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世界不一样 » 第四十八章:修炼

第四十八章:修炼

    “古来修真得仙者极多,自汉以后成仙者包括阴祖真君在内共四十六人,其中二十人尸解,余皆全部白日飞升。又称至道之要,天不妄授,自古以来,道必归贤。学道之人,应潜心修炼,勤加精研,勿为流惜富贵所牵,神道既成,即可登仙升天,长生不死。”

    三修这段说的是古时候修行得道成仙的很多,但是到了汉朝包括阴长生在内成仙的就只有46人,其中20人未能功德圆满,把肉体留在了阳间,只是灵魂飞升,其余的都是连带身体一起白日飞升。修行要静下心来,勤加练习,精心专研,不能留恋牵挂人间富贵,这样才能修行有成,成仙升天。

    “然唐、明二帝命袁天罡和刘伯温斩龙脉以后,天地暗淡,日月无光,星斗渐微。修行日渐艰难,难有感应,唐宋两朝600年,真正能得道的未过两手之数,而自明以后真正修行有成者都是极少,更罔论成仙得道。”说道这里三修暗自一叹,直念自己生不逢时,现在这个时代,修行有成的还有几个人呢。

    三修其实还有一段原因没说,这也是为了保护陆绪,毕竟这段历史才过去不久。

    “此些事你知晓即可,本门门规和传承你已了解,接下来就是本门的修行法门,你且细听。”

    陆绪听着三修道长接下去要说本门的修行法门,立马打起了精神,虽然知道不可能是那种飞天遁地,移山填海的仙家法术,不过陆绪还是很期待。

    “本门修行法门,重在养气蕴神,内化五谷肉糜之精,蕴五脏六腑;外纳日月山水之华,养丹田泥丸。下面是本门修行妙法,你且听好。”

    “上清铸微明紫宵,日月耀华通玄焦;玉清静念存五谷,耀华烈灼炼精俎;五谷本是日月精,散化启凝成太清…..”

    三修缓缓的念着,一字一句好似坐莲讲法一般,清晰深刻的印如陆绪脑海。陆绪没有看过太多的道藏书籍,对于三修念出的一些专业术语、词语不甚明了,但是过目不忘的技能却是让他完完整整的记住了三修所念的法门。

    虽是不甚明了,但是等三修念完以后,陆绪前后对照,又猜又蒙,倒也是十分里能理解7、8分。不过这修行法门,却是一丝也错不得,往往错了一个字,理解起来的意思便差之千里,好在也不会像武侠小说里一样练得走火入魔。

    三修诵完后,看着陆绪坐在对面闭着眼睛也不打扰。一会儿待陆绪睁开眼睛后问道:“记住几分?”

    陆绪一边感叹这份修行法门精义的精深,一边自信的回道:“十分”

    在三修面前,陆绪不用藏拙。

    “当真?”

    陆绪见三修不信,没有解释,直接一字一句的复述起来,4000余言的修行法门,陆绪复述的速度要比刚刚三修诵念的要快一点,半柱香后便尽数背完。

    三修看似浑浊的目光,仿佛突然变得十分清澈,问道:“你可曾明白所述何意?”

    陆绪接着又把自己的理解讲述了一遍,对于自己不确定和不理解的地方又向三修说明了一下,待会再具体请教。

    听完陆绪讲述完自己的理解后,三修不禁哈哈大笑了出来,他本以为他对陆绪已是高看,想不到还是低估了几分。

    道门或者说宗教的修行法门和精义典籍里往往都会引用很多的专业名字、术语、典故或者很偏僻的比喻。就像上丹田,有些典籍里会说泥丸宫,有些会比喻成紫霄,有些又叫神府,下丹田也是,可能关元、气海、神阙、命门说的都是下丹田。

    还有一些类似导气、观想的形容更是犹如天马行空一般的描述和形容,这种情况在门派关键的典籍、修行法门上用的更是普遍。

    这是因为以前为了防止本派的秘籍被偷学,撰写秘籍者往往会把关键紧要之处写的模棱两可,玄之又玄。待到要传给徒弟的时候再结合口述,讲解清楚修行法门的正确理解,这样既能方便记忆,又不怕偷学。

    其他人就算拿走了秘籍,没有正确的口述讲解,也不敢修炼或者炼不出什么名堂。

    三修本以为陆绪体魄超乎常人的强健,还较为聪慧已是难得,却不想除此之外陆绪不仅过目不忘,还悟性异常的好。常人对于这种晦涩难懂的古文能理解一成就已经算是难得的了,陆绪刚刚的讲述已经把众妙门修行法门的精义理解了8-9成,剩下的一、二成也不过众妙门先辈为了防止秘籍外泄而故意设置的‘密码’。

