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复兴大明:从表妹做女皇开始 » 第十三章:练兵

第十三章:练兵

    看着刘之榦的人逃走,邓知府才松了一口气,拱手说道:“多谢世子!若非殿下出手,我等还真不知如何收场!”

    “邓大人!您对待这些小人未免太客气了!”丁文明有些不满。

    “丁大人!那刘总兵是你顶头上司,你得罪了他!万一日后被他调遣使坏,那可如何是好!宁可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啊!”邓藩锡解释着。

    “今天的仇算是结上了!”王维新在边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事已至此,邓大人应立即收集那刘泽清的罪状,到时候配合范大人参他一本,把他彻底参倒!”

    “建虏一走,朝廷的文书估计就要到了!但愿范大人在京城中能把事情告诉皇上!”邓藩锡有些无奈的摇摇头,“我邓某人甲戌年进士,熟读圣贤之书,向来不齿于朝堂攻讦,实不想将精力放在这些内耗上啊!”

    说完这句话,知府向朱弘㭕拱了拱手,摇摇头离去了。

    “这邓大人哪里都好,就是有些迂腐啊!”王维新站在世子身旁小声的说。

    “这世间必须有迂腐的人,正是他们,才有了理想的坚持,让很多难事变成了现实!”朱弘㭕说。

    “你们几个读书人在这里打什么哑谜呢?”刚刚收拢兵卒的丁文明看二人喃喃自语,也凑了进来。

    “丁大人!这些收缴的盔甲刀枪赶紧充实到府库中去吧!建奴虽然暂时离去,但我听说那闯贼几月前已破朱仙镇,说不定什么兵指山东,到时候免不了又是一场大战啊!”朱弘㭕指着地上这几百幅质量不错的装备说道。

    “这些刀枪装备,我们可不可以来装备兖州乡兵?”李昌期建议。

    “怎么不可以?监军大人就在这里,他同意了自然就可以!至少我兖州可以将前段时间折损的士卒补充完毕,您说是不是?监军大人?”丁文明的目光中有些兴奋,任何一个武将都希望自己麾下多多益善。

    “这个?阵亡名册已经都报上去了啊!”王维新有些犹豫。

    “依我看,这些收缴的装备,就先以兖州义勇的名义进行招募,同时还可以妥善安置灾民!”朱弘㭕提议道。

    “殿下?您不是想?”王维新一句话到嘴边没有说出来,李昌期和丁文明也都盯住了世子。

    有明一代,对藩王权力的限制已经在官僚层达成了共识,朱弘㭕也意识到,自己这个建议有些操之过急了。

    “殿下可还记得废唐王?”王维新把话说出来了。

    这位废唐王朱聿键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身份多次转换,曾是被囚的王孙、有作为的藩王、圈禁的庶人、后来的隆武皇帝。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还是正面为主,曾说他“宽明恭俭,亲亲尊士,循良爱民”。

    就是这样一位藩王,他在崇祯九年阿济格率兵攻打北直隶时,未经京城允许擅自率军北上勤王,行至裕州时被皇帝勒令返回,接下来废为庶人,关进了凤阳皇室监狱,被守灵太监百般折辱差点丧命,直到崇祯十六年才放出。

    有时候传统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此时朝廷内忧外患,可从皇帝到百姓,谁也没有想过大明帝国只有不到两年寿命了。所以朱弘㭕必须走迂回路线了,哪怕不能掌握军队,也要自己的治军思想放进去。

    “各位大人提醒的是,我这里僭越了!我听说过本朝戚继光将军练兵时写了两本书,分别是《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适逢建奴扣关、闯贼作乱,我们应效仿戚将军,练就一支精兵度眼前难关。”朱弘㭕向王维新、丁文明说道。

    “这兵书我也听说过,当年戚家军战无不胜,练兵之法也流传甚广,可是过了七八十年,不知道兖州城中是否还能找到?”王维新的担心不无道理,虽然在宋代就由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由于活字印刷有墨迹附着不牢、字模易损等缺点,所以一直到明清代民间刊书仍以雕版为主。

    雕版的缺点就是印了几千册后,木版的质量急剧下降,所以古书都刊印不多,虽然《练兵实纪》在万历年间和天启年间都有过刊印,此时也不易寻找。

    “王大人,丁将军!我记得鲁王府上曾经有过,但是现在不知道哪里去了,我愿按记忆将其写出来,然后供丁将军参阅。”

    “哎!我说监军大人,世子写写兵法,来给我这里做做指导,不算违规吧!”丁文明推了王维新一下。

    “按大明律!世子只要在封地,都不算违规违制!”推官李昌期又摆出了他熟悉的法律知识。

    “既然如此,那就有劳世子了!”监军官终于露出了笑脸。

    朱弘㭕长舒一口气,想法终于达成了,只要能参与兵员选拔和士卒操练,就能将四百多年后的治军思想带到明末,也只有拥有超越时代的部队,才能实现北拒建奴,西讨闯贼的目的。

    兵员他已经想好了,就从兖州城内家室清白的市民和周围有家室的农民中选择,在中国古代最强的汉朝、唐朝,精锐部队在招募士卒时,都会优先选择“六郡”和“关中良家子”,这些良家子弟纪律性更强,有着超过其他群体的荣誉感。

    身份所限,他还不能亲自去甄选兵卒,不然一句收买人心,就够皇帝杀他几遍了,所以他认认真真的坐在屋里写起了兵书。

    没有了前世的互联网的拷贝粘贴,仅凭记忆来写“练兵之法”还真是很有难度,开始他想着有个十天半个月也就写完了,结果越写越发现知识储备太不系统,著书立说可真是费老劲了。

    整个正月他都把自己关在房门中奋笔疾书,幸好大战过后的兖州城也没有了往年的烟花爆竹,走动于达官贵人间的宴会也少了很多。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二月下旬,朱弘㭕三修三改后终于完成了带有自己建军思想的“练兵之法”。

    三月初一,在自己穿越过来整整四个月的时候,他将誊录好的“练兵之法”送到府衙后,想着再和丁文明聊几句,就见管家急匆匆的跑来,边跑边喊,“殿下!殿下!王爷让您赶紧回去,长史大人回来了!”

    什么?长史回来了?

    史书对于鲁王府长史俞起蛟的记载只有短短几句话,说他在兖州城破后带着全家自尽殉国,眼前这位“俞大人”,就是当时宗人府派驻在藩王府的典狱长,用来替中央政府监视鲁王一家是否有任何过分举动的人,他的返回,不知是福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