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贞观家教有点躁 » 第207章 小助教

第207章 小助教

    让学生从火药司的大门走,的确不方便。迎来这不仅仅牵扯到保密的问题,谁知道这些学生会不会无意中泄露什么?不小心看到的不该看到的东西。

    不让他们从这边走,不仅仅是对火药的保护,而且也是对这些学生的保护。张济安可不想看到自己的学生,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被扣上泄露军机的罪名,然后被砍了脑袋。

    毕竟,这都是一些孩子啊。

    这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不该知道的东西,还是少知道点为好,知道的多了,真的是会死人的。

    所以,张济安干脆在府邸的后面又重新开了一个门。其实这个府邸的后面本来是有一个门的。

    不过那个门很小,宽度最多超不过三尺,原本是一些下人们进出走的,比如倒垃圾或者运送一些不便从前门进出的东西。

    其实很多府邸都是这样的设计,前面一个大门,后面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小门,甚至有的还会在后花园设置小门。

    而罗艺作为一代王爷,自然也有一些不想让皇帝看到的东西,所以,给自己的府邸留两个小门,这是多正常的事情。

    就这样,偌大的一个府邸,前后两个门,前门上挂的牌子上边写着“少府监火药司”,后门的牌子上写着“平襄小学”。

    就这样,虽然大家都知道,皇帝陛下将泾阳县城里边最大的府邸赏赐给了平襄侯,但是每一个进泾阳县城的人如果不打听,还真的找不到平襄侯府在什么地方。

    这位要说低调吧,刚到泾阳县三天就将人家泾阳县里边最大的两个家族连根拔起,而且还都是在朝廷中有靠山的那种。要说高调吧,也未必。没看到在这么大一个县城里,竟然找不到他的侯府吗?更何况这是府邸还是皇帝陛下赏赐给他的。

    这简直是低调的不能再低调了。

    不过泾阳县城里边的一些人并不在乎这些,他们只知道,这里边住的这个人不好惹,就这,就足够了。

    所以,即便是这所谓的平襄小学开学了,正在大量的招收学生,但是,泾阳县城里面那些有头有脸消息灵通的人家,愣是没有一个人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去读书。

    尽管大家也都知道,这所小学里边的老师就是这位侯爷,这位不仅仅地位高,而且听说学识也是相当渊博。

    要知道,能够成为这位的学生,那将来参加科举考试就不用担心没人推荐的事情了。

    而一旦有这位侯爷推荐,将来的录取,问题应该也不大吧。

    这个时代的科举,参加考试不需要经过县试、乡试、会试的选拔,只要有人推荐就可以参加了。而且推荐人的身份和推荐力度,对于录取的结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毕竟科举的历史也才五六十年,要完全摆脱之前举荐制的影响是很难的。先别说这个时候了,即便是到了一百多年之后也是如此。

    一百多年之后的大文豪韩愈参加考试,也还要给主考官写一首诗,以比较隐晦的方式询问主考官,“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而泾阳县里边的这些有头有脸的家伙,居然放着这样一个可靠的举荐人和老师,不让孩子去报名。

    主要还是张济安的凶名有点厉害。之前大家并不在意,然而,等到刘家和李家那件事情发生之后,大家才开始对新来的这位感兴趣起来了。

    结果仔细打听了一下,这位才是真正的狠人啊,去年在北边一仗就杀了十几万人。

    这一打听,让这些人吓坏了!你tnd纯粹就是一个屠夫啊,跑到这来办什么学校?装什么好人啊!这该不会是皇帝的女婿要来洗白了吧?

    尤其是刚到泾阳县三天就做出这样的事情,让大家觉得这位可能真的是个喜怒无常的家伙。

    屠夫是可怕的,喜怒无常也是可怕的,而这两点集中于一个人的身上,那就更可怕了。

    读书的地方多了去了,更何况这里距长安并不是太远,两三百里的路,还怕找不到读书的地方?

