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五龙戏 » 第五章 不错

第五章 不错

    第二天

    今天的长安城天气很不好,阴暗的天空让人的心情很差,路边的商贩们也没什么生气,百无聊赖地吆喝着自己的商品,街道两旁的茶馆酒家生意很差,行人们行色匆匆,除了每日必须出摊赚钱养家的平头老百姓和必须每天种地的佃户们,没什么人愿意出来。

    青檀酒楼的一个小二看着昏暗的天在发呆,本来客人就少,难得让自己清闲一会儿,就在此时,一声怒骂传到小二的耳边。

    “干你娘的,在这给老娘偷懒是吧?赶紧滚去后院收拾东西!再偷懒就罚你工钱!”

    小二脸色一惊,连忙向后院跑去,敢怒不敢言的小二心里想:“你一个没卵子的老娘们怎么干我娘?”不过还是跑到了后院去干活了。

    愤怒的老板娘看着抱头鼠窜的小二冷哼一声,“干你娘的,天天就知道偷懒!”

    小二跑到后院,只见昏暗的天色突然刮起了大风,小二嘟囔一句“这天,咋变了?”

    .........

    秦汉正殿

    一脸严肃的刘仁坐在龙椅上,十二旒的玉制冕冠让他的脸被遮挡,有一种无声息的威压,下面的人看不清他的表情。

    不论是刘守,还是刘锦,亦或是刘仁,他们作为臣子都见过皇帝的样貌,不过有趣的是,这三位皇帝老爷一旦坐在龙椅上之后,再也没人看得清楚了,无论是样貌还是表情。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张承天的太监嗓依旧在喊。

    站在文官之首的丞相王猛沉默着,犹如老僧入定。

    下面的官员们沉默了一会儿,突然一个官员站了出来,“陛下,臣有本奏。”

    众人心里一惊,纷纷看去是谁,那人生的一副国字脸,颌下一层短胡须,是户部度司郎中丰方。

    户部度司,是户部三司中最重要的一司,户部度司掌管着国库的各项赋税收入和支出计算。

    另外两司则分别是民司和仓司,民司是掌管全国户籍人口数量的多少。

    仓司则是负责记录国库粮食的存储以及每年的粮食收入以及土地疆域的更迭和田地的亩数。

    同样的,吏部三司,分别是封司,考司,功司。

    封司负责记录每年全国的县级以上官员或者国家勋贵子弟的册封以及裁撤情况来记录人数。

    考司则是负责全国官员的选拔,升迁,或贬谪。

    功司则是每年国家用来查验各地官员每年的政绩功劳过错,然后根据情况来决定这些官员的仕途,但是功司只有建议权,这些官员的仕途还要考司来决定。

    礼部三司,有外司,礼司,宗司。

    外司是负责国家的外交礼仪或者接待使者。

    礼司则是负责皇家活动或观察每日天相来选定日子,比如公主皇子的嫁娶,祭奠先祖先皇。

    而宗司就存在感比较低了,他是负责宗教和门派的,比如道教,佛教这些只有官方承认记录在册的寺庙或者道观才能开门迎接香火,至于门派,我们先按下不表。

    兵部三司,武司,将司,兵司。

    武司负责国家军队的调动和后勤军械,比如发生了战事,武司就要决定从哪里抽调士兵,再从武库里拿出多少军械设备来提供给军队,敲定此次战争的士兵和后勤人数。

    步卒有多少,弓弩兵多少,骑兵,车兵,攻城器械的操控人数,后方运送物资的民夫的数量。

    将司,这个部门尤为特殊。

    因为这里面登录着国家的中级和高级的战争将领,一旦战争发生,将司将会去敲定谁主帅,谁副帅,谁先锋,谁压阵,谁左右护卫,谁中心控军。

    兵司,记录着各地军队的兵籍人数,然后根据士兵的人数上报给户部度司,让他们分发军饷。

    至于刑部三司,其实刑部只有官司和门司两司,第三个则是大理寺和宗人府,两者毫无关系但又同属于刑部第三司。

    宗人府专门负责皇室宗亲的违法情况。

    而大理寺则是处理国家勋贵的违法乱纪。

    宗人府的长官叫宗正,副手则是宗少,大理寺长官为寺卿,副手为寺中。

    官司则是处理全国大小官员或者有甚者进京告了御状,官司都要去处理。

    门司就很简单了,是完善扩展法律刑法的。

    工部三司,屯司,水司,铁司。

    屯司是来负责各地土木建造或者战前军事物资的打造,其中包括皇帝陵寝,皇家林园,皇宫修缮,官道维护,修建城墙,或者军队兵器的打造,都要由屯司来监管督造。

    水司,负责各地江河水流渠道的疏通和治理以及各地出现灾情要马上去救灾赈灾。

    铁司,专门管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还有全国矿产,盐铁丝茶等物品。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到丰方这里。

    “陛下,臣有本启奏”丰方顿了顿,拱手弯腰说到

    “户部度司,到现在六月十六日,上半年税收为四百一十二万钱,其中以汉中郡为主,税收相较于去年和前年来说少了三十二万钱,同时根据度司往年记录,汉中郡每半年税收基本在六十万钱到七十五万钱左右,从未没有过如此大幅度下降,臣怀疑此事绝不简单。”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李章明的案子基本已经定性了,丰方这么一说,整个汉中郡的官或者汉中境内的勋贵恐怕都要被查一查,现在做官的,那个经得起细查?

