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村儿的那些事儿 » 上地

上地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农忙的季节就到了,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洗礼,大地告别龟裂重新迎来春雨,广袤的华北大平原一眼望不到头。

    自从没了战争,农业生产节节高,大家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一派农忙的景象。

    虽然农忙,但是又能忙些什么呢?那仅仅是一九五几年之后的光景………

    奶奶很早就起来了,烧火做饭喂鸡是每天迎接清晨的规定动作。院子里的鸡拉的满地鸡粪,每天都要清扫。

    小子还记得,读书放学后去奶奶家里帮忙扫鸡粪,都会获得不少的奖励,苹果梨子不在话下,动辄5毛钱的零花钱是可以在小朋友面前炫耀好一阵子的。

    “快点起来收拾,今天要上地(去田里干农活)!”奶奶对着早已从炕上爬起来的大姑喝道。

    大姑系好鞋带,开始给秃子和二翠穿衣服。虽然是春天了,但秃子和二翠还是穿着年前的棉衣,碎花布的棉衣,裤子和上衣连在一起,脱掉都可以自行立在墙角,想要穿上着实要费一番功夫。

    终于大姑将弟弟、妹妹收拾妥当。

    外间屋的中央摆放着一张低矮的、缺了一角的桌子。桌上摆放着三只搪瓷碗,里面盛放着高粱面、黑乎乎的窝头。

    三只大搪瓷碗的旁边摆放着一只小碗,里面盛放着奶奶自制的咸萝卜条。

    大姑看到这些吃食,虽然没有食欲,但是长期的生活习惯都已经见怪不怪,只能硬生生下咽,她知道中午是没有饭吃的!而且要在田地里耕作到傍晚。

    奶奶喊大姑喂饱弟弟、妹妹,就准备起身出门了。

    奶**上罩着一块红色的毛巾,毛巾的毛都洗成了粗粗的线,并且相互缠绕,像金针菇一样的凸起疙疙瘩瘩,都变黑了。

    大姑将秃子放进箩筐,也许是箩筐的竹刺弄疼了秃子,秃子呜呀乱叫一气,大姑也不管,直接将箩筐背在了后背上,矮小的身材更显佝偻。之后,又拿出一根粗布条,将二翠绑在胸前。

    奶奶扛起锄头,打开木质院门,迈着急促的小碎步迈出了门槛,大姑跟在后面。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已日上三杆。

    天空万里无云,湛蓝清洁,村外的土地平整的一望无垠,虽然田里的庄稼生长的差强人意,但从远处看来还是很有活力的,远处农村的土坯房一栋挨着一栋,一道道笔直的乡间土路伸向远方,也许这就是农业时代的景象吧。

    5月劳动节一过,天气就急剧升温,道旁沟渠的小草早就破土而出,只是还没长大就被乡亲们剜光吃净了。

    不少树木已经开花,如果可以逃脱被摘光吃净的命运的话,也许会结出果实。

    再过不久,也许就是几天的时间,柳树杨树都要飘出漫天“飞雪”了。

    走在路上,遇到不少同村的邻居,大家互相问候,不时调侃。

    “兰子!兰子!就你家那一块破地,还要你大动干戈亲自上地呀?!”老远就传来高奶奶的起哄声。

    “去你的!地里种了高粱!不除草还不被草吃掉(农作物被野草争养分)。”听到高奶奶喊自己的名字,奶奶正眼没瞅一个,没好气的回应道。

    “高粱,高粱,那么高的高粱怎么会被草吃掉?不会种地,就是来凑热闹,哈哈哈!”

    被嘲笑、调侃、小瞧的奶奶,向来不会争辩,不去讲道理是她的第三个特征。对待这种求不了同又不想存异的事情,她一向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去你娘的小叉,笑你姨拉个叉呀………”

    很多年以后,直到小子长大了,满头银发的奶奶,在遇到不想参与的争论时,仍然会低声说出上面的“终极回怼杀手锏”。

    小时候的小子觉得太低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到“终极回怼杀手锏”真的太能一针见血的表达情感了,很多时候心里都在默念这些话………当然脸上也许是堆满笑容的………

    小子后来也深深的理解了奶奶的那种低俗的豁达,反正我是不爽你,既然不爽,就不会给面子。

    来到田间地头,也就是一亩不到的一条长方形的地块。

    这是村里分给奶奶的口粮地。

    高粱苗长的羸弱、焦黄,因为没有肥料的缘故,即使有农家肥,奶奶也无法凭个人的力量将那些粪水拖到田里。

    “大春你看好弟弟、妹妹,不要去井边,不要去河边,不要去远的地方,就在地头耍!”

    大姑看着奶奶点头应和,将背上的箩筐放在地上,接着解开胸前的布条将二翠松绑。

    看着蓝蓝的天,吹着和煦的风,秃子和二翠开心的手舞足蹈。

    奶奶立刻开始耕作,拿着锄头将一陇一陇的高粱苗之间的小草全部除掉,直到日到正午也没有要停下来的迹象。

    反正中午是不会回家的,回了家也没有饭吃,冷灶冷锅冷饭碗,家里已经没有多少粮食可以下锅了………不远处传来秃子和二翠的哭声,肯定是饿了,看来再美的风景,再美的蓝天,也抵挡不了饿肚皮的滋味………

    1954年前后,村里的土地还是由农民自己耕种的,一化三改造正在路上,并未波及到奶奶所在的华北平原………

    一陇土地,不到一亩的面积上,栽种着稀稀落落的高粱苗。

    累了,奶奶坐在田埂上,望着大姑在东边的地头忙前忙后的哄着龇牙乱叫的秃子和二翠,她望着土庙旁边的水沟出神,想到今晚又要吃野菜了……

    多么期盼能够种下神奇的种子,长出无数的蔬菜和粮食,填饱肚子才是最大的幸福!

    种田!种田!

    不知道那个蚂螂点水的啥时候才能回来………回想上次回来时的光景,那都是半个月之前的事情了吧?

    小子当然知道蚂螂是什么,那是沧州方言里的蜻蜓。

    但是蚂螂点水是什么意思就不得而知了,至于蚂螂点水的人是谁,还是之后听到奶奶和爷爷吵架时才彻底明白过来,那也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