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江湖逍遥书 » 18 乐师

18 乐师

    一曲绕梁三日萦,乐音似诉平生事。

    泰山之阴,一个身着粗布青衫,背着琴的中年人在山脚下静静的走着。

    他的脸庞削瘦,胡须茂密,一看就是很久没有打理过。一双狭长的眸子,透出清亮的光,眉毛平铺着,无喜无悲。

    水滴顺着山岩,滴在他肩膀上。他抬头,看着水滴低落,然后他闭上眼睛,静静的听着水滴敲打石头的乐音。他抬起手,手指律动着,似乎在拨弄看不见的琴弦,水滴落在他头顶上,肩膀上,他丝毫不觉,只是如痴如醉的在空中弹奏着。

    半晌,他才从痴醉的状态回过神来,连忙抽出背后的琴,盘坐在地,将琴放在膝上,修长的十指抚上琴弦,指尖跳动,正是水滴滴落的声音,却又染上一层空灵,隐隐又有风雨欲来的寂静。

    他忽然加重音调,似暴雨来临前的狂风,又似雷龙低吼,似乎压抑着狂暴的怒气。

    四弦惊起,暴雨骤降,又似十方战鼓擂响,八方铁甲齐鸣,战马嘶鸣,金铁相交,呐喊如潮,厮杀正酣。

    忽而声歇,细听,又是水滴落岩。

    最后一滴水滴落,琴弦仍微颤。他用手指抚平琴弦的颤抖,静静的听水滴滴落岩间,长着杂乱胡须的唇角勾起,道:“此曲,赐名泰山落雨罢”

    他又背起琴,踏着水滴声,渐行渐远。

    京师有乐师府,专为皇室招揽乐师,其俸禄之优厚,环境之高雅,天下乐师趋之若鹜。唯有一乐师,从未踏入乐府半步,其名曰万奏,人谓之天下第一乐师,相传若万奏奏曲,其乐音绕梁三日不绝,若闻万奏一曲,如闻仙乐,不饮不食仍精神抖擞。

    皇帝闻之,尝重金求聘,然而无论是发布招贤令,托人请求,抑或是派兵威慑,万奏仍不为所动,始终穿着他的草鞋青衫,背着他那陪伴他半生的琴,行走山水之间,行走红尘俗世。

    万奏之曲,不闻于庙堂,闻于山水之间;不闻于宫殿,闻于乐坊楼船;不闻于圣上,闻于布衣白丁。

    身着粗布青衫的中年人,走在闹市街头,恬静淡然的表情,与周围格格不入。

    旁边的饭馆飘出饭香,中年人的肚子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中年人揉揉肚子,又把手伸进衣兜,转了转,嘴角浮起苦笑。

    忽而,乐声飘来,循声望去,一高耸楼阁辉煌大气,气宇轩昂,一大匾金笔题字,“清乐坊”三个大字,乌木大门轻阖,其间乐声阵阵,不少身着素袍的风雅之士推门进入。二楼露台上,一队身着白纱裙,琵琶半掩面的妙龄少女,正信手低眉奏一曲盛世华章。

    中年人心念转动,一挑眉,走进那清乐坊。

    里面环境优雅精致,两排是独立的厢房,里面阵阵清乐传出,大概是高雅之士与红颜知己把酒之地。中间是一个大的乐池,里面坐着乐工几十人,鼓瑟吹笙,皆为霓裳羽衣之华曲。周围坐的不是顶戴乌纱的达官,就是绫罗绸缎的显贵,虽不知懂不懂音律,到也一个个摇头晃脑的企图附庸风雅。

    一曲奏罢,乐工们纷纷起身离开,场中的人们显然对此十分不解,窃窃私语声在场中回绕。忽然,一个身着白衫的老者步入场中。

    老者身材修长,须发皆白,一双眸子虽老不浑,仍透着清亮的光芒,须眉长髯,举手投足间,自有仙风道骨。

    老者步入乐池中央,两个乐工抬上一架美玉雕琢的古琴,通体流光溢彩,琴身上雕着彩凤蟠龙,一看就是无价之宝。

    老者抱拳施礼,道:“在下乐府前乐师长,现清乐坊坊主,钟鸣岐。今日为诸君抚琴,献丑了。”

    说罢,撩起衣袍,盘膝而坐。台下众人纷纷正襟危坐。

    “在下略通音律,不知可否与钟老合奏?”忽然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一个背着乌木琴,穿着布衣草鞋的中年人从人群中钻了出来,对着钟鸣岐抱拳施礼。

    旁边的达官显贵们,显然看不惯这副穷鬼样,纷纷撇嘴皱眉,唯恐避之不及,眼神中满是轻蔑。

    “乐无界,请坐便是。”钟鸣岐伸手,邀请他坐到身边。

    中年人坐在钟鸣岐对面,把乌木琴放在膝头。

    相对而坐,是斗曲,而非合奏。

    七曲胜负,七曲奏罢,胜负自分。

    钟鸣岐与中年人对望一眼,各自点头,着手抚琴。

    第一个音奏响,钟鸣岐就知道自己输了。

    凡乐师奏乐,第一个音必有些许迟疑,高手迟疑短,新手还要思索半晌才能抚琴。他身为乐师长,第一个音无论音准还是迟疑的时间,已是无可挑剔。

    然而这个中年人,毫不迟疑的落下第一个音。音色之正,音准之高,好像曲子一直在他指尖,一直在琴上流淌,从未中断。

    第二个音,第三个音,第四个音....钟鸣岐放下了手。他知道,他不应该继续奏乐了,他现在能做的,唯有聆听这一曲仙乐。

    弦微扬,小弦颤,二弦轻鸣满座噤。

    一曲霓裳榭阁满楼胭脂醉,

    二曲水袖漫散冰肌芙蓉愧,

    三曲舞落繁星漾波月影碎,

    四曲倾城回眸风流无人对,

    五曲恍然香弥春来花满柜,

    六曲娇颜半掩一笑人憔悴,

    七曲烬染长夜罔顾琵琶侻。

    指如奔,弦如惊,四弦惊起满座立。

    十指忽压,弦静曲仍绕梁萦。

    四下无声,钟鸣岐起身,长拜不起,浩叹道:“一曲惊鸿,绕梁三日,本以为戏言,今得闻之,自知形骸,却言丑态。敢问阁下可是万奏?”

    万奏轻轻点头。

    满座惊呼,钟鸣岐跪倒,问道:“阁下一曲通天,为何不如乐府,让天下闻此乐?”

    万奏扶起钟鸣岐,道:“如果我入乐府,此乐,天下闻之?不过是天子闻之!乐者,源于牧童农夫乡间野唱,源于山涧松下溪流鸟鸣,祭典的载歌载舞,原始感情的迸发,对生命的赞颂歌唱,当少男少女为了青春歌唱,农夫牧童为了丰收歌唱,长者为了生命歌唱,那才是音乐,是真挚热烈的感情。如果束之高阁,闻之庙堂,那不过是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乐府本是收集民歌编纂整理的官职,为何让它远离乡土人间?”

    钟鸣岐望着万奏,俯身拜下。

    万奏拿了些干粮,背起他的琴,又上路了。

    自此以后,乐府再无常驻乐师,恢复古制,乐师入乡间山野,听牧童野唱,山间鸟鸣,祭典时回归,将一年中收集编纂的曲子集中整理,在祭典上演奏,赞颂人间烟火。

    传说清乐坊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绕梁之曲,仔细听之,似牧童在牛背上清唱的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