    三修对于陆绪的天赋真是格外的惊喜,尤其是想到陆绪现在是自己的徒弟以后,三修忍不住十分高兴。

    哈哈几声笑完以后,三修很快就平静下来,继续为陆绪讲解法门中陆绪不理解的地方。

    主殿外,虚静亭

    三修哈哈的笑声,让正在聊天的两人立马停下了聊天的声音,待三修的笑声停止后。张元宝才笑着道:“好久都没见师傅这么高兴了,想必令郎天赋异禀,说不定我就要多一个小师弟了。”

    陆峻对于陆绪入众妙门倒是没什么意见,他是知道这个叫三修的道长很神秘也很强大,在和张元宝确认了不禁婚娶后,陆峻也放下了心。

    “这么说来,我岂不是比你高了一辈?”陆峻也笑着回道。

    “哈哈哈”陆元绪的便宜师兄张元宝也不恼,哈哈笑着,道:“你是俗家人,我等是世外人,各论各的,你难道还想和我师傅平辈论交。”

    “嘿嘿”

    陆峻也就敢和张元宝贫贫嘴,让他和三修道长平辈论交,陆峻是万万不敢的。

    后院三修屋内

    三修让陆绪又往香炉内添了一些安神香粉,重新点燃后,若有若无的白烟袅袅升起,至屋内半空中又消失无影,仿佛从未有过。

    门派修行的法门诀窍三修早已讲完。

    众妙门的修行法门,重在自身,强身体魄,蕴养神府,在陆绪看来众妙门的修行法门就是一片能量转化利用指南!

    加快分解食物,从中更好的转化能量,这些能量既可以用来补充身体的营养,也能强化五脏六腑和身体,还能加快伤势和体力的恢复。

    不仅仅是强化肉体方面!

    众妙门的修行法门里还有吸收日月精华,凝练精神的诀窍,毕竟道教最常见的修行方式就是内观修心,陆绪只能说众妙门的修行功法很全面。

    随后三修又和陆绪说了一些其他的修行知识,随着陆绪的举一反三,三修也有问必答,渐渐的两人一问一答的内容天马行空一般,不停的跳跃着。

    日渐西落,陆峻已经回去了,陆绪还留在这里。第一次的修炼十分重要,基础打得稳不稳,方向走的对不对,关乎以后成就的高低。所以三修看陆绪天赋奇高,就让他今晚留下,尝试修炼一番。

    自明以后,这世间大地的修炼越发困难,三修自小被师傅收养,修炼了80余年。虽然在现在看来确实是道行高深,但是三修知道,和古时候的那些大能比比,犹如萤石与皓月争辉。

    他都如此,更不用说张元宝了,也遑论以后的徒子徒孙。

    所以三修想看看,陆绪能不能给他惊喜,如若陆绪以后能可见大成之相,那么自张元宝起,三代之内的传承就不用三修操心了。现在能让三修心境波动的事不多,唯有众妙门的传承是三修最在意的。说到底,自古以来,各门各派最重要的事就是道统之争啊。

    夜,亥时(9-11点)后山岩上

    众妙门的后山是一处山崖,山崖与山顶处,连着一块不小的岩石。岩石面积70余平,整齐平整,三面开阔。东、北侧,可见远处连绵的山峰,西侧则是一片小药田,南侧绿树成荫,一条小道,引入伸出,正是众妙门上来的那一条。

    今日皓月当空,在这山中,没有光污染现象,星光倒也不错。

    陆绪、三修、张元宝三人来到这一处岩石上,冬日的冷风不急不缓的搅扰着深夜安眠的树。这个季节还是有点寒意的,不过三人都不是普通人,多穿一件衣服也就是了。

    陆绪按三修的指示,在岩石靠近边缘的一处石台上盘膝坐下。这处石台即能面北,也可朝东,下眺山脉连绵一望无际,就是三修日常打坐用之处。

    石台靠近边缘,距离山崖垂落处不足5尺,要是一般人恐怕靠近都不敢,陆绪倒是安然的走过去,坐下。

    心里默默的回念了一边修行法门和三修的讲解,陆绪仰头看了看此时此刻这一片天空的月星光华,仿佛要把所有的星斗的位置都记住。

    其实也不是仿佛,陆绪就是想把所有的星斗位置都记在脑海里。天空中大大小小,星星点点,成千上万颗星星,其他人绝无可能全部记得住。陆绪凭着过目不忘的能力,不光能记住,运用自己学过的天文学知识,还能准确的分辨出那颗星,哪一个星座,甚至是预测接下去的移动轨迹。

