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贞观家教有点躁 » 第201章 布局

第201章 布局

    因为走了一天路,大家伙都感觉很累,匆匆忙忙的吃完饭天色已经很黑了,于是便早早的进入了梦乡。

    而晚上站岗值班的任务,则被交给了秦用和他带领的无影雪。

    毕竟,让一群处于疲惫状态的家伙去值班,张济安可不敢保证自己是否安全。

    虽然说他并没有多少有仇的人,而且,即使得罪了几个,也不至于上升到派人来刺杀自己的地步,但是他坚持要有人来站岗,来护卫这座府邸的安全。

    在张济安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他总感觉自己懂得这么多的东西,肯定会引起一些人的不安,说不定就会有人来图谋不轨。

    他既不怕劫财的,也不怕劫色的,但是他怕劫知识的。

    所以晚上有些值班的人还是挺好的,起码这是一种心理的安全感。尤其是他冒充了墨家弟子大半年了,听说那些墨家弟子行走江湖,神出鬼没,该不会半夜里把自己偷走吧?

    在大唐,偷活人的也不是没有。

    这一夜睡得很踏实,自从来到大唐混入了朝廷之后,他就没有睡的这么踏实过。虽然说军营生活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他到现在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作风,但是他毕竟是个年轻人,打心底还是很羡慕一种惬意的生活的。

    第二天一早,张济安就起床了,程处嗣也起来的很早。两个人这才有时间仔细的看这个府邸的布局。

    秦用带着两人从整个府邸里边走了一圈,他们才再一次直观的感觉到了这个府邸的庞大。

    在围墙上走一圈,足足走了十多分钟,这一刻,他才明白罗艺当时有多大的权力。

    也幸亏那家伙是一个王,其他人即便是一个公爵,住在这样的府邸里面,恐怕也有点逾矩吧?

    想到这里,他突然觉得在大门上挂上平襄侯府的牌子,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毕竟树大招风。

    你一个侯爵就住这么大的院子,而且如此坚固,虽然说是皇帝赏赐的,但是你自己心里好歹得有点那个啥数啊。

    长安城里面的国公们,有一个算一个,他们住的府邸都没有这么大。

    虽然说长安城里的府邸,要比泾阳县里面的府邸价值高的多的多了。

    但是,人们对比的时候,往往会忽视这些因素。皇帝赏赐的怎么了?我嘴里不能说,但是我私底下在心里边嫉妒一下还不行吗?

    而同时,程处嗣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哎呀,我说,你这这府邸有点太大了。”

    张济安装作什么也不懂的样子,“没办法,我老丈人给的,我有啥办法?难道我还能说不要?那不得抗旨了?”

    程处嗣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这家伙现在当着他的面,睁着眼睛说瞎话,而且居然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好像我老程家的人都是傻子一样。

    张济安被他看的有点不好意思了,“看什么看?难道我说错了?好吧,我想想。”

    程处嗣的脸上这个才正常了一些,“我觉得,陛下既然是让你在这里来弄火药的,你可以把火药司的牌子挂在外面。”

    张济安点了点头,“谢谢啊,你不提醒我还真的忘了,多谢多谢!”

    程处嗣很幽怨的看着他算了,不和这家伙计较了。

    “可是外面那侯府的牌子,可是礼部做的,你说我该怎么处理?”

    程处嗣白了他一眼,不再搭话。

    整座府邸大概可以分为两个区域,西边几乎就是一座军营,占据了整个府邸的大概百分之四十左右,除了士兵驻扎的营房之外,还有训练场所。

    而府邸的东边则是生活区,除了一个主人居住的最大的院子之外,另外还有几个小院子,是其他人居住的。

    张济安想着是不是可以考虑给程处嗣找一个院子,但是这家伙就坚持住在军营。

    秦用站在城墙上,看着张济安居住的那个院子,“侯爷,其实可以考虑将侯府的牌子挂到咱们住的那个院子里面。”