    作为皇帝的刘仁,双眼微眯,心中也独自诧异起来,丰方这个意思基本是要把汉中郡的官员勋贵上下尽查,借助李章明这件案子去把汉中郡的那些巴蜀派系给剪断。

    作为皇帝的刘仁已经要求严查李章明了,此时丰方在上奏赋税减少,已经相当于把李章明和整个汉中郡的上下给绑了起来,真是把皇帝给架上去了。

    “呵,这些文人,狠起来真是......”

    众人开始心里打些小九九,现在朝堂上巴蜀派的官员是占据上风的,无论是巴蜀勋贵还是巴蜀官员都在联合对抗关中勋贵和关中官员,此事一出,恐怕汉中郡的人都得完蛋!

    这丰方,到底谁指使的?在这个节骨眼上给了一刀!

    刘仁缓缓抬了抬手,“丰大人说的是,昨日李章明一事,确实要查一查了”略微停顿

    “国家勋贵,国之基石,居然做出这种事,朕为之心痛,桂万何在?”

    刑部尚书周房邾心中咯噔一下,这桂万是刑部大理寺寺卿,皇帝这是要?

    紧接着周房邾又听见了皇帝连着叫,“敖伟,武充,齐聂何在?”

    桂万,敖伟,武充,齐聂四人应声出列,周房邾知道,这三人是大理寺的官员。

    此时周房邾突然感觉有些胸闷,始终低着头不敢抬头,他感觉到有一道凌厉的目光看向了自己,把自己的头越埋越低,脸色发白,额头上的汗珠顺着掉了下来,开始气喘吁吁,紧接着一道周房邾不想听见的声音传到耳边

    “周房邾何在?”犹如晴天炸雷般让脑袋一片空白。

    “臣,在”周房邾出列不敢抬头。

    “朕问你,如有官员有意包庇,不予上奏,蒙骗天听,该如何?”平淡的声音响起。

    “凡是干系牵连者,斩,革职抄家,五服以内男子不得民籍,兵籍,女子发配教坊司......”周房邾说完,感觉口干舌燥。

    “朕再问你,李章明一事,你刑部大理寺可知晓?”此时的周房邾双腿颤抖,突然跪地,“此事臣真的不知道......”

    “你胡说!”一道声音响起,众人看去,刑部侍郎邓游突然站出来。

    “陛下,臣斗胆启奏,李章明一事,早于一月前就已经发生,期间不少弹劾奏章传到刑部大理寺,但是周房邾一直按下不发,有意包庇,还威胁臣等其他刑部官员不得泄露!”

    周房邾大怒,直接破口大骂“你个阉党!居然在陛下面前诬陷我,你莫要血口喷人!”

    邓游是巴东人,但他是阉党,他是归附于张承天的此前这种事情邓游一直处于中间地带。

    因为邓游知道,张承天不倒,他就不会倒。

    刘仁皱了皱眉,看向邓游,“可有凭证?”

    邓游点头,“臣给陛下带来了!这上面有李章明贿赂周房邾的每一笔钱,日期,多少都记得很清楚!”邓游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奏章竹简。

    周房邾脸色苍白,他颤抖的指着邓游“你....这些东西你怎么......”回应周房邾的只有邓游幸灾乐祸的眼神和嘲笑。

    张承天下去把这些东西带到了刘仁面前,刘仁看了看,“呵呵,李章明,好大的手笔”然后合上放在了一旁。

    “来人!将周房邾,桂万,敖伟,武充,齐聂五人,剥去官服,将他们收押”刘仁大手一挥,进来一群甲士将这五人拖走了。

    周房邾还想说什么,嘴巴被死死的捂住,他疯狂的扒,却扒不开,他突然看到了前面的那个男人,王猛,而王猛扭头看向他,眼神冰冷,随后五人被拉走了。

    “王丞相”刘仁高喊了一声,王猛连忙回应“臣在。”

    “李章明一事,还有汉中赋税以及大理寺刻意包庇这三件事,朕交给你办,仔细的办!”刘仁说完,看向邓游。

    “邓游,封你为监察左御史,协助王丞相处理此事。”

    “臣,遵旨”二人答应。

    “陛下,臣还有一事”宗人府宗正郑台站了出来。

    “哦?何事”刘仁饶有兴趣地看向郑台。

    “禁军统领郭子仪,其子犯罪,不同与其人,臣觉得此事应罚,但不该关押郭子仪,郭子仪忠心耿耿,如此一来,埋没人才,臣虽是宗正,但是郭子仪为人正直清廉,恪尽职守,乃大汉忠臣良将,臣斗胆,郭子仪一事,陛下三思”郑台郑重地说。

    “郑宗正说的是,臣附议”兵部尚书孙武站了出来。

    “臣附议。”

    “臣附议”......许多官员连忙附议。

    刘仁继续说,“此事有太后懿旨,朕....岂能推翻太后懿旨?这不符合礼法啊!”

