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五龙戏 » 第二章 献策

第二章 献策

    刘仁坐在议事殿,看着面前的奏折,和席地而坐的孙武和王猛,苍白的脸庞笑了笑,“二位大人,朕久不上朝,朝中诸事劳烦二位了。”

    刘仁下意识地将自己的言语摆的很低,话语很谦逊,不过在二人看来,这不是一个好信号,一个帝王对臣子如此谦逊低下,很难让臣子认为帝王的内心里有好事。

    二人连忙行礼。

    王猛:“陛下言过了,此乃臣的本分,谈何劳烦?”

    孙武:“身为臣子为君分忧,方为臣道”

    刘仁笑了,苍白的脸咧出一丝微笑,他自觉的很温和。

    不过在王猛和孙武面前,就显得有些像随时能吞人的猛龙,:“我大汉有二位,真是本朝之幸。”

    二人又连忙推辞,:这皇帝到底想干什么?怎么越来越吓人了?

    “丞相,先把奏折与朕一看”刘仁指了指王猛手中的奏折,王猛一惊,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恭敬的递了过去。

    刘仁开始仔细看起来了奏折。

    “汉中伯李章明,纵容家奴强抢民田,欺行霸市,朝廷拨往巴蜀之军资尽过其手而十不能留一,民生之粮草百不能有十,汉中郡各城之官员尽与其眉来眼去,沆瀣一气,大肆乱增其过路税,春夏秋冬四季税,更有甚者,仗其伯爵,公然僭越,家宅数高,几乎与之城墙,汉中百姓畏之如猛虎,恨其同窜鼠........”

    刘仁越看越心惊,一个小小的汉中郡守居然胆大妄为到了这种地步,刘仁心中的怒火迸发。

    而此时王猛与孙武看到了刘仁的表现,很是惊讶,皇帝居然变得如此勤政,是发生了什么?听说皇帝在寝宫喝醉,一觉醒来就这样了,难不成.......是先帝托梦?!

    刘仁丝毫不知道在这期间,王猛和孙武基本断定他是被托梦才变得这么勤政,只是看到后面,让刘仁也越来越心惊胆颤。

    “李章明私藏兵甲千余,堆积粮草万石,害死百姓共计一百二十六人,毒谋麾下不予投其者官员一十三人,罪行滔天,罄竹难书!”

    “反了!反了!”刘仁把奏折“啪”!的扔出去,腾地站起来,四处乱走。

    “这李章明如何敢如此胆大包天?真当朕不敢杀他不成?!”刘仁苍白的脸庞红润,脖颈处青筋暴露。

    王猛,孙武:“陛下息怒。”

    刘仁问王猛:“李章明如此,何不将其剥夺爵位,贬为庶人?!”

    王猛苦笑:“太祖皇帝定曰,其开国勋贵一脉,非是谋逆之罪,皆不可定其罪,夺其爵。”

    刘仁猛地抬头,十分不解:“太祖皇爷爷,为何定下如此荒谬之矩?”

    孙武缓缓说道,:“这要说到太祖建元称帝之前的事了.......”

    兴平二十三年

    洛阳,皇帝寝宫,刘宏驾崩

    至此天下大乱,经过风雨飘摇的汉廷终是倒塌了,在内有叛军,外有蛮夷的情况下,大汉被分封至长安,临淄,太原,襄阳,建康的五位汉家宗亲子弟,纷纷高举王旗。

    五位年轻人怒吼着,在这刀剑乱世。

    “本王以临淄起事,收复汉土,恢复大汉之鼎盛!”

    “长安旧都于此,当兴我汉家天下!”

    “太原壮士,叛贼莫不敢当!”

    “荆襄九郡,护我汉家子民,敢乱我汉者,杀无赦!”

    “以江东子弟之名,保我汉家基业!”