    那个院子好歹也是五进的,大概占了约有二十亩左右的样子,秦用和无影雪也住在这个院子里面。

    张济安点了点头,“嗯,不错,那今天就去再做一个少府监火药司的牌子挂,在前面大门上。”

    程处嗣道,“只是这样一来,你这府里边就没人来了,至少别人要来感觉不大方便。”

    “没事,这样才更合理一些,尤其是你带着几千个弟兄们住在里边,哪有侯府里边住几千军队的?不过挂上火药司的牌子就正常了。”

    “是啊,你说的也对,不过这么简单的道理,你说豆卢大人他不该不懂吧?”

    张济安这才想起还有这么一出,自己一时没注意不小心,这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坑。自己只不过是不想高调而已,可是却没有想到这里边居然是被人挖了坑的。

    想想也是,豆卢宽多么古板,严谨的一个人,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这是不可能的啊。

    而且他应该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现在没事怎么的,万一有人拿这事说事情,的确也还是一个问题。

    对于皇帝来说,人嘴两张皮,反过来反过去都是他有理的。这万一被人弹劾,说他在侯府里面驻军,说实话,这可是一件犯忌讳的事情,虽然说这是皇帝指派的,可是万一皇帝换人了,该怎么办呢?

    或者说皇帝可以把这件事情压下去,但是不管怎么说,却在大家伙的心里面能够埋下一根刺。

    按理说,他和豆卢宽没有任何的冲突,豆卢宽也是严谨古板,不至于做出这样的事情来。那么,这其中有些事情就值得回味了。

    他想起了一件事情。

    据说李世民在要临死的时候,将李勣贬斥出京,然后让儿子李治在登基之后将这家伙召回来,如此一来,就相当于李治对于李勣有恩,从来让李勣死心塌地的为他服务。

    难道说老李皇帝也是在准备给自己玩这么一手吗?

    他心里面一阵苦笑,不知不觉之间,自己居然也进入了老李皇帝的眼界。不过自己和他的关系又比较特殊,好歹也是他的女婿,哪儿有让女婿介入到这种事情里面的?

    自己跑到这边来,本来就是躲避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难道老李皇帝已经预料了到了这些,并且也看出了自己的意图吗?

    仔细一想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着的,毕竟李丽蕴和李治的关系其实并不怎么样,或者说,这丫头除了李恪,和其他的几个弟兄关系都很一般。

    想到这里,他悚然而惊,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老李皇帝就有点太可怕了。这人玩起这些来手腕娴熟的要命。

    而且如此一操作,原来将来打下了伏笔,假如李治或者李泰赢了,老李皇帝在临死前,是不是也会给自己也玩那么一手?

    毕竟,条件这时候都已经提前创造好了。

    不管自己听话还是不听话,愿不愿意参与,在这种情况下,老李都是主动的占据了先手。

    算了,不想了,想想就头疼,和这些家伙打交道,一不小心到处都是坑。

    不过虽然是挖的坑,把这个坑破解了,然后你估计记心里面会不爽,但是没关系,自己也是告诉他一个态度,你们父子之间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老子不参与!

    你们爱咋咋滴!如果不爽,过两年老子干脆跟着李恪下海,跑到岛屿上去。

    张济安说干就干,等到中午的时候,秦用已经将府邸大门上的牌匾换成了少府监火药司的。

    只不过那面牌匾实在简陋的要命,先不要说没有边框,也没有什么雕刻花边,更没有刷漆,就连字也只是临时用毛笔写上的,而没有雕刻。

    简单说就是一块木板,正面刨光了,然后写上“少府监火药司”六个大字就完事了。

    然后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往上面一挂,这座府邸就名正言顺的有,张济安的侯府变成了少府监的一个下属部门,成了国家机关的办事处了。

    张济安带着秦用和程处嗣,将整个府邸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看了一个遍,对于整个府邸的布局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确定了各个功能区。