    礼部尚书钱应然站出来,“臣请陛下,下中旨。”

    刘仁眼皮一跳,这个时代的中旨和历史上的意义是一样的,不过多了一点,这个中旨就是为了跳过后宫,宦官,外戚等势力专权所存在的,代表着皇帝的绝对意志,无关法律人情等。

    当然中旨本身的依靠还是皇帝的威信和皇权的强大,不然你就算要下一个中旨也没人搭理你。

    刘仁微微叹气,“朕自下中旨,太祖所立,圣谕天听,天子行想,各臣官宫不得干预,郭子仪放出,郭暧革职于家,以此警醒其家,此。”

    “臣,谨遵中旨!”下方的臣子们纷纷弯腰行礼。

    此时张承天大声喊道“陛下中旨,释放郭子仪父子!郭暧革职!”

    门口的甲士听到后连忙向前大喊,“陛下中旨,释放郭子仪父子!郭暧革职!”

    甲士们一个接一个的向前奔跑着,类似于接力赛,“陛下中旨,释放郭子仪父子!郭暧革职!”

    皇宫东西南北四门,门口的四名骑士分别见到了一名奔跑的甲士,听到后点头,竖起玄色汉字大旗,一手执马鞭,一手立大旗,宫门大开,四名骑士策动马匹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策马狂奔,口中大喊“陛下有中旨,释放郭子仪父子!郭暧革职!”

    禁狱

    一名中年人身上的布衣脏乱,头发凌乱的散落下去,但是他的眼中却散发着光芒,他一旁的一个年轻人坐在地上,一直叹气,“父亲,那小皇帝派了个太监来,也不放我们出去,这是打算干什么?”

    中年人坐在地上瞪了年轻人一眼,“休要胡言!岂能妄议君父!若不是你喝酒误事,打了公主,我们家岂能落得此等下场?如今我们父子还能活着实属不宜,叩谢天恩吧。”

    这时,两个狱卒来了,他们看向郭子仪父子,为首的一个瘦高狱卒笑着说,“郭统领,在下给您送吃的了,这是宫里特地给您爷俩准备的,二位好好享用。”

    郭子仪看向那狱卒,狱卒笑得很牵强,而且他的腿有些发抖,郭子仪皱了皱眉,“放哪儿就行了。”

    狱卒们把一壶酒和两道精美的肉菜放下就跑了,郭暧肚子已经咕咕叫了,“爹,快吃吧,我好久没吃肉了,我先吃一口”说罢一筷子就伸向肉食往自己嘴里送,郭子仪低声呵斥制止,“住嘴!饭菜不对劲!”

    郭暧愣了一下,“不,不会吧?难道有毒?”

    郭子仪仔细看了看饭菜,点点头,一脸惆怅“看来陛下还是不容我们啊……”

    “父亲,那小皇帝居然要害死我们?”郭暧双眼发红,愤怒的说。

    “唉,我就知道,皇家之事岂是那么容易就过去的……”

    那狱卒重新来了,笑容中不在有牵强,而是理直气壮,他身后跟着四名壮汉问道“郭大人,怎么还不吃啊?”

    “究竟是谁想害死我们?是皇帝吗?!”郭暧愤怒的问。

    狱卒脸色变了,“既然你们不吃,那我就不客气了!上!”

    四名壮汉直接用力压着郭子仪和郭暧,二人带着枷锁和镣铐根本没有力气反抗,然后壮汉们拿起毒酒就要往二人嘴里灌。

    就在此时,禁狱的过道里响起来了马蹄声,一声雄厚的声音响了起来“陛下中旨,释放郭子仪父子,郭暧革职!”

    狱卒和那几名壮汉脸色一变,狱卒慌忙问道“陛陛陛……陛下的中旨,咋……?”,结果一扭头,突然感到自己脖子一凉,那几名蒙面壮汉直接消失不见了,正诧异时,自己的脖子,血如泉涌。

    骑士来到禁狱后,皱着眉看了一眼死亡的狱卒,转头看向郭子仪二人便不再看了,“郭大人,陛下中旨,您二位可以出去了。”

    郭子仪父子痛哭流涕,“叩谢天恩!吾皇万岁!”

    兴汉斋

    刘仁面无表情的看着跪下的张承天,许久没说话。

    刘仁起身后向寝宫走去,走的时候对张承天说了一句“刀不错。”

    张承天久久不动,等到刘仁走后,张承天突然瘫软在地,大口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