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战国第一公子 » 第二百一十九章 九霄宫来信(二)

第二百一十九章 九霄宫来信(二)

    宋国蒙氏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信中提及最多的还是众将练兵的结果。

    先说项子冥,项子冥十二岁入军从戎,十四岁汝水一战,单臂托悬门,一柱擎天,助楚军大破营寨,立下头功,便成了领兵作战的将领。

    项子冥不过志学之年,领军作战的经验却是相当之恐怖。

    百战老将不敢说,但一沙场悍将的名头按在他的头上,还是相当之合理的。

    随公子羽到九霄宫之后,便是深究兵法,常常挑灯夜读,说是悬梁刺股都丝毫不夸张。

    说他为什么这么好学,还是因为公子羽套用的一句老话。

    “上将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以前项子冥认知中,谋交都是纵横家做的事情,和将帅无关。

    再当公子羽罗列出各个时代的经典战役,才改变了项子冥的这种认知。

    看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巨鹿之战、淝水之战等等诸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那一次不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少得了阴阳谋交吗?

    项子冥以将为志,自然是要当那最武夫中最顶尖的上将。

    一般成将帅之才,都是从小习读兵书,年少时再一战成名。而项子冥不同,他是先一战成名,再来习读兵书。

    会读兵书的不一定会打仗,但会打仗的一定能将兵书读好。

    当然,像姬虎这样本身就不喜欢读书的莽夫是一种例外。

    先读兵书,会有纸上谈兵之误,但若是先身经百战,再来习读兵书,结果就会大有不同。

    书中之意,于脑海中的一幕幕场景相互应和,大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悟。

    能将九霄宫仅有兵书和公子羽写下的经典战役倒背如流者,自然便是九霄众将中的翘首。

    中山儿郎到滕国后,按照将军的旗帜,被分划进九霄众将的手上。

    项子冥的步卒,被项子冥取了一个相当威猛霸气的名字,名为燕云义从。

    一个名字四个字,便是包含了两个故事。

    燕云,取自燕云十六州。公子羽之前讲战,讲到了五代十国那个大乱世。

    儿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送于外族,往后百年,多少王朝,都在这个地方流下了多少鲜血。

    项子冥是个有民族大义之人,听到此处是愤然而起,怒斥石敬瑭非人哉,而后立誓,要夺回燕云之地,他项子冥子孙后代都要守在此处,管他风云变化,他项子冥往后千年,若子孙为绝,便必要死守此处。

    公子羽见其热血沸腾,连忙安慰,这只是后世可能发生的事情,叫他不要激动。

    他缓缓坐下之后,越觉燕云十六州不可失,现在在燕国的手上不安全,他放心不下,所以立志要将其夺回手中。

    自己守着,才是最安全的。

    这也是项子冥旗下,这只军队燕云二字的由来。

    至于义从,这便更好解释了。

    项子冥当初在楚国,统领的便是公族的精骑,这只精骑虽然只是楚王的卫队,但好歹项子冥也算是骑兵将领。

    公子羽也曾说过,车兵用不了多久将退出历史舞台,往后便是那骑兵的天下。

    听此一言,项子冥更觉不能在南湖训练单纯的步卒,要打造一只上马为骑,下马为卒的轻骑。

    为什么是轻骑?轻骑对于中山而言更易打造,中山马小,远比不得域外外族的战马雄壮,也比不得燕国的战马高大。

    当年公子羽为了打造一百人的光明铠重骑,便是耗费了他全部的积蓄。

    光明铠造价昂贵是其一,重骑战马得来不易是其二。

    这只于南湖打造的军队,拉到中山就是要作战的,当然容不得如此折腾。

    再解释义从二字的由来,燕云之地,出过多少骁勇作战的骑兵?白马义从、燕云十八骑,皆为睥睨天下的骁骑。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燕云出骁骑,盘踞十六州!”

    这便是项子冥手中的燕云义从之由来。

    且说,南湖练兵为何是项子冥功勋卓绝。

    南湖不易购买战马,项子冥便是带人去攻蒙氏一族的营寨,蒙氏一族在灭族之危时,便是族兵齐出,族中战马、战车,蜂拥而出。

    惹来蒙氏一族拉开一绝生死的阵势。

    南湖之战,只能算是两个氏族之间的战争,所以蒙氏一族很少动用族中战场。

    九霄众将手底下都是步卒居多,故而很少去逼迫蒙氏一族。

    项子冥为了打造一只骑兵还真是魔障了,带人去攻蒙氏一族营寨不说,还逼得人家搬出战车来。

    更可气的是,项子冥早在营寨外设下了埋伏,挖地不说,拒鹿角更是摆了一地。

    蒙氏一族杀红了眼,一时不查,便是入了项子冥的圈套。

    蒙氏一族的战车、战马如入深陷泥沼,根本就迈不开马腿。

    项子冥带军一哄而上,像是叫花子抢馒头一样,直接把人家的战马都给抢走了。

    蒙氏一族鲜有的一场胜仗下来,竟然把战车、战马全丢了。

    气得蒙氏族长蒙鈡是暴跳如雷。

    斥责项子冥,要他退回战马、战车,如若不然,两族结下死仇便是不死不休。

    项子冥才懒得管这么多,死仇早已结下,现在还来说这些不是糊弄人是什么?

    易老得知此事后,便是斥责了项子冥,说他玩过分了。若是挑起两国战争,那边要一发不可收拾。

    项子冥才不会被易老唬住,但毕竟是易老,他还是卖了一个面子,把战马卸了下来,丢一堆木头给蒙氏一族。

    蒙鈡那日是气急攻心,差点就一命孤呼拍腿而去。

    当日蒙氏大司马便是赶到宋国都城,要求国君出兵进攻滕国。

    国君本是有所不愿,但奈何蒙氏以死相逼,这才答应让蒙氏在国中大聚族兵。

    那次便是宋滕两国的第一次对峙,南湖两岸剑拔弩张,还真就差点就引起国战来。

    最后还是滕侯的态度强硬,惹得宋国忌惮,生怕滕国背后是有人指使,这才不得不退兵。

    那次便是南湖休战最久的三个月。

    可见项子冥为了手里的一只骑兵是到了何等地步。

    “子冥这家伙真不让人省心啊!”公子羽看到此处,不禁笑出声来。

    本以为项子冥喜欢上读书,就会变得更读书人一样斯文,不会行那鲁莽之事。

    谁知道,项子冥是越莽越高级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莽夫不可怕,就怕莽夫有文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