    府邸的西边是军营,靠北是军队的驻扎区和生活区,靠南边是训练区。

    府邸的东边是生活区,抛开了张济安的侯府之外,剩下的院落还很多,他分出来了一部分让秦用带着无影雪居住,另外在府邸的东北角找了一处院子,计划作为将来他办学校之用。

    没错,办学一直是他的理想,这几个月来在翼国公府当家教,也让他有了一些想法。

    他觉得,教书育人的确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这个大唐,如果能够培养出一批有分量的学生,或许这些学生将来成长起来,就能够成为整个大唐朝廷的中流砥柱。

    到那时候,他完全可以不再努力,靠着吃徒弟的软饭,也可以轻轻松松的度过一生。

    至于他自己的时间可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到那个时候不管是去搞研究,教学生,或者到军队里面去,都可以让他感觉到快乐。

    说实话,大唐半年多的生活也没让他失去血性,也没有让他变得懒惰,军队里面留下的印象还深深的刻在他的骨子里面。

    既然来到了这个大唐,不做点事情显然是说不过去的,至少也应该留下一些痕迹。

    不要让一千多年后的人们,在另一个时空的将来,读到历史的时候,面对着他只是一声叹息。

    我来过,所以我应该留下足迹。而他最渴望留下的足迹,便是教一些有分量的学生。

    所以学校他必须要办起来。

    至于学校的选址,他选在了府邸的东北角一个院子里边,甚至他将府邸东北角的几个院子都空了出来,作为学校将来后辈备之用。

    首先,学校的规模可能会进一步的扩大,毕竟他既然来了而且准备在这里办学,就没打算像在长安那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到了这里他不用上朝了,可以避免很多琐碎的杂事,就能够专心的,一心一意的做这项工作。

    还有,和在长安的时候不同,学生的结构必然会发生变化。在长安的时候他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勋贵子弟,或者是一些军中的老弟兄们的后代。

    而到了这里,他可以大量的招收一些平民子弟,毕竟他所接受的教育和这个时代是完全不一样的,他的世界观,和大唐的世界观也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既然准备办一下平民教育,那么就在做好相应的状态,比如有些学生家里面很穷,学校里面可以免除他的学费之类,对于特别穷的,张济安觉得,甚至还可以让他们住校为他们提供食宿。

    从表面上看起来,这似乎是非常了不起的善举了,或许学生还很多,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尤其是在大多数的家庭,并没有看到孩子因为读书而改变家庭的命运的现实例子,他们对读书还是有一些抵触的,并不是他们不爱知识,而是他们知道他们的孩子读书也未必会有什么结果,反而还要耽搁一个劳动力,而在这个时代,劳动力是非常重要的。

    张济安知道,他这边招收一个学生,可能有一个家庭就要少一个半大的劳动力。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会支持,到时候肯定会有人反对的,即便张济安为他们免费提供食宿,他们还觉得失去一个劳动力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张济安没想过要把所有的适龄儿童都拉到学校里面,这些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推动,一个国家发展固然需要人才,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到了孩子上学能够带来的希望。

    而火药作坊倒是让他费了一些气力,毕竟这是一个危险品,放到哪儿都是祸害。他曾想过,将这东西放到城外去制造,这是最安全的办法,但问题是,这样也最容易让敌人刺探到火药的秘密。

    同时军队的守护也是一个问题,不可能把军队都拉到城外去吧?

    可是如果是放到城里,一个小县城地方不大,县里的人一般来说,主要都聚集在这座城里。

    也就是说,这就是一个危险品。

    所以,还是重新放回张敬

    济济爱的这座府邸里面。

    最好决定既然把学校放到了东北角,那火药就放在西南角吧,反正这地方现在成了张济安的。

    如此一来距离远了一些,但是可以保证安全,这也达到了他的目的,至于这东西在府邸里边要生产多少,这个老李皇帝倒是没有给他压生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