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战国第一公子 » 第二百一十八章 九霄来信(一)

第二百一十八章 九霄来信(一)

    良摊开两张书信,半掩着笑意,对公子羽道:“公子!且看!”

    公子羽瞧见这两张纸,便是猜出了一些端疑。

    纸张,按常理言,这个时代是没有的。如果有,也只可能是九霄宫有。

    纸张制造并不难,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

    试问天下什么最重?金银钱帛?都不是!书最重。

    书不仅重在它的重量上,还重在书中分包罗万象的知识。

    这个时代著书极为不易,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说是一气呵成,实际上,这个著书的过程却是极为漫长。

    纸张的出现,不仅让书简便于携带,若是再配上同为四大发明的印刷术,其中的改变就不可单已重量衡量了!

    拿公子羽的之前弄到的那一本《太公兵法》来说,《太公兵法》虽称不上孤本,但已能算是珍本。原因无二,便是由于数量的稀少。

    如今你再去九霄学宫瞧瞧,推门进入书库,一千本《太公兵法》堆积在书库之中。

    这些书用来干嘛?当然不是用来擦屁股的。

    这些书便是九霄学宫能聚贤才的重要原因,入九霄学宫者,每人先赠一套《墨子》,赠完《墨子》再赠一本《论语》,九流十家,只要是能弄到的书籍,买来,先印个数千套。

    不要觉得这些书流传甚广,随处可见。这个时代,若不是生在贵族公卿的门庭,你有什么资格读书?

    圣人言:有教无类。

    可你连卖一本书的资格都没有,何来有教无类之说?

    泥腿子,永远都是泥腿子。

    你志向远大,立志要成为这个时代的谋臣武将,那你要得有条件才行。

    公子羽用了一张纸,一套印刷术,硬是将九霄宫所藏书籍弄得不值一提。

    当然,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九霄宫中。

    这是公子羽和孟胜的九霄学宫敢和西河学派叫板的资本。

    若跟天下学子说,入九霄学宫者,赠书一套,天下人还不得挤破脑袋跑到滕国去?

    就算不是学子,怕也得去混个一两本书。

    得一本书,那可是得了传家之宝。

    换谁都要心动的。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讲,向来精明谨慎的易老怎么可能会让这些九霄宫的学子这么容易得到书简呢?

    只不过是聚拢贤才的一向有力竞争手段罢了。

    言归正传,话说九霄宫传来了两封信,皆是易老用中山文所写。

    不过不要多想,并不是什么机密,易老向来这般谨慎罢了。

    信中所提之事,一共有两件。

    一件是南湖练兵之事,简而言之,就是一封汇报工作进展的书信。

    书信开口,罗列了参与训练、练成归中山以及不幸在南湖练兵时阵亡的中山儿郎。

    公子羽出门细算起来,已快有一年之久,中山儿郎分批次,断断续续进滕国已有万余人。

    用蒙氏以血练兵,成效虽快,但还远不至于,能练到万余人的大队伍。

    这其中的关键,还得说到在中山的阴******女天资聪慧,入中山近两月后,终于是克服了心中的障碍,习惯了中山的生活。

    身在中山,方知中山人在魏国统治下的艰苦。

    阴女发奋图强,用公子羽教导的游说之术,很快便得到了中山民众的信任,在中山人卫彘的帮助下,联络了中山几大氏族。

    得到氏族的相应后,很快便将中山儿郎送到滕国。

    第一批五百中山儿郎到达滕国后,次月初,第二批近千余人的大队伍,便被送到了滕国。

    第三批、第四批逐次递增,人数是越来越多。

    以至于,九霄宫直接装不下这么多人。

    为避免引起滕国方面的注意,所以易老不敢为这些中山儿郎修建住处。

    南湖大营的人数,也一直控制在千余人左右。

    然而有一次,阴女是直接送来五千人。

    这五千人,直接吓住了易老。

    无奈间,只得将前几次送来的中山儿郎都送回了中山。

    所以书信中,才会有这么恐怖的人数记载。

    阴女和易老的联系实在是太过艰难,所以很多事情都没有沟通到位。

    有次,易老为了提醒阴女要控制数量时,阴女为了传接消息,便是被魏军发现,追杀阴女直入深山。阴女三月不归,魏人这才放弃。

    本来身份泄露之后,阴女是不能再回中山的。可阴女心有不甘,又不愿堕了公子羽门下第一弟子的身份,便是直接挥刀毁容,脸容上连画了十七道刀口,这才将她的身份掩盖过去,后又继续回苦陉保持与中山各大氏族的联络。

    书信中并未多提此事,只是留下了三行字。

    阴女败露,逃至深山,毁容而归。

    公子羽看着这三行字,自然是看到话语间平淡的语气中,藏着的血与泪。

    五千中山儿郎到滕国后,前批被送走,则是帮助易师带消息给阴女。这才是阴女和易老的第一次相互之间的联系。

    士卒的更替,对于南湖的战局其实影响不大。

    河丘十二将、姬虎、项子冥皆是由公子羽一手调教,而且九霄宫一方还占有绝对的人数优势。

    开始两个月,南湖战局还比较激烈,打到后来,蒙氏一族族兵死伤大半,九霄宫众将领,这才恍然大悟,连忙减小攻击力度。

    打到后来,宋国蒙氏一族,直接被“保护”了起来。

    假如今天是项子冥的军队拉去训练,姬虎便要在一旁假扮流寇。

    项子冥军一旦屠戮蒙氏族人过多,姬虎便会带人杀出,从战场中截断,从而保证蒙氏一族的族兵数量。

    近一年的光景,他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三日一小战,五日一大战。七日练兵,第八日便拉上战场。

    说起来不得不佩服宋国的蒙氏一族。

    这一族的族人真不愧称得上是骁勇善战,这一年大小数百战,蒙氏一族竟全然接下了。

    誓死也不退出南湖。

    打得最惨的一次,蒙氏族兵仅剩三百人,十岁幼童、五十老者齐上阵,都没有向九霄众将屈服。

    那一战后,九霄宫众将则是休战了近三月,直到蒙氏一族的族人从宋国补充过来,双方才再次开战。

    蒙氏一族还真是杀红了眼的平头哥,根本就不知道怕的。

    说九霄宫众将在练兵,蒙氏一族则是被动的练出了一支雄兵。

    若不是蒙氏一族一共也就那么点人,项子冥早就在不安中,灭了蒙氏一族。

    如此劲敌若是再有七八千,九霄众将那还能睡得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