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村儿的那些事儿 » 秃子去西南

秃子去西南

    “还以为能引起多大的风浪呢!结果父母只是不好做出抉择,难以定夺罢了。”这天吃完午饭。晌午正在休息时,秃子对躺在旁边的二翠和果子、华子们说。

    “大哥你真的要去当兵吗?据说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就是要去远一点的地方,看看别人是怎么过生活的,总在一个地方,连饭也吃不饱,没意思!”

    ………

    秃子的想法确实也是超前的,记得当时的农村闭塞不说,思想的落后也是很严重的,人们没有胆量走出自己的村庄,说是安土重迁吧,又有点自我枷锁的意思。

    多年后小子才理解到秃子出门当兵的含义。也许一开始的想法也并没有那么高尚,爷爷当着村书记,相对来说家里还是能勉强吃饱饭的,出去当兵可以解决口粮问题这是秃子离开家乡的朴素原因。而在当时的农村,人们相对比较注重诚信和义气,但是多年后这些朴素的东西却是贬值最快的,那么留在农村的意义就变的不如在城里充实,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房子、古董、茅台都是升值快速的东西,相比农村而言,土地、劳动则变得无足轻重。

    从长远来看,秃子离家是走对了人生的路,但同时,就像未来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变迁一样,无数人离开农村,离开家乡,明眼可见的是人情与乡情的分离,实则是认知的割裂,农村人带着懵懂来到城市,即跟不上节奏,又难以返回农村……而越来越难以接受的是,劳动显得那么的不值钱了……

    “秃子要去当兵是好事,当兵好,有面子,能为国家做贡献!”爷爷逢人便会广告似的告知。

    “嘿嘿嘿,大小子有出息了,当兵好啊,就是离家远了,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来……”

    爷爷奶奶对于自己的大儿子去当兵还是持赞成的意见的,至于有没有想到要把老大秃子留在身边结婚生子照顾自己的私心,已经不得而知了,应该是有的,但毕竟也不是不回来,再说还有好几个孩子呢,华子和果子都是儿子不是?

    最终,秃子经过村里的筛选成功去当了兵,临走时,小子的奶奶和爷爷去送,满是舍不得。在奶奶看来,这是大儿子,是儿子呀,并且还是去当兵的,门面上说的过去,有面子的事儿。

    这种与大姑出嫁时的对比与变化,其他的兄弟姊妹却是看在眼里的,只是就像那个时代一样,人只要有饭吃就行,人生下来只要活着就行,至于人的所思所想,以及对人之为人,为人处事的方式,是不会有太多关注的。更为重要的是,秃子的离开是没有任何资助和支持的,一穷二白的开篇,一切顺利还好,如果前路净是坎坷也是很难获得心理的安全感的。

    就像中国人从来不爱中国人,却很爱面子,毕竟爱一个人包括自己的子女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但是面子受损了,只要耍泼就能赢回一二。

    就这样,秃子为了家里人能吃饱饭离开了家乡,据说最终的服役地点是在西南贵州,这种距离确实是很远了,毕竟是没有电话、手机的年代,也许一封信都需要走上很久才能走过刘窑厂村!

    那大概是1976年代了,伴随着社会大势的转圜,爷爷的一件好事就要降临了………那是在秃子离家半年后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