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六兄妹聊天室 » 第5章 矿工的儿女(2)

第5章 矿工的儿女(2)

    大哥在二十二岁就结婚了,那是在一九七六年五月。大嫂和大哥同岁,她是三舅妈给介绍的,她们是表姐妹,都是从应县来的。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哥在结婚前,曾和大嫂一起游览木塔,他们在木塔前留影纪念,家里还保存着那张相片。

    记得结婚那天,爸爸和妈妈村里的亲戚们都来了,家里安排不了住宿,晚间不得不安排我们家的孩子到邻居家的房子挤着去睡觉,还有动用了爸爸单位同事的家。对于这位新来的大嫂,刚开始我一直用“您”来称呼她,后来妈妈讲我们是同辈,用“你”称呼就可以了。

    一九七六年七月大姐高中毕业后,和她的大多数同学们一样,到农村下乡插队去了。大姐去了爸爸的老家时庄村,我们的老爹,也是爸爸的大哥,他们一家还生活在那个村里。

    大姐在地里的活主要是喷洒农药,和当地农民一样,在夏季,每天冒着炎热的太阳,辛勤地耕耘在农村的土地上。在节假期间,她们是可以回家过节的,因为路程不是很远,大姐通常回来。

    在中秋节之前,有的邻居在自家院子里搭设烘烤月饼的大灶台专为邻里制作月饼,记得烘烤月饼的铁盖子上也有烧得通红的炭火,每次移动盖子,需要两人用结实的木柱子慢慢移开。邻居们准备好自家的白面、食油、白糖和芝麻等食材,他们在院子里排队等待,有时互相帮着准备面团。

    大姐从农村回来过中秋节,不到二个月的时间,她的皮肤晒黑了很多。秋季也是丰收的季节,大姐从村里带回很多水果,特别是绿色和紫色的葡萄,看起来特别谗人。大姐会用毛线给我和三姐编制一个小的水果袋,我会把不同颜色的小水果放进去,像李子、杏、桃子等。在中秋节,小朋友们都会有这样的小水果袋,通常是带有挂绳,挂在胸前。

    中秋圆月之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在桌子上摆设着月饼和各种新鲜的水果,像苹果、葡萄、李子、以及大西瓜。大哥用水果刀把大西瓜从中间割裂出牙齿状,然后掰开,两边的西瓜便形成了莲花形。孩子们一边吃着西瓜,一边听着父母讲一些关于月亮的传说,像嫦娥奔月和玉兔的故事,还有牛郎织女每年一次在鹊桥相会的故事。尽管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中秋节没有一定的联系,但人们都在传说着,在秋季的夜晚,在葡萄树架上,可以听到牛郎织女他们夫妇相会时谈话的声音。

    大姐在农村待了三年,在一九七九年回到矿区参加工作,那时我们家已经搬到了河沟北面的向阳楼上。

    二姐初中毕业就不上学了,二姐也没有工作,待在家里帮助妈妈做了很多家务事,妈妈经常让二姐去购买家里的日常生活食品。二姐在微信中提到,她以前经常早上六点早早地起来,就到粮店排队,去买白面和玉米面,有时在白天,还要到菜店排队去买菜。买好了以后,她一个人扛不回来,二哥会经常过去,把东西扛回家里。

    有时我们住家附近的桥东菜店没有供应油,我们不得不到更远的凉马台菜店去买。妈妈通常让二姐拿着一个小的塑料油桶,手里紧紧攥着钱和油票,要步行二十分钟路程才能到达。那时的二姐也没有什么怨言,叫上一个邻居家的大姐姐,她们相跟着就出发了。

    后来二姐也不甘心一直就这样待在家里,她还是选择了到农村插队。在一九八零年,二姐去了怀仁地区的农村插队,一待就是四年。在过年假期,她回家经常带一些干粉丝给妈妈做饭用,有时中秋节假期回来,她又给我们带回了一些新鲜水果。由于路途遥远,有时假期二姐没有回家,妈妈会让她回来的同学给她带一些炒酱,二姐喜欢沾着馒头吃。已经工作的大姐,也让人给她捎带了五块钱,这些都让二姐感到家庭的温暖。

    年纪还小的二哥,三姐和我,过着无忧无虑的学生生活,好在我们三个都爱学习,也是在学校里老师经常夸奖的好学生,这让爸爸和妈妈省心了不少。

    七十年代中期,孩子们经常肚子里闹蛔虫,我也有过经历。有一次肚子疼的厉害,妈妈给吃打蛔虫药,结果一条长的蛔虫打了出来,挺可怕的。哥哥姐姐们也有这样的经历,有时打下来的蛔虫千奇百怪,想想挺恶心的。

    蛔虫的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或食入不洁的饮食而致,特别是吃生的瓜果容易引起。那时我们吃个没有清洗的黄瓜、西红柿、和胡萝卜是很平常的事。

    每年秋天,三个舅舅经常大老远从他们老平旺村里,骑着自行车托着两个鼓鼓的大麻袋,一路辛苦地来我们家,送来他们刚刚丰收的新鲜蔬菜。姥姥和姥爷有四个孩子,妈妈是长女,三个舅舅对妈妈这个唯一的姐姐,特别尊重和疼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