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激荡年代之盛世农场 » 第二百八章 真正上市需要一个主业来链接

第二百八章 真正上市需要一个主业来链接

    程兆邻还跟他们讲了那些上市公司做多元化的都死的很快。无论是大型民营企业,还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盲目选择多元化目标行业、投机心理太强、缺乏整体资源布局等问题,不仅没有能够壮大企业,甚至严重危及原有主业。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真正面临多元化发展机遇时,需要“谋定而后动”。所谓“谋定”,就是除了借助领导人或管理团队的洞察力,还要依靠一个系统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框架做出判断和选择。

    “是啊!我们做食用菌种植搞得好好的,听了老沈那句养猪很赚钱徐总心动了。这下食用菌主业丢了,养殖业没有做起来。”李明新对这个事情最知情。当时给汽车研究院食堂配送,猪肉占了每天采购的40%,铮华农业没赚到这个钱,只拿到一点蔬菜的钱。每月几万的净利润还是很可观,所以徐总想卖猪肉。

    “徐总是有情怀的老板,他要做是做最好的产品。市面上那些猪肉品质太差,他自己都不吃更不好送给客户了。我们闯入养殖领域很偶然,徐总他们事务所接手了一个诈骗的案件。西川一家养殖企业骗了黄菊花的钱。黄菊花没钱还,徐总出于好心接管了这个养殖场。砸进去400万搞设施,更换种猪,聘请员工。刚开始搞还在分钱,后来人心不和黄菊花走了。让徐勇去管哪里管的好嘛!他什么都不懂,徐总还说他不争气。”

    “徐勇读书不多,部队出来没有什么技能。虽然挂了几家公司的法人,但是没有参与公司的实际经营。很多事情缺少个人判断,典型一个事后军师。”

    “我们的全产业估计行不通,自己什么都做,其实什么都做不好。”田语熙终于大胆承认了这个事实。

    徐妮娜把公司员工总结的亏损原因及建议发给他们看。

    “正如公司同事总结的亏损原因无外乎这些。

    一.采购环节,受限于公司资金及资源,我们并不完全掌握生猪源头,生猪采购每公斤要比同行业平均水平高1-2元;部位肉(主要是畅销高价部位)每公斤高2-4元;议价能力不强,采购挑选单一,没有专人现场选猪,每次肥瘦不均衡,造成我们进货成本过高,压榨我们的毛利。

    二.生鲜分割损耗大,包装折秤白条猪肉到分割部位肉损耗15%-30%,隐形的摊高销售成本,所以看起来我们从活猪到销售终端翻倍(生猪7元一斤,销售均价28元一斤)销售,实际上到终端我们毛利30%,扣点之后只有11%-17%,销售工资及后台费用摊销之后还在亏损。

    三.退货处理难度大没有变现渠道,自己加工成香肠腊肉成本高,销售不畅。

    四.销售平台太小,不足以撑起目前公司运转。目前屠场销售收入很少,屠场运营入不敷出;大客户拓展不利,销售渠道集中在重百新世纪,一切后台围着商超转,投入大量资金效果不理想。

    五.宣传力度太小,除了电商部邀请电视台拍摄,其他宣传没有亮点,更谈不上拉动销售;

    六.沟通成本和人力成本是公司发展的最大成本。虽然公司成立十年多,但是人来人往最终沉淀下来的人寥寥无几。创始人及其家人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在奋斗,人员更替频繁,团队始终不能形成合力,部门设置随意,沟通成本高。在销售上不去的时候,人力资源成了最大的负担,每月销售不足百万的生鲜部门人员配置达到100人。

    七.财务部门,忙于应付处理事后事务,没时间思考如何扭亏。

    八.决策失误,投资盲目。公司经过太多错误决策,做事太随意。

    九.缺少专一专注的工匠精神,网撒的太大,资金回报率太差,导致投资撒胡椒面,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

    十.缺少能够分担公司发展重任的合伙人,团队执行力不强,贻误商机。

    鉴于以上原因,扭转公司亏损对策如下:

    1.采购环节,给予资金倾斜,提升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增加人手现场看货采购,避免屠宰分割的时候吃哑巴亏;

    2.提升分割技能及保鲜水平,降低分割环节的损耗;必要的时候采购部位肉要扣掉一部分水份;

    3.加大商超促销,减少退货;可以依托销售员人际关系,降价处理产品。

    4.既有商超渠道,要继续做大平台,做优品牌;大客户需要拓展新业务,增加对新业态新产品的投入力度,鼓励有业务渠道的新人入列公司带动销售。避免新人数月不开张,拿完保底就走人的尴尬。

    5.营销方式要改变,仅仅依靠朋友圈营销,影响力有限,我们推出的未必是别人需要的。推行全方位,无死角营销。比如新闻营销,广告宣传,新媒体广告投放,软文撰写。

    6.继续推动部门整合,减少内耗,降低沟通成本。能者上,庸者下。让有担当的人脱颖而出给予重用;大部制运作,建议为生猪屠宰,分割,销售的事务归生鲜事业部统管;电商,深加工,休闲食品研发销售归休闲食品事业部管辖;采购部,财务部,行政部归公司领导直管。”

    “我看这些建议非常可行,跟前几天徐总找程兆邻谈话的思想不谋而合啊!”李明新看着这份建议书很有感触。

    “这份建议书就是我让他整理出来的!”徐妮娜告诉了他实情。

    “未来一年,将是铮华农业很难过的一年。大环境不好,我们也不能独善其身。徐总很早有这个忧患意识,现在调整公司战略是对的。与其全面布局,不如握紧拳头,做精做细某一点。”

    “钟华能力不行,他没办法领导整个商超板块的人。只能去外面招聘了。”李明新他不看好这个人。

    “李总,你兼任这个职位算了撒!公司再去花钱招聘,搞不到三天半又跑了。我来铮华农业这几年看到这个现象很明显。高管留不住,哪怕给的待遇不低他们也搞几下就走了。根本没有融入我们的团队。”田语熙说的头头是道,她是大公司过来的,还是MBA毕业。

    “田总,你的心融进我们公司没有嘛!”李明新问她,她是公司的合伙人多数时候她在做证券公司的业务。只是开会的时候来一下,平时管理都是于光霞在负责。问她心在不在这里,决定着未来公司能否上市的命运。

    “我的心就在公司啊!证券公司的事情我还没做完,那个大项目做下来可以赚六百多万。我不想这么放弃了,跟了两年了。铮华农业能盈利了,我也希望自己过来全身心做事。创业不能当翘脚老板,老板必须身体力行才行。”

    “你明白就好,当初徐总全力管理这边的时候,富硒大米这个项目赚回我们3年的土地费,食用菌项目一直没有亏过。突然转包给农户,他们赚钱了,公司象征性收了一点钱。”李明新作为公司老人,最清楚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