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那女子 » 第173章 江乙

第173章 江乙

    江乙,也呼做江一,在楚国宣王时为官,魏国人据说籍贯是古江国,后楚灭江国,江人北迁,遂为江姓。江乙仕楚。楚令尹昭奚恤因功封于江国故地,身为江国后裔的江乙难免对故国有依恋心,对于封在故国土地上的令尹昭奚恤,江乙免不了常常揶揄之。其为人言谈善譬喻,听来有趣,多道理,亦有所指,所指昭奚恤也。

    当然,江乙并不是奸臣,虽然对昭奚恤常讥讽,并无陷害之意,只是图一个口惠,过一把嘴瘾而已,算是一个机智、圆滑、能洞察世事人心的书生。“狐假虎威”这个寓言故事就是江乙的原创,来讽刺昭奚恤,实际上是来安慰楚宣王的,昭奚恤也并没有狐假虎威的去欺压官员百姓,谋一己之私,这个倒没有。因为昭奚恤国内外名望很大,宣王有点吃醋不爽,于是江乙讲了一个故事,就是狐假虎威,告诉宣王昭奚恤虽然在国际上很有声誉,但是这一切都是来自宣王您的威严,没有您宣王哪有他昭奚恤呢?宣王于是很开心。

    比较的说,江乙的谈吐诙谐如齐景公之晏子,动不动讲个故事给君王听,话也不说透,您自己去揣摩,很有意思。

    江乙恶昭奚恤,谓楚王曰:“人有以其狗为有执而爱之.其狗尝溺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狗恶之,当门而噬之.邻人惮之,遂不得入言.邯郸之难,楚进兵大梁,取矣.昭奚恤取魏之宝器,以[臣]居魏知之,故昭奚徐常恶臣之见王.”

    江乙的很多故事风格类似后世的《世说新语》,见其言语,比如江乙不喜欢昭奚恤,也只是个人的私念,有机会就恶心一下昭奚恤,但是并没有找到江乙干政坏政的事,可以判断江乙不过就是“我就是看着昭奚恤不爽,就是想刺挠他一下”。你看上面这个故事:

    江乙一次跟宣王闲谈,宣王喜欢听他讲故事,这次江乙说,有一个人,很喜欢自己的狗狗,曾经一次他的狗狗掉井里去了,后来邻居想提醒他看好自己家的狗狗,但是狗狗在门口狂吠吓得邻居不敢进门,就算要好心提醒也作罢了。

    这是故事,真不真假不假不管,肯定是假的,看来江乙编故事说话的水平蛮高的。宣王一听,这里是什么意思呢,他知道江乙喜欢玩这个,先说故事,重点在后面呢。

    江乙继续,当年邯郸之难,楚军围魏救赵,打了胜仗,昭奚恤私自拿了魏国的宝贝,我当时在魏国任职,听说了这件事,所以昭奚恤很讨厌我,尤其是看我常与大王对话很不满。

    江乙在史料中的记载多半是针对昭奚恤来的,昭奚恤是楚国的一个贤相,为国为民,国内外非常有声誉,对外有事功,很受楚人敬仰,连楚宣王都要忌惮三分。江乙籍贯江国,江国为楚所灭,江人北迁至魏,后楚国围魏救赵,江乙奔楚。江乙对昭奚恤不爽,想来原因有二,一是昭奚恤封地恰恰是江乙的故国,一是昭奚恤击败过江乙任职的魏国,综合两点,江乙很不喜欢昭奚恤,宣王在昭奚恤面前也不自在,所以江乙有机会就在宣王絮叨几句,说个故事来恶心昭奚恤,但是宣王也不是什么昏君,这俩君臣蛮有意思,江乙讨厌昭奚恤,然后讲故事给宣王骂一下他开开心,宣王也对昭奚恤有点吃醋,听江乙说故事骂骂昭奚恤,心里很受用,别的就没有了。至于说做出楚平王陷害大臣驱逐大臣的事,宣王没有。至于说江乙讲故事给宣王,是宣王的美德虚心纳谏,这就有点那个了。

    江乙许多的议论差不多都是针对昭奚恤的,狐假虎威是,邻人与狗是,大抵都是表达对昭奚恤的不爽而发,那么江乙有什么目的呢?挑拨离间昭奚恤与宣王的关系,意图陷害,还是包藏什么祸心呢?我觉得诋毁、构陷这类表达并不合适,没有发现另外的证据表明江乙希望弄死昭奚恤,也没有证据表明宣王对昭奚恤已忍无可忍,意欲置之死地,都没有。

    更多的是江乙对昭奚恤的嘲讽,我以为就是“嘲讽”,再多一点的说,揶揄一下,表达一下不爽,上升不到政敌的程度,更不存在刻骨的仇恨。甚至有时候觉得江乙不过是靠着嘴巴能说会道,是宣王蛮好的一个开心果。江乙的议论没有妨碍到昭奚恤的行政,也没有挑唆宣王恨杀昭奚恤之意。大体上觉得这样。

    “江乙欲毁昭奚恤,故先设是言。”这是有人在注解资治通鉴中记述江乙的表达,似乎江乙为人阴谋老辣,颇有城府,能言善辩的确不虚,至于描述成一个阴谋家,实在是有点过。看了江乙的一些议论,或者给宣王讲故事,反而觉得这家伙很有趣。

    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谓楚王曰:“下比周,则上危;下分争,则上安。王亦知之乎?愿王勿忘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于王何如?”王曰:“此君子也,近之。”江乙曰:“有人好扬人之恶者,于王何如?”王曰:“此小人也,远之。”江乙曰:“然则且有子杀其父,臣弑其主者。而王终已不知者,何也?以王好闻人之美而恶闻人之恶也。”王曰:“善。寡人愿两闻之。”

    这段话来自刘向的《新序》。

    江乙说,下面的人结为朋党,在上位的人会有危险,下面的人互相竞争,上面的人往往能制衡,反而安稳。有人爱扬人之善,成人之美,这是君子人,也有人宣扬人的缺点,背后攻击人,这肯定是小人。如果只喜欢听别人的美德,拒绝听他人之恶,会对人事了解不全面,做起事来似乎也不公正。宣王听了很以为然,愿意“两闻之”。

    江乙的道理讲得很棒,宣王连连点头,说得对有道理,实际上就是讲对人对事“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江乙欲毁昭奚恤,故先设是言。”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讲,江乙好好的一段话成了包藏祸心,意思是宣王你不要老听别人的好话,我以后可能会讲昭奚恤的坏话,我先给你设下一个圈套,等我骂昭奚恤的时候你不要怪我。这样的理解似乎有点牵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