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复兴大明:从表妹做女皇开始 » 第十章:运河封地

第十章:运河封地

    圣旨过后,朱弘㭕就再也不能被称为世子了,甚至是否能叫他王子都有人泛起了嘀咕,最后朱以派拍板,说你们既然这么多担心,那就全府上下统一叫他为公子,再怎么说这也是我亲儿子,只要我没死,谁也不能在王府内欺负他。

    傍晚时刻,鲁王拦住了着急回营的儿子,说有些天大的事情要告诉他。

    全家会议上,除了朱弘㭕敢摇头摆尾外,郭氏以及几个王弟都安安静静的一声不吭,少年耐着性子听完了父亲的话,原来不外乎是要他抓紧在兖州范围内找一块土地,趁着他鲁王说话还好使时,把自己的封地弄明白了,也好有块铁杆庄稼来种。

    “父王?您说完了?”朱弘㭕哑然失笑,他心想父王您怎么还没有看清楚当下的局势呢?大明朝眼看都要不保,自己的封地怕更是镜花水月。

    就在少年要转身离去的时候,朱以派一把抓住儿子的手,说传旨天使仍在府中做客,要拜见完他们再走。

    好吧,他只好再陪一陪。

    来到传旨太监那里,朱以派先送上了几样精致的礼物,又向他们告知说,自己儿子已经被贬为镇国将军,所以希望他们和樊大人那里通融一下,帮忙将给自己儿子讨封地的请求带回京城去。

    看在礼物的份上,两位太监表示没有问题。

    这时鲁王才拿出了一份早已拟好的谢恩文书,里面首先写了感谢京城的皇恩浩荡,最后写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说鲁王庄上土地经过多年分封,每个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先王子弟已经繁衍无数,所以希望朝廷能给新晋镇国大将军再独立审批一块土地,而且说了这块土地面积不大,风水也很一般,名字更加普通,不过之前王府在那里有点茶点营生,赚些运河上南来北往客人的茶钱而已,这块地方叫做三棵树。

    三棵树?朱弘㭕听着这个地方怎么这么熟呢?

    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前些日子王维新给自己批的那块,现在用于建造运河军港的地方,不正是叫三棵树吗?

    自己又小看这位父王了,他在后面看着这位扭着胖胖的身子,和两位太监点头哈腰的中年人,不禁眼泪湿润了双目,不管怎么说,他对自己的父爱是真真挚挚的,也许他不理解自己长远的用意,但是他还是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自己把前面的道路铺平。

    这一夜朱弘㭕是在王府住的,鲁王和母妃郭氏看着连日练兵被晒得黑乎乎的儿子满脸心疼,虽然郭氏对着他还有些拘谨,但是眼中流露出来的母爱却是真的,也许她真的以为儿子只是长大了。

    第二天一早传旨太监去了樊吉人那里,那樊大人初来乍到,听说鲁王想要运河边开茶铺的一块地后,鄙夷着说这群王爷鼠目寸光,国家有难还不忘蝇头小利,但还是大笔一挥在王府的请恩文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鲁王这才放下心,到目前为止,除了这块济宁的飞地,儿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鲁王府封地上,只要没有扯旗造反,那樊吉人也说不出什么来,何况儿子更有一个卫的编制。

    第三天少年返回了军营,雷特等人一早就等着他的到来。

    原来雷特练兵心切,连夜制定了一份练兵计划,准备先以自己的三十名火枪手作为基层军官,招募三个方阵的兵源开始训练,同时他又安排了女儿海伦娜前往扬州联络海商,准备从澳门购进一批可以武装三个方阵的佛郎机炮和火枪,但是所耗银钱有点大,所以等着王子的审批。

    “什么?要十万两白银?”朱弘㭕倒抽一口凉气,经过他的盘点,鲁王府的全部家当也不过二十多万两白银,前期自己已经折腾掉了几两白银了,这下是要将家底掏空啊!

    他没法向父亲张嘴要这些钱了,他向雷特表示歉意,说四万两白银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别说鲁王府,恐怕是京师的皇帝,这会儿也不可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

    雷特摊手表示遗憾,但是他也理解没钱的苦衷,又拿出了自己准备的方案二,就是火绳枪一定要从澳门购入,一万两。

    少年内心算了一下,按大明名将李化龙在《平播全书》记载,一支火铳七钱银子,澳门的火绳枪加价十倍,再有运费和其他成本,一万两确实可以买七八百支,够三个莫里斯方阵用了吧。

    火炮就从大明国国内购买,大将军炮每门十二两,灭虏炮每门五两。就算加价十倍,一百门大炮七八千两也够了,就可以让国内黑心商人,将其他总兵的炮,走私到兖州城来。

    这个价格好像也差不多,按《明宗实录》和《后督师奏疏》记载,这两种大炮确实是这个价;不过大明名臣徐光启也曾在奏折中给出过一个价格,就是大弗朗机炮每门一千两。这种炮估计就是吴庆英从登州带回来的那种在陆上只能作为要塞炮的舰炮,自己暂时还不需要。

    按这么算下来,应该四万两白银左右就能将这些事情办好。而且不是一次性花费出去,就让海伦娜先前往扬州探探情况。

    朱弘㭕同意了这一点,但是他表示希望吴庆英同去,第一是吴庆英本人办事能力就很强,第二他作为东郊学子,属于自己阵营内对火器了解最深的人,希望他去扬州好好见识一下,如果有机会寻觅到西洋火器工匠,请回兖州时最好的。

    招兵之事不是红毛老汉所长,所以这件事又落在了俞起蛟手里,朱弘㭕还是要抓紧训练出一两个千户的野战步兵,好在李闯贼进北京的时候,将皇帝救回兖州,这样就不会出现历史上南明互不相服的内耗。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自己手下这一千人已经能够穿着盔甲完成十里地的奔袭了。

    这是在军营,如果是出门作战,这一千战兵说什么也还得有一千辅兵伺候,不说别的,就是辎重运输、扎营做饭、兵甲保养这些最基本的动作,一千辅助人员都是最基本的了。

    这一千人怎么办?花钱招募?

    这时候他突然想到了史书中记载,清代乾隆朝向西北用兵之时,开始这些后勤都由朝廷完成,结果损耗严重,后来将这些事情外包给山西商人后,不但花费更少,士兵所得到的的给养还更充足了,所以才能最终平等准格尔等部,完成王朝的真正大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