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复兴大明:从表妹做女皇开始 » 第五章:雷霆手段

第五章:雷霆手段

    李昌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镇国大将军为什么突然就高兴起来了,但是作为推官的他,并没有多问,依依不舍的将少年送出了城。

    第二天一早,少年告诉俞起蛟,从今天开始,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士卒每天吃上一顿肉食,标准是每人至少有半个巴掌那么大的肉块,如果有可能,猪肝更好。

    这是他盘算了一个晚上的结果,对方有了红娘子这一悍将,恐怕战斗不会太过顺利,如果几万青壮年在名将的带领下有效排兵布阵,哪怕训练水平相差很多,也能够通过数量优势弥补不足,这也是古代名将们常用的打法,所以自己必须尽快扩大单兵能力。

    他想起来中古世代,百姓由于维生素A的缺乏,普遍都会患上夜盲症这一顽疾。而有效治疗夜盲症的方式,就是进食动物性食品,所以自己准备在短期内,让士兵恶补动物性食品,到时候在夜战中打败红娘子和她的悍卒们。

    布置完这一切,他骑上快马向济宁州赶去,他要和张世臣商量一下劳动力消化的问题,樊吉人已经做了古代官府能做的所有事情,所以他必须找一条重商主义的近代道路,彻底解决眼前这个难题。

    张世臣对王子的到来显得受宠若惊,他没有大张旗鼓的搞什么接待,而是一边带着他参观自己的产业,一边商量对策。

    “没有地方能同时消化这么多劳动力啊!除非打包将人口贩卖到辽东去!”张世臣无奈的说道。

    “如果将他们分开安置呢?”少年提出,“将他们的同乡打乱,如有必要,甚至可以将父子家庭打乱,分别安置到别处,是不是就可以了?”

    “这样的话,那我们?我们不就和建虏一样了,随便什么样的人就抓起来促成了一堆儿。”张世臣压低了声音。

    “没办法!二十万人聚在一起,在饥饿的威胁下随时会哗变叛乱。本来他们就是造反的贼兵,我们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的招数,至少还保留着他们的性命。”朱弘㭕长呼一口气,这几句反人性的话耗损了他很多气力。

    “至少保留了他们的性命!”张世臣在边上低头拱手说道,“大将军仁义,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这些举动,还是由小人来完成吧,小人保证,一个月后,整个运河上的人口贩子都会带着口粮出现在济宁的。”

    “张员外辛苦!还替本将军担当了这份骂名!”朱弘㭕也低头回礼。

    “将军!小人常年打拼在生意场,深知这从商或者做工,远比这耕作要辛苦的多!”张世臣叹道,“那种地之人尚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日同妻儿相见!可是这从商或做工,离家千里是家常便饭,又有多少行商之人客死他乡呢!”

    说着他又给少年鞠了一躬,“大将军看得起我们商人,这些让人妻离子散的事情,就算在我头上吧!”

    听到这句话,朱弘㭕不禁为他那见识吓了一跳。在世界历史上,直到资本主义出现二百年后,法国军官才发现新兵入伍的身高标准竟然比之前下降了很多。

    他们进一步研究身高下降原因,最终发现竟然在生产力大幅度提升的资本社会,百姓的生活反而更坏了,很多英法儿童从3岁就开始工作,人们的睡眠时间也比农业时代要少了很多,营养不良的比例也高于农业时代,最终导致全民生活质量的下降,进而引起新兵身高下降。

    这张世臣凭借自己的经验,在内陆的运河边就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打破平静的田园生活颇为残酷,可为了华夏文明不错过地理大发现,不再重复自己那个时空的惨剧,必须迈出这一步,用现在的小付出避免未来的大牺牲。

    “我替兖州军民谢谢张员外!”临走时候朱弘㭕认认真真的给他作了一个长揖。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世臣的商号为了能够完成运粮的任务,竟然在鲁王护卫军营外开了一片市场,开始市场上只有军粮和军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竟然出现了更多的东西,甚至听说那份《张世臣买地书》,也被逐步拆分归类,将曹州的土地优惠券倒卖给了其他商人,甚至田产还按照距离城池河流的远近分为几级,不同价格标记进行出卖。

    “这张世臣牛啊!在四百年前自发研究出了炒楼花这种空手套白狼的金融方法!”在兖州其他军民都在喝小米粥的时候,护卫营中居然每天飘出来肉香,这就是商人的力量。

    十一月下旬,好消息从曹州传来,王世英连续三天击溃贼军,俘获贼兵数千。

    兖州府为之振奋,文官们也开始改变了看法,原来不止是鲁王一家会打仗,这王世英儒生出身,不是也打的蛮好的,看来圣上确实没有必要非要给王子一众护卫军编制。

    连樊吉人也在官袍外穿上了铠甲,腰挂佩剑一副戎装岁月的模样。为了应对后面的局势,他更加催促属下去走访各个州县,向知州县令们施压,让他们更多的能够筹备粮食。

    就在这时,张源匆匆赶到大营,见到朱弘㭕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大将军,我听战报说,王世英王大人追击贼兵,已经杀出山东,向东明方向进兵?”

    “州府的战报是这么说的,有什么问题吗?”朱弘㭕心中咯噔一下,他似乎从张源眼中看到了某种危险。

    “启禀大将军,我去过东明一带,那是黄泛区!”

    “黄泛区?那又怎么样?”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人,他实在不理解黄泛区有什么特别。

    “那里虽然是平原,但是水泊遍布,到处有着一人多高的芦苇塘,一句话,是一个打埋伏的好地方!”

    “啊!”朱弘㭕大惊失色,他一下想起来了二百多年后同样在曹州附近,同样是黄泛区,一个剿灭农民军的无敌战将,掉进埋伏圈后被一无名小卒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