    所以,张济安的学校经过这十天的努力,只招到了十几个学生,都是像黄小牛这样,家里太穷了,请不起老师,交不起学费的人。

    这些学生年龄大小不一,小的只有八九岁,大的有十二三岁,基本上也就只认识百十来个字,有的只认识超不过两位数。

    像黄小牛这样,能把一本《论语》讲得头头是道的,也只有他一个人,而且要比其他学生高一大截。张济安觉得,这个家伙恐怕得单独教了,要不然还真的会耽搁这个家伙。

    在刚开始的几天里面,他给黄小牛重点教数学,而给其他的学生,则是语文数学同时开设。

    结果,两天的时间,他发现黄小牛的领悟能力还是相当高的,所以他干脆是先给这小子布置预习的任务,然后再给其他的学生去教。

    等到他给其他的学生教会了,黄小牛通过预习,自己能够学个差不多。

    不过张济安现在也是忙得焦头烂额,他一边要照顾他的火药作坊,一边还要负责教学,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关于火药的制造,想起来似乎很简单,无非就是三种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已,谁要将其中的比例告诉配置的工人,似乎一切就可以大功告成了。

    但实际上,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后世的火药配比比例是固定的,这个很好理解,因为原材料没有问题。而大唐的火药配置,每一次的比例都不一样。

    大唐没有标准化工艺,也没有人专门从事硝石和硫磺的提纯工作,工部的那些家伙,才不管你的原材料的纯度,当然也没办法管,他们压根就没有纯度的概念。

    反正只要是硫磺,管他硫的含量是多少?50%也好,100%也好,在他们看来这都叫硫磺。

    同样的,对于硝石,他们也不管其中的含量,是纯硝石也好,或者是硝石和其他的混合物也好,反正只要是硝石,他们一股脑的就送来。

    张济安甚至怀疑,这些家伙为了节约成本或者中饱私囊,可能会故意的在其中混一些普通的石头或者土壤。

    你指望着利用这样的东西,按照自己之前所说的比例来配置火药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原材料不给力,或者说提供原材料的工部不给力,张济安也是很烦恼,但是也没有办法,本来就不擅长搞与人有关的东西,尤其是朝堂上的这些家伙,脑瓜子一个比一个溜。

    尤其是现在执掌工部的,可是杜楚客这个家伙,这家伙似乎与东宫关系异常紧密,这也是张济安不能在这方面盯得太紧的一些原因。

    如果他现在在这方面盯得太紧,所有的原材料都非要纯度非常高的,那么,不需要人家派人来打探,只需要看一下各种原材料的需求情况,大致就可以推导出各种原材料的比例。

    如此一来,所谓火药的配方,自然就不再是秘密,以杜楚客这些人的脑瓜子,绝对不至于连这个东西想不清楚。

    一旦让杜楚客这些人把火药的配方弄清楚了,那可真的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万一李承乾这家伙拿火药就要去干掉他老子,恐怕就真的捅出大篓子了。

    这万一要是把老李皇帝真的给炸死了,老李就不会来找自己的麻烦,可是万一炸不死呢?老李绝对会怀疑到自己头上来。

    不对,万一把老李真的炸死了,恐怕很快有人会把这件事情与火药联系起来,到时候自己就是李承乾推出去平息民怨的那个替罪羊。

    不要让东宫的人知道火药的配方,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他现在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哪怕知道这些家伙在其中捣鬼,利用这个机会,在原材料方面以次充好,但是他却不得不装着。

    以至于每次运来不同的原材料,他都要根据原材料的情况进行测试。

    混进杂质的原材料弄出来的火药会是什么样子?他没办法确定。因为这些杂质可能会改变火药的成分,如果杂质的种类太多比例太高,说不定配出来的就不是火药了。

    至于提成这事也不好办,硝石的提纯,他其实是可以推导出一些办法的,只不过他之前没有弄过,只好根据他学过的化学知识,先在草稿纸上推导,然后再进行实验。

    不过这个实验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所以现在急也急不过去,当然也不能因此耽搁火药的制造,一边用这些原材料尝试着寻找每一次合适的比例,一边另外抽出人手来尝试硝石的提纯。

