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村儿的那些事儿 » 二翠的消息

二翠的消息

    “娘,这是小八在河里打的鱼,熬点儿汤喝吧。”

    “小八最近在干嘛!”奶奶一把接过鱼,一边严厉询问。

    “没干嘛,就在家里呆着,天气也转凉了,没啥事儿。”大春斜瞥了一眼,一边回答,一边从灰布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黄色的粗纸信封。“这是这个月秃子寄回来的钱。”

    奶奶正弯腰蹲在地上往铁桶里放鱼,听到这句话突然直起身子,眉毛挑的老高。

    “秃子又寄钱来了?哎呀,家里还有!”奶奶一边说,一边掩饰不住笑意的赶忙把钱收了起来。

    这时,爷爷从屋外走进来,皱着眉头。大春察觉了爷爷的表情。

    “爹!这是怎么了?看你皱着个眉头,是大队里出了啥事吗?还是上面又要来检查了?”

    爷爷低着头不说话,走到搪瓷红花的洗脸盆前,从暖瓶了倒了些温水,开始洗脸。

    洗完后,爷爷从脸盆上方的铁丝线上拿下一块用的发白的毛巾开始擦脸,一边擦一边转过脸来,看着大春说:“今天中捷来信了,说二翠身体不舒服。”

    “身体不舒服?怎么了呢?严重不严重?”大春关切的问。

    “没具体说,只说让我们放心,应该还是水土不服的原因吧!”爷爷把毛巾搭回铁丝上,找了个马扎拿到院子里坐了下来。

    大春也跟着爷爷走出屋外。

    “说了不让去,非要去!这遇到个有病有灾的谁管!”奶奶没好气的又开始抱怨了。

    大春心想就是二翠不出去,在家里也未必能有好的照顾,话说回来,重男轻女的毛病还是女人居多。

    兄妹几个从小到大貌似没有得过什么重大疾病,要知道,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里,家家户户生孩子不是产妇出危险就是孩子有问题,保大保小的思想是要时刻准备的。

    即使孩子顺利降生,夭折几个也是家常便饭。

    小子记得听大人们讲起过,曾经有一个姨和一个舅就夭折了,值得震惊的是,大人们并非痛心疾首,也许就是见多了的缘故。而且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孩子宛若财产,没了几个,总不能老的哭小的!面子何在?

    对于爷爷来说,情况却截然相反,对几个孩子的疼爱,集中体现爷爷的患得患失。

    接到信后,爷爷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虽说中捷农场距离老家也就几百里地,但碍于交通不够发达,这也算是离家远的了,俗称出门子。

    爷爷担心来,担心去,也是帮不上忙,除了干瞪眼也没有别的办法。

    大春看在眼里,心里琢磨,这二翠也是太不懂事了,生病的消息告诉家里,就能痊愈吗?

    不过转念一想,孩子生病不告诉家里又能怎么样?也许二翠心里苦呢。

    这从小到大,父母给的爱都是粗燥的,可二翠竟是心细的妮子,爱赌气、爱犟嘴、爱逞能、又好强………

    “爹,你也不要太担心了,有华子照顾着,应该没事的!”

    “嗯,应该不会有事,二翠也说了想家的事,我琢磨着就是离开家想家想的不舒服吧……”

    这句话更像是爷爷的自我安慰,找了个宽心的理由罢了。

    “再不济还有舅舅在呢!华子和二翠也快去了大半年了,应该也是适应了的!必定外面不如家里!”

    “说的也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说着说着,爷爷脸上露出了笑容。

    看到爷爷终于算是放心了,大春也松了一口气。

    不过毕竟是自我安慰,二翠究竟病的重不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

    大春心里明白,那些有舅舅和华子照顾的话也是她自己对自己的安慰,这要是得了什么病,也是很棘手的。

    记得曾经那是一个半夜,华子出疹子已经几天了,大春又被哭闹声吵醒。

    麻疹在农村俗称出疹子,患该病的人一般全身上下长满红色的疙瘩,奇痒无比,还具有传染性,在缺医少药的条件下,死亡率还是高一些,颇让人谈虎色变。

    不过话说话来,出疹子确是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据说只要出过一次并且平安度过,就将永不再犯,便是有了抗体。

    大春迷迷糊糊睁开眼,看到在昏暗的蜡烛光芒下,华子满脸脓包,抓也不是,不抓也不是,又痒又疼的感觉换做是谁也是难以忍受的!更让人无所适从的是,医生也只是建议任其生长,毒素出完便好了,其实就是没有医治方法的掩饰说辞罢了。

    一想到不少人在病痛中支撑不住而发烧暴毙的情景,大春就愈发担心起二翠来。

    ……

    远在百里之外的农场里,黄瓜架结实粗壮,一人多高的秧子地,人走进去就像石沉大海,阵阵凉风吹过,老黄瓜宛如风铃铜管。

    “哎呀!你轻点!”

    “哎呀!早就忍不住了!”

    ………

    月光皎洁,二翠的声音轻柔可人。

    一个男子紧紧抱住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