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修行偶书 » 第一百四十二章 作雪成尘(十一)

第一百四十二章 作雪成尘(十一)

    阴世之中,白西陆催发天地至强之力,身色纯银的躯体逐渐趋向透明,身体轮廓边缘的空间产生了明显的凹陷,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场延伸至更深处的空间当中。

    这是一种名为“十二时辰临身预兆自知法”的辅助法门,通常用以测算祸福吉凶,是属于“观气望形”法门之下的一个门类,相传将此法练到极致,可以形成一种觉察万物轨迹的本能,进而避开诸般灾祸。

    而白西陆施展此法是为了洞悉时间的流逝,他为了布置红沙阵,收摄了方圆百里的表象空间(比表层空间更浅层的空间,相当于皮肤的角质层。),又不断逆乱乾坤之位,导致他自身的时间感官已经变得有些迟钝。

    因此,他以此法同调时间,保证阵法的每一个步骤都能与天时的变幻结合,在每一分每一秒的变化中生就浩瀚之力。

    兵源、魔罗两种极元通过白西陆手中长棍注入完全闭合的空间乱流当中,以化元气而作阴阳,原本不断蠕动不定型体,逐渐趋于平滑的球体。

    元气本一,化生有万。万须得一,乃遂生成。万若失一,立归死地,故一不可失也。

    一气衍生阳九太终之极数,又分以阴六太终之极数也,两种极元千变万化,全满天地之数,白西陆一转手中**,掌中紫氲会青金,宛如无数藤蔓攀上正法宝轮。

    他猛一甩袍袖,顿生风云,正法宝轮坠上这千丈流苏竟融作玉铃,他这枚玉铃打入浑圆的空间球中。

    这玉铃并非球形,而像是一个有长柄的小钟,但底部钟口不是莲花形而是平的,顶部一寸来长的长柄其实是法杵,是手执的地方。

    上端称作剑,山字形,以象征三清之意,就是道门的三清铃,也被称作帝钟,所谓手把帝钟,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是也。

    帝钟上刻有符咒、神像、经文,可称是琳琅满目,玉铃脆鸣,铃口吐出玉镜赤光,腾烁万丈,赤气流金遮掩万色,白西陆这才要以流金火铃之法炼就一片太虚。

    一气分元,元气无号,化生有名。元气同包,化生异类。同包无象,乃一气而称,故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极元本就是人力穷极天地变化,极致升华而超出生灭归于真寂之大造化,其本就有再造乾坤之能。

    况且魔罗之力本就有邪恶之源之称,无任何形象,是一种随心所欲的力量,能幻化无端形象,用以拟作世界之阴最为合适。

    而兵源之力是指法器宝兵开启灵智时,诞生的那一丝可以超越后天之属的可能性,便化作一点灵光,待到灵光聚如骄阳,可自生光彩,照耀十方之际,极元乃成。

    虽不能全世间之阳,但白西陆可施展手段辅助,拟作东王托昊天,既分清浊,也满阴阳。

    方有太一分而为天地,天地谓二仪,二仪分而立三才,三才谓人也,又以人分四时,四时分五行,五行分六律,六律分七政,七政分八风,八风分九气。

    浑圆之中衍生世间万象,空无一片纷乱迷离色,随着极元催发时久,白西陆周身空间的凹陷更为明显,而产生凹陷的力量也不再探向更深层的空间,而是延伸至周天归寂所化的那颗星辰当中。

    血壤骨沙在以数百倍于寻常炼化效率的速度消磨,香炉中的血山沙丘碾作烟尘,从象征华盖的炉顶八方孔中飘出,凝而不散,如红彤霞,逐渐浸染整颗星辰。

    一念万千重,星辰升太空。道抱阴阳妙,天行日月长。花开千种丽,叶下一般黄。

    待到星辰如血,内外如一之时,白西陆以心神引爆香炉,点燃这件灵器蕴含的灵光,催发兵源之力,完成炼制红砂所需的最后一步,染洗先天韵。

    在整颗星辰开始被极元包裹之际,虚室生莲,各色莲花一蒂成,托起这颗星辰升入倒悬的慧海当中。

    所谓按下葫芦浮起瓢,白西陆根本没有多余的思考时间,天时就已至下一刻,手中长棍突然产生弯曲,并且发出不堪重负的哀鸣。

    浑圆的空间球中已经累满万象,增数已达极限,现在应该行减空之举,极元不复,劫起五衰,他运转奇境,五气朝元再现,以帝血玄机理定衰劫之气。

    绝力贯通始终,占据因果缘由,命格之理滋生大恶障,万象万色再度重归澄澈。

    夫一含五气,软气为水,水数一也。温气为火,火数二也。柔气为木,木数三也。刚气为金,金数四也。风气为土,土数五也。

    五气未形,三才未分,二仪未立,谓之混沌,亦谓混元,亦谓元块如卵。五气混一,一既分元,列为五气,气出有象,故曰气象。

    纯一近无,却难掩气象隆盛,庆霄四会,五道开涂,三晨吐芳,飞香八凑,流电扬烽,华精灌日,三景合明,神霞焕烂,流盻太无,灵妃散华,金童扬烟,神虎仰号,狮子俯鸣,麟舞凤唱,啸歌邕邕。

