刘栋硕士研究生要毕业的时候,今年也是李潇硕士毕业的时候。

    而在别人还在忙着写和改毕业论文的时候,他俩早在1年前就已经达到了要求,之后的很多工作是增加自己的“成绩”。

    所以,毕业答辩的时间,他俩也是申请的第一批。

    而关于毕业后的去向,两人的目标还是很明确的——继续拿下博士学位!

    虽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也可以留院,也可以工作之后在职读博。但是他俩这样明确的目标,就是因为,职业发展,并不是只是需要学位啊,而是需要科研方面的更多的积累。脱产,是更加的方式!

    两人早早的就把外语的证书考了出来,虽说李潇分数略逊,但有着刘栋的辅导和标杆作用,实际上并不低。

    两人已经把各个方面的准备都走好了。

    导师方面,已经谈妥,只要过线,依照两人硕士研究生取得的科研成绩,最终录取不成问题。

    两人各自的导师也都是很开明,给出的建议也是如出一辙,那就是,读博士不局限于国内院校的读博,而是建议他们早早的申请公费读博,走国内-国外联合培养的路子。而且分别还给出了推荐信。

    查看了公费留学的简章,以及投递了材料后,他们对于这个也是很有信心的。

    信心的来源有几个方面,外语成绩是优异的,联系国外的教授是顺畅而且有积极反馈的,国内导师也是支持的,学校在国内外也是都被认可的

    所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关于两人生活上的未来,已经谈了几年,两人也是“同居”的状态,从一开始的“发乎情,止乎礼”,到后来的见家长,一步步的已经走了过来。

    去年年底的时候,双方家长见了面,也“订了亲”。

    而今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季,也是他们结婚的拟定时间。

    虽说不比“带球毕业”的双喜临门,他们毕业+结婚的双喜临门也是引得蔡明明等一众同学的羡慕。

    硕士毕业后,继续读博。

    在世界顶级医学中心,做博士阶段科研的培训,是刘栋“大医崛起之路”的下一阶段。

    在最好的年龄,打下了临床实践的良好基础,掌握的技能不会随着时间而褪色。

    在最好的年龄,进行科研思维的培养和世界级的科研培训,等待回归,就是“传奇”的启航。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江湖路远,以后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