    其中秦汉太祖以长安为根基,高举大旗,召集了一批勇猛之士。

    一年内平乱关中,时巴蜀叛贼冯栾芨引得巴蜀流民十数万,割据巴蜀,导致巴蜀之地生灵涂炭,田野荒芜。

    秦汉太祖引兵击汉中之散关,多日不进。

    秦汉太祖麾下大将李逊兵引死士三百夜袭散关,李逊兵身先士卒,先登散关,大开散关关门,太祖兵马得入散关。

    后来李逊兵也是第一个拿下阳平关,率先攻入汉中郡的,才被封于汉中伯。

    而李章明,则是李逊兵的嫡三子,李逊兵嫡子与嫡次子都阵亡于进攻散关的战争中

    秦汉太祖占据汉中,顺流直下。

    克白水关,下剑门关,进葭萌关,在成都与叛军首领冯栾芨展开最终决战,最后一举平定巴蜀局势,保境安民,让南蛮之军不敢望。

    而凉汉高祖也在太原击退游牧,统一西北,进驻雍凉。

    齐汉烈祖平山东,入河北,定辽东,占中原。

    桂汉高宗入荆襄,下南越。

    吴汉太宗进淮北,平山越。

    都可谓是当世之枭雄,成都一战,战死大将二十六人,重伤三十七人,秦汉太祖感其为国捐躯,才立下这条规定,没想到勋贵后代如此不成器。

    刘仁听完之后,沉默了一会儿,“汉中伯李逊兵勇猛善战,勇气可嘉,但后代不争气,如此大逆不道,传朕旨意,彻查汉中事宜,不得有误,敢有同流合污者,一同论罪!李章明夺爵,夷三族,汉中狼狈为奸之官员,尽其罪!”

    王猛大喜,“臣,遵旨!臣愿明日在朝堂再次弹劾其汉中牵连官员!”

    刘仁有些无奈,他本想权衡关中派与巴蜀派的平衡,没想到李章明犯了这么大的罪过。

    帝王要均衡,但是也要帝威!

    王猛很高兴,身为关中一派的领头羊,纵使他清正廉明,不会任人唯亲,也不会以权谋私,但是他本质上也是希望关中派可以得到皇帝青睐,话语权更进一步。

    刘仁安排完之后,询问王猛“丞相,我大汉目前国力颓势已初现,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大汉国力重新昌盛起来?”

    王猛思索了一番,:“陛下,首先要整顿治安,臣观大汉境内,豪强纵横,盗劫频发,下发平乱令,各地剿贼灭匪,不应该惧怕那些骄纵豪强,均以论罪处理!”

    “整顿官员吏治,赏罚制度和选官新标准的规定都需要重新敲定,恕臣直言,如若强国,必先推翻旧制!”

    “恢复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聘任学者执教,并强制公卿以下子孙入学,每月可临太学一次,考问诸生经义,品评优劣,并与博士等教官讲论学问,以督察学校教育,扩大号召力和影响力,此为我大汉选官之备。”

    刘仁想了想,“丞相所言极是,不过还需一步一步慢慢来,平乱令即刻下发,王猛听旨,朕封你为始平令,全面着手!违法乱纪者不以身份官爵高低,全部论罪处理!”

    王猛激动的领旨谢恩,他的抱负终于可以展现了!

    刘仁示意王猛先行离开,王猛行礼,随后大踏步的拿着皇帝拟好的圣旨离开了议事殿。

    刘仁然后看向了孙武,“孙尚书,大汉国内兵甲尚何?”

    孙武:“陛下,长安禁军三万,巴蜀驻军两万,武关精兵两万,秭归驻军两万,天水河西各有两万军士。”

    刘仁听完之后,不禁暗自咂舌,占据关中和巴蜀的秦汉就总共有十四万大军,这已经是把秦汉的国力压榨到极限了,每年的军费和维护费以及粮食消耗将会是一笔天文数字。

    一名士卒一个月的粮食消耗是三石,十四万士卒一个月就是四十二万石粮食,一年就是五百零四十万石粮食,就这样还不是战争时期的消耗,如果是战争时期说不定比这个还要高!

    秦汉一年也才收入不过五百九十万石粮食左右,收成好一点基本可以破六百万石,但是这些压力全部给予到了百姓身上。

    而那些贵族公卿,他们就像吸血虫一样,吸着大汉的血,所以古代打仗打的不是人,是粮食!