    这浑圆球体不再拥有形体,而是变成了一种颜色,一种无法被观察到的“空白”颜色,这种颜色只有近于道者才能看到,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模糊,充斥着矛盾的概念,甚至会干扰注视者对于它存在的认知。

    白西陆心神之力虽强,又有两尊神灵坐镇,但也不能久视,否则他的记忆和心灵中的烙印也会变成空白,这时就要依靠他手中的长棍的帮助了。

    这根长棍的本体就是那根枯枝,既不是灵宝,也不是神兵,而就是一根普普通通的、可以在道旁拾取的枯枝。

    这根枯枝的玄妙不在于它的本身,而在于它承载的一些东西,这根枯枝传到如今也有七千年了,追溯源头,那应该是第二代帝子,也就是帝孙时期的故事了。

    这位帝孙可真是了不得,如果说帝子是帝族法理之根源,帝孙就是法理之大成者,他将帝与帝子的法理进行了统合,并且修炼到了登峰造极之境。

    在境界实力上,帝孙有着“第二帝”之称,引得帝道共鸣,使得帝道果位的气运都被其吸引,导致那一代人主之位不稳,还因此产生一番风波,是当时最有望重新承载天下万族气运,重临帝道绝巅之人。

    但可惜这位帝孙对帝道果位不屑一顾,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修行悟道,他认为帝道果位虽能够帮助他登临弥初界之绝巅,但同样也是一种束缚,使他无法看清真正的道。

    他反而是对天火陨星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是来自世界之外更高层次的力量,是整个世界晋升的机缘,但不知是何原因,天火落入弥初界之前遭逢了某种意外,导致气机有损,未尽全功。

    只要参悟出天火力量之根本,或是参悟出伤及天火本源的力量,他就可以让整个世界超脱。

    此外帝孙还致力于与天外其他修行文明的交流,因为弥初界最早有天门高悬,所以在打从一开始,弥初界修行者的认知就是天外有很多的世界,有的比他们强,有的比他们弱。

    但却没人想过与其他修行文明沟通,因为当时就连本世界的飞升者都没有与自家沟通过,连飞升者都做不到的事情,他们又怎么能做得到。

    (本世界飞升者开始与弥初界生灵产生交流是在仙秦建立之前的一段时间,大概是在四千年前。)

    所以一直都没有人在这个领域投入过的的精力,而帝孙他把一半的精力都投入到这里,另一半用来修行,除此之外他啥也不管。

    而且他并不是像帝子那般,以众生相隐于暗中,在闲云野鹤的同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只管修行和研究,无视其他的一切,而且以他的实力当世根本无人可挡。

    当世人主根本都不敢跟帝孙打照面,生怕动起手来,帝道的气机再次被帝孙引去,导致帝道果位不稳。不过由于之前的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好,当世之中,只有少数人有所猜测,其他人根本对帝孙一无所知。

    就是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一个天下无敌的人,然后这个天下无敌的人就又不知何时消失不见,就连帝族也是如此。

    有一日帝孙就突然失踪了,毫无预兆,没有任何蛛丝马迹,一个天大的大活人就这么没了,等帝族找了一溜十三招,最后在整理帝孙居所(也是他的研究室)时,通过对照录册发现,凭空多出几样东西——几本新书和这根枯枝。

    这书新到什么程度,新到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字一句现场写完的,等到这几本书摆好,旁边啪的一声出现了一根枯枝,这场景直接把在场的帝族众人全都震慑住了。

    (这时候还没有帝族还不足百人,帝子风流,此时帝族帝子的红颜就占了半数,另一半是他的子嗣,帝孙是长子。)

    最终通过那些书籍,帝族众人大抵是明白了,看来是帝孙的研究出了成果了,而且还是个特大成果,虽然书中阐述的只是一些见闻和一些理论猜想。

    但帝族众人都认为帝子是成功参透了某种更高层次的法理,但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根枯枝就是证明,其上无有任何法理反应,却无法被任何法理摧毁。

    帝族众人相信这根枯枝上承载了帝孙领悟的无上之力,所以才会无法摧折、无法解析,从此帝族也开始了对于天外的研究,负责这项研究的是帝孙的母亲,她希望有朝一日能与自己的孩子重逢。

    只可惜这个愿望她至死也未曾实现,但这根枯枝就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