    陆绪直觉告诉他记住这些,会对他的修炼有很大的帮助。

    心神放定,五识皆空,陆绪渐渐的进入了一种奇妙的状态。陆绪好像突然感觉到了自己17年前,(过了个年了,长了一岁),自己在母体中的那种宁静、安全、奇妙又带着希望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人有点沉迷,好在陆绪还没忘记自己是在修炼,定了定心神,感应星斗月华的微力。

    其实现代科学已经知晓能量其实是无处不在的,量子力学表明了能量是存在一个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这个宇宙间的能量多种多样,正能量、暗物质,每种能量都有其不同的特性。

    沉浸着的陆绪突觉自己的精神力有种想要冲出百会穴的感觉,然后陆绪试着运用念力的方法释放了一丝精神力,没过多久陆绪察觉到自己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光点,然后隐约一丝清冷意味的光芒传来。陆绪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是那种波动光芒陆绪猜测就是自己要吸收的能量。

    后山岩石,陆绪边上

    三修略带着一点激动的看着不远处的陆绪,他刚刚隐约能感觉到,周围有一丝奇异的波动笼罩在陆绪身上。这证明陆绪很可能一次就修炼成功了,天赋异常的好,可以媲美古时候天赋奇佳之士。

    三修边上的张元宝没有这么深的道行,无法感知这些。只不过他五识也远超常人的敏感加上对自己师傅的了解,发现了三修的一丝异样。只不过现在不是时候,所以张元宝并没有问。

    此刻的陆绪逐渐释放起了更多的精神力,精神似乎遨游在无垠的宇宙,徜徉在能量的海洋,格外的舒爽。在这非物质的世界,陆绪的精神能感受到星光不一样的地方,要不是每一处位置和刚刚自己记住的星斗的位置一样,陆绪可能还不敢确认。

    而在三修和张元宝眼中,陆绪身上渐渐浮现出一层蒙蒙的光华。这下不用张元宝问了,他自己也知道,自己这个便宜师弟陆元绪第一次修炼便有所成就。

    陆绪这个修炼的天赋让张元宝咂舌,他修炼了20余年都没有这么厉害。

    张元宝不知道,不要说他了,就连三修自己都没亲眼见过,这类异象,三修也只是记得在门派的典籍里有过类似的记载。

    “好好好,体涌荧辉,入道灵清,体涌荧辉,入道灵清啊。”三修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心收的徒弟的天赋居然如此变态,一日抵过了自己一年的修炼情况,喃喃的说着,激动的胡子都在颤抖。

    自古修行者,一重机缘,二重天赋。机缘乃天数,不可言表,不说也罢,天赋却是可以看见的。天赋不好的即使给你一篇九转玄功,你也不可能练成二郎神,差的人甚至连门都入不了。而陆绪就是属于机缘极好,天赋又很变态的存在。

    张元宝莫名的看着陆绪,他终于明白了陆绪的天赋究竟有多好。

    这第一步其实是最难走的,以往很多人光是第一步,感悟星月之力就踏不出去,或是被困扰十几年,才机缘巧合领悟其中诀窍。

    而就算是天赋好的,从初步感应到存够星月之力,至少也要几个月的时间。而陆绪居然一次就行了,这种天赋简直吓呆了张元宝。

    翌日

    中午太阳当空,陆绪又尝试着在太阳底下修炼。虽然也一次就感悟成功了,不过修炼完毕以后陆绪感觉除了更加神清气爽了一些以外,倒也和之前没什么区别,可能是要日积月累的吧。

    在山上待了几天,陆峻又来了一趟,把陆绪接了回去。临走时三修再一次嘱咐陆绪,2月15(农历)再来一趟,正式拜师。

    这让陆绪又尴尬的摸了摸鼻子,陆绪以为昨天磕头敬茶就算是拜师了呢,却不想后来三修和他说2月15要正式拜师,到时候要祭祖敬天,传下度牒,广而告之各门各派,众妙门新收弟子之事,如此才勉强算一个正式的拜师。

    陆绪当时差点羞愧的钻到桌子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