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战国:第一纵横家 » 第5章 商令

第5章 商令

    战国时期,重农抑商几乎成了强国的必备良药,秦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也只有秦国做得最好。

    就楚国而言,食邑制,井田制,以及农夫自己开拓的自有地形成了楚国复杂混乱的土地制度,再加上贵族的重税和分配的不公平,极大地打击了民众的生产动力。

    那为什么战国诸国一定要发展农工业?

    原因在于,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以及经济体制,光钱币就主要分为‘刀币’、‘圜币’、‘蚁鼻币’,‘布币’四种。再加上交通的不便利,诸国之间民众的相互仇视,极大地阻拦了各国商业上的交流。

    就好比是七个光靠自己就能活下去的农民在打架,他们没必要和其他人交易,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是强者为尊。

    农业为国家的肌肉血液,商业则是一个国家的头脑,这是一场未开化人的战斗中,谁的拳头大,谁就是道理。

    现在姜诺言竟然提出要发展商业,就好比是一群人打得正火热时有个人突然捡起了地上掉落的眼镜,大喊:

    “我们要心平气和地决定谁来当老大,接下来我要开个茶话会,谁同意,谁反对。”

    此时的姜诺言在百官眼中简直是倒行逆施的反贼,蛊惑人心的巫师。

    文官行列中一名面貌清秀,眉眼俊逸的青年一听姜诺言要推行商法,立马就不住了,踏着沉稳的步伐向前,呵斥道:

    “农牧乃是国家根本所本,推崇商法只会让国家积弱,民生凋零,姜诺言,你是何居心!”

    百官见到有人出头,立马像打了鸡血一样,声音都大了三分,附和道:

    “对,推行商法,乃亡国之法啊。”

    “我大楚向来以农耕为重,不必做那蝇营狗苟的勾当。”

    “鼓励商人,只会让贫者更贫,富者更富!”

    姜诺言并不着急解释,负手立于殿堂之上,胸有成竹地望向端坐王位的楚王。

    为王者,不从众,楚怀王一眼就看出了姜诺言的意图,俯视着下面叽叽喳喳的群臣,威严地说道:

    “稍安勿躁,且听姜大师怎么说,屈原大夫,你也先回到行列中吧。”

    姜诺言心中一颤,望向之前那名清秀的俊逸青年,原先心中的少许轻视顿时烟消云散,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对于这位中国浪漫主义诗派的开山鼻祖,在中国耳闻能详的爱国诗人,政治失意的官员,姜诺言不禁多看了几眼。

    “哼!”屈原注意到了姜诺言的目光,还以为对方是在挑衅,冷哼一声回到了文官行列中。

    姜诺言顿了顿,说道:“我们先接着先前地说,假设我们已经建立起了包产到户的制度,大王已经将全国可耕种的土地进行了管理和分配,这样一来,百姓创造的东西就变多了,但东西虽然变多,朝廷却变穷了,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对吗?”

    百官沉默,认可了姜诺言提出的问题本质。

    姜诺言上前一步,活动了一下站得僵硬的腿,继续说道:“商人不从事生产,他们的钱来自于生产的民众,我们赚商人的钱,就等于间接地赚了农民的钱。”

    “而商人按照是不是要离开居住地做生意,可以分为行商和住商两种,大家之所以认为商人误国,也可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

    “就行商而言,他们居无定所,靠着商品的差价进行贸易,难以管理,对国家的生产活动没有贡献,赚了钱之后还会引起民众不满,所以各位认为行商误国。”

    百官中有人尴尬地笑了笑,他们只知道商人误国,却从来没想过其中的道理,但也有不少人小声称赞姜诺言。

    “而就住商而言,大多是在当地有一定名气和声望,或者掌握了某一技巧的人才会当住商,这种商人是民众交易的桥梁,百姓生活离不开他们,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掌握。”

    百官都表示认可,这种商人对于普通民众确实是必须的,就连他们的家族中都或多或少有这种人,所以听到姜诺言的称赞心中难免有些高兴。

    “然而,”没等百官高兴多久,姜诺言话锋一转,继续说道:“这样的商人,有时候却比行商更可怕,当他们靠着自己的名气,地位和财富掌握了桃子,梨子或者其他某一物品后,他们就能够肆无忌惮地操控价格。”

    “有多少人靠着这种方法家财万贯,有多少人靠着这种方法鱼肉百姓,我想大王你一定有所耳闻。”姜诺言厉声疾词,就差指着某些人的鼻子说了。

    楚怀王闻言,皱着眉头:“寡人确实有所耳闻,不知姜爱卿有何见解。”

    姜诺言深呼吸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推行商令?”