    至于硫磺的提纯,这个就容易的多了,只需要不断的加热就行了。

    提纯硫磺的工具,找一口大锅,然后再找铜匠来打一个罩子,弄一些收集硫磺!气的工具,这个工作就可以开展了。

    唯一不可控的便是温度,因为他可没有温度计。

    可以测量400摄氏度的温度计,也绝对不是凭着他那点可怜的高中水平就能够制造出来的。

    所以,一切都只能按照经验来摸索,当然,如果这些器具都是玻璃的,或许还可以适当的进行观察,但是一想到还要自己弄玻璃,太麻烦了,还是弄一套铜的凑合着用吧,至于火候,慢慢的摸索就行了。

    之所以选用铜的,还是因为相对于铁来说,铜是更加稳定的。当然如果用银子打造一副,那可能就更加稳定了。只不过考虑到造价太高,可能会被老李皇帝误解,想了想还是算了吧。弄不好,老李皇帝还以为自己在借机谋私利,搞奢靡之风呢。

    同时,他又给老李皇帝悄悄的写了一封信,让少府监给他供应硫磺,而改为让工部提供硝石和其他的东西。

    至于另外一样东西是什么?他并没有说,随老李的心意吧,反正就是要混淆视线的。

    至于之前工部提供硫磺的事情,没关系,过段时间,让工部再少量的提供一些,以此来证明火药这东西里面确实需要硫磺,但是需要的量比较少而已。

    只不过,让张济安没有想到的是,老李皇帝居然让工部给他送来了石灰。

    他看着有点搞笑,这老李皇帝也真是有才,可以想象,把这石灰混入到火药当中,不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这些他不管达到他混淆视线的目标就够了,可不要让那帮家伙把这火药的配方摸清楚了,万一真的让他们摸清楚,那自己的麻烦也就大了。

    既然你们想要试探,那就试探吧,反正按照历史的发展,只要不出大的问题,李承乾的造反也就是几个月的事情,你可劲的折腾,等到这几个月过去之后,我就不用担心了。

    而且,这火药每隔个三五天,他就让人向长安运送一趟。

    这东西得随时送到老李皇帝的手中,毕竟属于重要的战略物资,留在自己手里边的多了,老李皇帝肯定是不放心的。及时送到老李的手中,这才会让老李心里感觉有一种安全感。

    至于到了长安之后,老李怎么处理,放什么地方,那就不是他操心的事了。

    再说了,这么多的火药,简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将这东西放到自己的府邸里面,自己每天晚上睡觉也是提心吊胆的,他几乎每天晚上临睡之前,都要去火药作坊那边看一下,反复强调那些工人们注意防火,一旦这东西爆炸了,恐怕半个泾阳县城都得被炸飞了。

    虽然说他每隔三五天就往长安那边运送一次,但问题是,这三五天之内就会生产上百斤的火药,能不能炸飞拜个泾阳县城他不清楚,但是炸飞他自己,他相信这是绝对有可能的。

    他小时候,曾经听说邻村有人制造炮仗,在水泥院子里面晒火药,还拿了铁锤子去砸那些结块了的火药,结果一百斤不到的火药,愣是将老头炸的找不到一块超过一斤的血肉。

    火药作坊那边跑得忙了,学校这边有时候偶尔也会耽搁。

    然而这种耽搁也让他发现了另外一件事情。

    一天早上火药作坊那边的工匠来让他去看配比,结果在那边磨蹭的时间长了一些,等他回来的时候,黄小牛居然当起了小老师,给那十几个学生教语文。

    这也让张济安心里边非常开心,我真是太幸运了,居然找到了另外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黄小牛这小子,简直就是老天爷给自己找来的天才助教啊!

    这是不是意味着从此以后,就可以自己教黄小牛,然后让黄小牛教其他的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