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末世之炮灰总动员 » 第4章 借福米,还福运

第4章 借福米,还福运

    供桌后没有安放任何神位、神龛,只是两幅红色的布幔牢牢地遮住正后方的一堵墙壁,但这也还算平常。奇异的是,从供桌正后方的布幔左右两边的边缘开始,贴着墙顶天立地的摆放着象图书馆一样的木架子,但架子上一排又一排挨个排放的带盖的小罐子,乍看过去怕是有着近万个,如同排列整齐的蜂窝,要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到,恐怕就会立时晕厥过去。

    “好多罐子!”少年的声音如同梦呓。

    “瓮,平安瓮!”赵小云清冷的声音响了起来,“平安镇附近,娘娘庙的信众,在孩子出生后,都会请一个平安瓮,在瓮中装满当年新收的稻米,而此后的每一年秋季都会再来往空了的瓮中再倒入新米,直到瓮的主人六十岁了,就可以把瓮带回家了。”

    “那原来的米,到那里去了?”

    “在从前,庙里会在冬季,把每个小瓮里的米倒在一起,集中起来,接济镇上缺食少粮的人们。如果有剩下的,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会放在一个大簸箩里,就搁在庙门口,任来往的人,主要是孩子随意装着带回家吃去,这就是平安镇的撒春。”

    “小时候我也装过呢!可我都不知道米是这样来的。”

    “我以前也装过的!小姨,你说是随意装的呀?”少年又觉得委屈了,“可我妈妈给我的袋子好小的好小的,每次都装不了多少,我都比不过别人的,后来我就不来了。”

    “福气袋本来就不大的!”赵小云停了停,“好些大袋子都是人家自家做的,除了实在需要,如果贪多的话未必是福。”

    赵小云没再继续跟两个介绍下去了。

    在从前,等主人死去后,瓮会被打碎,放在枕下,一同下葬在云岭。而六十岁前死去的人,也是一样要从庙里拿瓮回去,同样处置。只是如果瓮中有福米,就会撒在主人的坟茔四周,供飞过的鸟雀啄食。谓之散尽人世福,托体归云岭。

    平安瓮,稳平安,福禄归,生死回。

    ……

    “自觉装?这年头,能行吗?”董芳芳手脚快,掂起离得近的一个小瓮,“看都不用看,这么轻,空的!”

    “啊!”少年刚露出笑容的脸又塌了。“那不是没得吃了!”

    “别乱动!”赵小云嗔怪地轻轻拿过董芳芳手里的小瓮,放回原位。“你们两个听我指挥拿,可能有点高,门边有梯子的。”

    “供桌右手边,从下往上数,第九排,挨着的第八个、第九个!”

    “再转这边来,从下往上第十五排,算了,从上往下数吧,第六排的”

    “左边从门的方向数过来,第257个,毛毛,仔细些别数错。”

    ……

    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三个人抱着三个瓮,围坐在供桌前的空地上,中间是一个空空的米箕。

    “神了呀,这重量,里面肯定有米。这年头,还真有人这么傻……”董芳芳的话音被赵小云拍了回去了。

    “底部有名字!”赵小云没好气地呛了回去。

    轻轻翻过瓮的底部,董芳芳沉默了。

    “呵呵,我的,是我自己的。我妈在天宁,今年好象没回来过呀?”少年又开始问起令人脑抽的问题。

    “二姐去天宁时托付我,你的又在那么高的地方,我就托董爸爸了!差点扭了他的老腰,回去你要好好帮他捶锤。”

    “没问题!”少年快乐地答应着,把米倒进了米箕里。

    哗哗,另两瓮米也先后倒了下来,一道金光闪过,一个扁圆的物体掉下来,又被米粒掩住,一只手疑惑的伸了过去。

    “我的!”赵小云拍掉了企图抢宝的手,自个儿抢先捡了起。

    赵小云摊开手掌,一个金灿灿的铜钱,清晰地印着“天下太平”四个大字,静静地躺在上面。

    看着两人想要伸手拿了看,小云又急忙握住了,“我的太平钱,除了我,谁不能碰的。”

    “小气!”某女人一声冷哼!

    “不公平!我怎么没有!”某男又开始撒泼。

    “呵呵,是姥姥给我放的,定惊驱病用的。你们两个生下来就是健康宝宝,除了小感冒,啥毛病没有,当然没有了!你们就羡慕嫉妒恨去吧!”某女人得意了。

    谁羡慕嫉妒你爱生病了!沈昊轩皱皱鼻子,问起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这些够吃吗?”

    “一瓮也就二两半吧,晚餐没问题了!”

    “明天的早餐呢?”

    “煮稀点,够!”

