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复兴大明:从表妹做女皇开始 » 第十四章:长史来访

第十四章:长史来访

    这位长史俞大人并不像朱弘㭕担心的那样,趾高气昂、颐指气使,在王府的大厅中,他以臣下之礼,礼毕后恭恭敬敬汇报起京城之行。

    他说兖州之事在京城已掀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范淑泰范返回,将击毙科布梭的壮举告诉大家后,阴沉着脸的崇祯对着首辅周延儒评了一句“衮衮诸公车马尘,不如朱家一小儿!”

    这句话一下子得罪了朝堂上的文臣武将,大家纷纷拿出各种祖制来议论此事,最后竟然气得皇帝拂袖而去。

    听完俞大人的述说,鲁王喜忧参半,喜得是皇帝开心,忧的是朝堂上那些人的嘴,不知道这些日子都嚼了什么舌头。

    夜里世子正翻阅着吴庆英给自己撰写的火器制造计划,青衣小厮来报,长史俞大人求见。

    朱弘㭕吓了一跳,长史来见能有什么好事儿吗?

    正让婢女给自己换正装的时候,那位俞先生已经推门进来了。

    “下官俞起蛟深夜来访,还请世子恕罪!”俞先生未着官服,而是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青灰色文士长衫,手持一个草黄色的葫芦。

    “俞大人深夜来访,本世子诚惶诚恐。”朱弘㭕恭恭敬敬的拱起手来。

    “世子不必多礼!俞某人不过想和世子喝点小酒而已。”说着俞起蛟晃了晃自己手里的葫芦,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

    他也不客气,直接坐到了桌子旁,从桌上取了两个茶杯,咕嘟咕嘟的将酒倒了进来,然后招手让朱弘㭕也坐过来。

    朱弘㭕见状,也不再迟疑,大大方方的坐在他的面前,挥手让侍女小厮出去后带上房门。

    “俞先生!这酒不错啊!”

    “街边薄酒,难入世子之口!只不过此间无处去寻杜康佳酿,只好委屈世子了!”

    “哈哈哈!”朱弘㭕一口将茶杯中酒全部下肚,“这些日战火纷飞,能有这薄酒已经不错了,我再来一杯!”说着便自己倒酒。

    “世子,我在京城时!去了趟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

    一听姚广孝的名字,朱弘㭕警觉起来了,民间传说中的姚广孝有通天之能,整个大明朝只有宰相刘伯温能镇住他,刘伯温死后,他辅佐燕王朱棣造反,最终夺了建文帝的天下,也创下了二十四史中唯一的纪录——大统一王朝中藩王造反成功。

    这俞起蛟想干什么?要提醒自己不要造次?还是其他的?

    看到世子的神情变幻,俞起蛟不慌不忙的给自己也倒了一杯酒,慢慢说了起来。

    “世子!俞某今年四十六岁,进士后做王府长史已经八年!如果不出意外,致仕前也不会有任何变化。”

    这番话让少年想起来了,明朝的王府长史是一个很尴尬的官职,虽然是京城派往地方监视藩王的官职,可是由于他们远离京城,仅凭有限的述职很难让宗人府真正放心,所以进士出身的读书人,一旦被选作王府长史,政治生命也就到头了,子侄辈的上限也不过就是一富家翁而已。

    这让很多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的读书人非常不满,都是天子门生,同年们可以一级一级为州府长官为内阁重臣,自己却一辈子干着这不受待见的活儿,心里没气是不可能的,所以到了明朝后期,由于进士们不愿意去王府为官,有时候只能找举人甚至秀才去充当。

    这俞起蛟本来以为自己一辈子就要在王府终老了,结果这个出奇的世子,竟然让他有了超越旁人的想法。

    “俞先生!这酒虽薄,可也醉人啊!不如我让人送您回房!”朱弘㭕还是保持了一点戒备。

    “世子可是怀疑我俞某人的诚意?”长史大人将酒葫芦放在桌子之上,起身就要给世子下跪。

    “长史大人?”朱弘㭕一下子扶住俞起蛟,虽然穿越过来已经一段时间了,可是他还是不习惯比自己大三十岁的人动不动就跪到自己面前。

    对方显然误解了意思,以为自己还是没法取信于人。

    “世子殿下!我这长史身份,确实……”俞起蛟跪到半截,是跪也不是起来也不是。

    “俞大人!请起来说话,我并非怀疑您什么?只是深夜饮酒,还是坐在一起通心而论的妙!”

    “世子殿下!”

    “俞大人,荣国恭靖公一事,切莫再提!我前些日冲上城头,真的是担心这城中百姓!”朱弘㭕情绪平和,盯着对方说道。

    “世子仁义!是俞某人浅薄孟浪了!不过我愿替世子排忧,让您能放手去做您希望的事情!”

    “多谢俞大人!”朱弘㭕举起茶杯中酒,邀请对方共饮。

    “干!”俞大人碰杯后一口喝下,“世子!宗人府要您进京,有些准备还是要做的!”

    “愿听大人指导!”

    “我大明但凡涉及祖制,必然会困难重重!朝堂之上,很多人就此上书,要求圣上按唐王之事惩处殿下。”

    想起唐王之事,朱弘㭕也有几分郁闷,明明一心为公,却遭受了七年牢狱之苦,几近丧命。自己是决不允许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的,影响性命事小,耽误了华夏复兴大业,那可是真的太可惜了。

    “俞大人自京城而回,你对大势判断如何?”

    “世子!我大明朝任何事情对错无所谓,无非就是皇上的想法!所以最终谁能占得上风,全凭圣上一句话。”

    朱弘㭕心想,这还用你说,问题是,崇祯是中国古代上出了名的多疑且刚愎的皇帝,他最讨厌的就是别人染指他的权力,所以藩王一事,还真是他的逆鳞。

    “世子,现在朝中范淑泰大人全力挺你!但是内阁首辅周大人却主张对您严惩。这范大人同周大人比起来,可谓萤烛较之皓月啊!”

    少年想起来了,这个周大人就是周延儒,是刘泽清在朝中的后台,明史称他“怀私植党,误国覆邦”,后来被列入《奸臣传》。

    “俞大人!既然如此?那朝廷为何不像对待唐王叔一般,一纸文书将我打入凤阳大牢,干嘛又让我进京呢?”

    俞起蛟站起身来,拱手正色道:“这正是世子的一线生机所在!我在宗人府等候之时,听有内侍传言说,圣上本人对朱家少年心存好奇,想要见上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