    “商令?”楚怀王听到姜诺言又说出陌生名词,脑子又开始糊涂了。

    姜诺言连忙解释道:“所谓商令,与周天子发行的商玺差不多,相当于对商人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改革。”

    “现在各国流行的商玺,都是永久性的,商人只有拿着商玺,并且在出入关卡时缴费才能通过关卡。”

    “但这种方法有缺陷,一是商人出入每个关卡花费的时间长,商人很不方便的同时加重了官员士兵负担。”

    “二是有的商人会偷奸耍滑,偷税漏税。”

    屈原虽然退到了后面,但心里还是不服,质疑道:“姜大师既然要发展商贾,为何不像当初的晋国一样直接允许商人自由行商呢?”

    姜诺言点头表示认可,说道:“很简单,这样会导致大王权力衰弱。”

    “越国的范蠡,赵国的郭纵等辈,都是一国巨贾,甚至能和朝廷分庭抗礼,推出商令,就是为了让他们又干活,又不造反。”

    “对于行商,商令上标明发行日期,允许经商的商队人数,行商在经过关卡时必须符合商令上的要求,商令一年一换,取得和换商令都必须缴纳一笔费用。”

    “这样,既方便了商人,又能从他们手上收取税用。”

    楚怀王听后大喜,脸上露出了笑容,急切地询问:“那住商呢,如果行商发家后成为住商,以及有些人帮扶的住商,我又该如何处理呢。”

    百官闻言,不少人面色都黑了下去,暗道大王这是要敲他们棒子了。

    姜诺言感到背后传来一阵阵冷意,抖了抖肩,继续道:

    “住商的管理方法可以在周天子的管理基础上再加一些,也就是除了他们赚钱我们要收税外,他们花钱我们也要收税。”

    “比如房屋税,土地税和家丁税,他们有钱总要花吧,只要他们大量花钱,我们就收税,不光要收,还要狠狠地收,收到他们有利可图却又不至于脱离国家,脱离普通民众。”

    楚怀王皱眉,说道:“这样不会影响普通百姓吗?”

    姜诺言答道:“很简单,分级收费就行了,也就是说你花小钱买东西的话几乎不收税,但只要你大量租赁土地,修建房屋,购置奴婢等,你就得大出血去交税,当然,这是一柄双刃剑,大王一定要把握好‘大量’这二字的尺度,才能既不伤民,又能抑商。”

    “当然,如果商人赚了钱不花,或者拿钱去做害民垄断的事,大王也可以将他们当作肥羊宰了,反正他们手里面的钱都是大王的。”姜诺言耸了耸肩,不在意地说道。

    “总而言之,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商人去赚钱,朝廷再赚商人的钱。”

    百官中有人一下子就急了,顾不上什么礼仪,连忙走向殿前,向楚王喊道:“大王不可啊。”

    “如果这样收税,只会让士族心寒啊,到时候大王该如何让民心归顺啊。”

    姜诺言冷笑,正要反驳这一“反动派”,一旁的屈原却抢先呵斥道:

    “天下民心归顺在于民,而非士族,如果大王真的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天下民心自然归一,哪有士族什么事!”

    “大王,姜大师之策,可以利民,有待一试。”

    “穷则变,变则通,秦国之所以敢多次犯我楚国,无非是仰仗商君变法的后效,现在有堪比商君的人才摆在面前,大王一定不能不珍惜!”

    姜诺言心中大为震撼,那个中国人心中的英雄,多少诗人梦中的偶像,此时此刻就站在他跟前,站在同一战线为他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