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轼语 » 第三百一十五章 苏迈赴任

第三百一十五章 苏迈赴任

    返程途中,苏轼对苏迈道:“维康,你觉得凡事没有眼见耳闻,就臆断其有无,可以这样吗?”

    苏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当然不行。”

    苏轼道:“士大夫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因此无法得知,而渔工水师虽然知道声音来源却不能记载于文字而向外传播。能写的不来,知道的不能写,这就是石钟山命名由来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然而见识浅陋者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壁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还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岂不好笑。”说到此,突然一本正经地看着苏迈,道,“维康,为官一任,当秉承实事求是,切不可因事务繁琐而不探究真相,造成无妄之灾。”

    苏迈点点头,道:“我明白,我会以爹为榜样,做一个忠君爱民的好官。”

    苏轼哑然失笑,道:“我有什么好做榜样的,都混成这样了。”

    苏迈道:“不,我一直以爹为傲。爹为官以来,徐州抗洪、密州救灾等爱民之事不胜枚举。爹在每一处任所为百姓做的事,我都看在眼里,就连我们身处黄州,穷困潦倒、自顾不暇之时,爹还一心为民,难道这还不足以作为我的榜样吗?”

    苏轼笑道:“被你这么一说,爹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苏迈道:“事实如此。”

    苏轼道:“爹这辈子就这样了,你一定莫忘今日之言,努力做一个为民造福的好官。”

    苏迈用尽全身力气说了声:“好!”

    翌日。

    苏轼一家人吃了早饭,准备上路。王闰之、王朝云泪眼婆娑地看着苏迈,此地前往汝州和德兴县的道路不通,该分道扬镳了。苏轼拿出一方砚台递给苏迈,道:“这个给你。我昨晚在背面刻了一首诗。”

    苏轼翻过砚台,见上面写着一首小诗: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苏轼语重心长地说道:“维康,这首诗是为父对你的嘱咐。为官一任,遇事努力探求真相,进取而不忘思危,治财而不吝惜给予,书写狱词而不忘留人一线生机。”

    苏迈道:“我一定会谨记爹的教诲,做个尽职尽责、体恤百姓的好官。”

    苏轼满意地点点头,对阿文道:“路上照顾好维康。”

    阿文道:“官人放心,阿文会照顾好小官人的。”

    年幼的苏箪突然甩开王闰之的手,跑到苏迈身边,一把抱住苏迈的腿,哭泣道:“箪儿要和爹爹一起走,爹爹不要丢下箪儿!”

    苏迈蹲下身子,平视苏箪,道:“爹爹没有丢下箪儿,等爹把那边安顿好了,再派人接箪儿,可好?”

    苏箪抽泣道:“那你什么时候来接我?”

    苏迈轻拭苏箪脸上挂着的泪珠,柔声道:“爹也不清楚,但爹保证一定会尽快来接箪儿。箪儿一定要听祖父、祖母的话,好好读书,知道吗?”

    苏箪极不情愿地点点头。苏迈将苏箪抱入怀中,轻拍其背,然后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小晴,道:“箪儿以后就拜托你照顾了。”

    小晴道:“官人放心,我会照顾好小官人的,等你那边安排妥当,我就带箪儿过去。”

    苏迈点点头,道:“好。”

    大家相互嘱咐许久,苏迈含泪策马而去,远处传来苏箪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江宁府。

    苏轼等人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江宁,由于天气燥热,一路舟车劳顿,苏轼、王闰之、苏遁三人全病了,王朝云看着怀中哇哇啼哭的苏遁心痛不已。船只缓缓向岸边靠近,苏轼对王闰之道:“待会儿去城里找个住处,再去请个大夫给你和遁儿看一下病,我们多停留几日,等大家病好了再上路。”说完咳嗽了起来。

    王闰之道:“我看你也病的不轻,等会儿进城就别会朋友了。”

    苏迨道:“感觉爹的朋友遍天下,走哪儿都能碰到。”

    王朝云笑道:“你爹这贪玩的性子,朋友能少了?走哪儿玩哪儿,我看这大宋的国土早晚被你爹玩个遍。”

    苏轼大笑起来,道:“有朋,有酒……”然后直视王朝云,“有知己,再踏遍大好河山,恣意纵情,吟诗作赋,才对得起此生啊!”

    王朝云噗嗤一笑,道:“贪玩被你说得这么有意义,我竟无言以对。”

    苏轼脸上挂笑,缓步走出船舱,站在甲板上等待船只停靠岸边。

    岸边一人正欲乘舟离去,忽见旁边另一艘船只即将靠岸,一个熟悉的身影从船舱走了出来。一人指着伫立船头之人,道:“你看那船头之人,像不像苏子瞻?”

    另一人道:“我没见过啊!”

    “你咋没见过,家里不是有张他的画像吗?”

    “哦,你这么说还真像。你兄长好像特别仰慕苏子瞻,不知从而弄来了一张他的画像,挂在家里。苏子瞻怎么来江宁了?”

    “大概是沿途休息吧,我听我兄长说官家改派他去汝州。”

    “哪不能休息,非要在此,他不知道荆国公致仕以后退居此地吗?”(王安石致仕后被封为荆国公)

    “荆国公退居此地之事尽人皆知,苏子瞻不可能不知道。”

    “那他还来,他们不是宿敌吗,不小心碰到岂不尴尬。”

    “苏子瞻心胸开阔,岂会介意这些。好了,你快点上船吧,我就不多送了。”

    “我看你是急着回去告诉你兄长苏子瞻来了吧。”

    那人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道:“兄长素来仰慕苏子瞻,只可惜无缘得见。我得赶在苏子瞻离开之前抓紧告知兄长让他去拜会一番,以了夙愿。”

    不少江边认识苏轼的人见苏轼所乘船只停泊岸边,纷纷回去报信。

    城东门外有座半山园,是王安石的宅邸。王安石年初大病一场,对很多事都看淡了,打算将此园改为寺庙,以积善德,并由宋神宗亲自命名“报宁禅寺”。这几天一家人都在收拾行李,打算举家搬入城内的一座小型宅邸。

    王安石正在书斋整理书籍,忽然书童阿七来报:“官人,苏子瞻来江宁了。”

    “啪”的一声,王安石手中的书坠落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