    刘仁眉头越来越皱,他已经没有心思去问孙武其他问题了,而是在算账。

    孙武看着刘仁,小心翼翼的问:“陛下?”

    刘仁回过神来,定了定心神,“孙尚书,如若想要兵强马壮,该如何?”

    孙武思索了一番,“裁军!”

    “为何?如若强敌来犯,该如何?”

    “选青壮入伍,裁之老弱,长安禁军甚多,当以分离于要处,如若敌军来犯,也可迅速调动御敌!”

    刘仁神动,“此举可行。”

    “臣建议,先以裁军,逐步实行!”

    “善!卿可自行查阅军队册本名单。”

    “遵旨!”

    孙武也离开了。

    刘仁坐下了突然觉得有些口渴,只见面前桌子上有一杯茶

    原来是孙武刚出门大内总管张承天就急忙进来倒了一杯茶,张承天弯腰站在刘仁身后,“陛下,奴婢见二位大人都走了,才敢进来给陛下倒茶。”

    刘仁点点头,示意张承天先离开,他要自己静一静

    张承天离开了,其实是刘仁听到了系统的提示。

    “叮!宿主任用贤能,改善国家,获得一次爆表名额!请选择文臣或者武将。”

    刘仁思索了起来,目前朝堂文官过盛,可战之将甚少,“我选武将。”

    “叮1到6,请选择。”

    “好吧,又到了开盲盒的时候了!我选,2!”

    “叮!1:吕布......”

    “呃......”刘仁看到这个名字差点没被噎死,幸好没选1!

    “2:郭子仪,3:吴阶,4:李靖,5:白起,6:雄阔海”

    “郭子仪?”刘仁看到之后愣了一下,但是看到李靖白起依旧有些可惜,不过郭子仪是一个很好的可战之将了。

    “郭子仪代入,长安禁军统帅。”

    “嗯,不错。”

    “叮!请宿主继续选择两次,一文一武。”

    “嗯?不是奖励一次么?怎么又有两次了?莫非是出了bug?算了不管了,谁会嫌自己名臣名将多呢?”

    “文臣选择3,武将选择1。”

    “叮!1:范仲淹,2:李东阳,3:姚广孝,4:张廷玉,5:郭嘉,6:韩侂胄”。

    “叮!1:宇文成都,2:李光弼,3:孙膑,4:韩当,5:赵奢,6:孟珙”。

    刘仁人傻了“啊哈哈哈,卧槽?全是我的!我赚翻了!”

    “叮!注:宇文成都为小说实力!”

    正在刘仁窃喜,他忍不住问道:“这两个人在哪儿?快说!”

    “姚广孝代入齐汉国师,宇文成都代入齐汉骠骑大将军!”

    这一席话让刘仁心凉了半截,“卧槽........你***!”

    刘仁忍不住对系统破口大骂,“敌人的人也要我来抽是吧?!”

    ....................

    齐汉临淄

    皇宫内

    一个面色威严穿着玄色龙袍的中年人看着眼前这位高深莫测的和尚,说到“所以,你建议朕南下淮上么?”

    “是。”

    “为何?”

    “淮上有桂吴两家联军,如若施计,让两家反目成仇,南方可定也,先南后西,倾国之力,秦汉,凉汉可定!”

    “去召宇文成都!”

    中年男人的目光转向了地图上的淮北城,死死地盯住!

    ......................

    吴汉建康

    “仲达,你的建议是西进桂汉?”那人面色白净,不过才二十出头,身上宽大的龙袍衣摆一晃一晃的。

    “陛下,桂汉国力衰弱,只要拿下,绝对有机会北进中原!大汉兴盛在此一举!”

    “莫要再说,朕岂是不忠不义之人?”那人面色挣扎了几下,还是摆摆手决断。

    “臣告退!”缓缓退出去

    慢慢回头看向宫殿,眼中凶狠赫然暴露“如此迂腐之人,不堪大任也!”

    ..................

    桂汉襄阳

    “这.......真的好吗?”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陛下,乱世没有忠义,复兴大汉的机会,就在现在!”

    犹豫再三。

    “传朕旨意!扩军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