    “我再抱几个下来吧!”沈昊轩跃跃欲试。

    “不要,别人的福米,能不动就不动。”

    “要不,把我哥的拿下来。大家都能多吃点。”好胃口的大肚婆,流着口水磨刀霍霍向兄长。

    债多不压身,反正哥也是自己人,赵小云咬了咬牙。

    “好吧!供桌左手边再往左数,从下往下,第7排第5个。”

    装满米的米箕被放在了供桌上,赵小云就着烛火点了三根清香,插进香炉,闭了眼合手低声向着被红布幔遮住的墙壁祷告。

    “好了!做饭去了。”赵小云轻轻用手拂灭烛火,拿起米箕,转身对着身后的两个一脸莫名的呆子说,“走吧!别愣着了。”

    接过米箕的董芳芳,贴着正拉上门的赵小云神秘地问道,“刚才你做啥呢?”,边上还端着蜡烛的狗仔小子也凑了过来。

    “打声招呼了,就说我今天借了你们的米,我以后会尽力还的。”

    “唉,还要还呀?”董芳芳点点头,端着米往灶间走去,“早说嘛,刚才就说是我借的,以后大家的我都双倍还!”

    “小气!”少年得意地挺挺胸,端着蜡烛跟上。“我还十倍!”

    就跟清宫剧里的奸妃娘娘和跟班小太监一样,被留在黑暗里的赵小云撇撇嘴。

    ……

    借福米,还福运。

    借他们自己的米,给他们做饭吃,以后机缘凑巧,还要把自己的福运还给他们?

    当时让他们自己招呼一声就好了,除了方阳哥,这两个都好象有点,有点不靠谱。

    而且福运怎么还?啥时是机缘?姥姥没有教呀,没有教!

    坐在灶火的赵小云吃饱了,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人饿晕的时候难免糊涂,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人生摆上了一个大大的茶几。

    “小云!刚才忘问你了,娘娘庙的事,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呀?”

    “姥姥去世了,但以后的撒春还有娘娘庙总要有人操持。她在临终前指定了继承人。”赵小云扬起被灶火映红的笑脸,咧开一嘴白牙,“就是我!”

    “小云!”董芳芳蹲了过来,一脸严肃,“你可不能留在这儿当小神婆。”

    “我让你回平安镇,是要你回云芳食品厂的。老爸说他都立了遗嘱,老妈和老哥也都知道的,云芳,小云和芳芳,一人一半,连哥都没份的。老爸说,我就是不着调的,以后厂子和我,你都要管呢!”

    “镇上的一个小食品厂给我姨一半,又怎样呀?要是我姨去天宁,求上我姥爷,让他给上点顺成集团的股份,就比这儿一半强好多呢!”舔干净一碗白米饭的少年开始臭屁了。

    “小云才不会求赵顺平呢!”董芳芳怒了。

    董芳芳对小云伯父赵顺平没有任何好印象,只因为上了年纪的董爸爸董大成近两年总爱喝几杯,也总爱喝高,更总爱喝高之后不避着孩子们就痛哭流涕,开始唠叨。

    唠叨的内容,董芳芳能一字不落地背出来。“顺成!顺成!顺成一开始有他赵顺平什么事!我董大成和赵顺安一砖一瓦在展城捯饬顺成的时候,他在做什么?他就窝在平安镇,一个挨一个的生孩子。孩子多了,养不下去,就跑到展城找顺安,顺安把他收进顺成,他就见天借着老娘的名义,压着顺安分股、分权、分钱给他。顺安命苦,去得早,又是在三十六七才有了小云这独苗。可后来赵顺平是怎么对小云的。赶了我董大成出局,我认了。等小云成年,顺成也早上市了,人人都说他多少个亿的家产,可他却上窜下跳,四处收买人作假证,最后只按着十几、二十年前顺成的规模分了小云三、四百万元,就这么算了。人人都赞着他,捧着他,说他厉害,他是厉害,厉害得喝了自家亲兄弟的血,还睁着眼亏待自己的亲侄女……”

    “我姥爷怎么着你了?”不了解上代人恩恩怨怨的沈昊轩,自觉地开始维护自己人。“再说,我小姨要不要去天宁找我姥爷,根本也不关你事!”

    “呵呵,我就知道,爱摇尾巴的自然也想着把好好的人也拉下水。”董芳芳怒极反笑,一把推开上前阻拦的赵小云,嘴里的炮弹立时无情打了过去,“你不提醒,我还记不起来了,三年前就是你这个小屁孩,瞒着自己的亲妈,闯了展城政府招商会的现场,当着全城人的面跪地求那个根本不待见你的姥爷,要死要活地求着他带着你们母子俩走的,后来也如愿以偿地上天宁摇尾巴去了,真好高级呀!”

    “你!”沈昊轩的脸涨得更加青白,身体颤抖着,再说不出半个字来,甩着门跑了出去。

    “芳芳!何必呢!”赵小云扯住董芳芳,一串泪珠已经又挂上脸颊。

    “你不会争不会抢,连让我说说,都不行!”董芳芳愤愤地瞪了赵小云一眼,甩手坐回灶前的凳子。“我就见不得你这甘心受气的德性!”

    红通通的灶火跳跃着,不时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两个身影一站一坐,沉默不语,似乎疲惫的只能通过眼神对决分出个胜负。

    “扑!”寂静的院子里传来一声闷响。

    两个女人突然一惊晃过神来,又不约而同,争先恐后地挤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