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反正 » 第六章 英国公

第六章 英国公

    哼,一群老不死的,当真是只管自己,不顾家国,简直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怪不得袁可立这样的能臣要隐退呢。

    阁臣们走后,朱由检生气得简直想砸杯子,本来他还有好几个议题想和大臣们一起讨论一下的,但现在他完全不想再和这群老不死的说话了。

    “陛下,英国公到了。”

    正生气着,王承恩进来通报,朱由检只能收拾脾气,接见英国公张维贤。

    “臣参见陛下!”

    “平身。”

    为以示尊重,朱由检照例和英国公一起落座。只是这次他不是坐在御案后,而是和张维贤相邻,坐在了一起。

    “国公也是年岁已高啊。”

    朱由检故作感叹道。

    英国公张维贤,他可是明末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的人物,他在移宫案中坚定不移地支持朱由校继位,又在朱由校身死,魏忠贤秘不发丧的时候奉张嫣旨意进宫,揭露魏忠贤阴谋,为朱由检登基创造条件。

    而他执掌京营,也是朱由检能够顺利登基先决条件之一。

    “陛下今日召臣前来,可是有事?”

    张维贤也确实年岁已高,头发花白,但身体还算硬朗,眼中也还露着精明、睿智。

    “王伴伴你先下去吧。”

    待人都走后,朱由检望着张维贤郑重说道:“英国公乃大明勋贵,与国同休,今大明有难,不知国公可会尽力帮朕?”

    “陛下所言是否太过?”

    张维贤见朱由检屏退左右,就知道他是有要事要与自己商议,只是开头就来这么一出,听起来未免有些大惊小怪了。

    “国公,如今国事艰难啊。

    你辅佐皇兄与朕登基,有大功与社稷,朕也与你说些知心话吧。唉——”

    朱由检摇摇头,长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说道:“我大明立国已二百多年,许多弊症已是积重难返,百官贪污成风,民间土地兼并严重,百姓已无立锥之地,早晚必反。

    而百官却无危难之感,还整日呼朋唤友、饮酒作乐,党争不断,为自身利益而不顾国家危机,早晚我大明必亡于百官之手。

    且自成祖靖难之后,宗室便如同跗骨之蛆一般依附在大明身上吸血。而堡宗……咳……英宗复辟之后,京营糜烂,毫无战力,每年钱粮供应却从不间断。

    辽地建奴肆掠,辽东军官畏其威而不敢与其野战,致使辽东之地尽失,建奴时常入关掠民。

    唉!国公,朝廷已是不堪重负,寸步难行啊,稍有不慎便是亡国之祸啊。”

    “陛下,臣有罪。”

    英国公急忙跪倒在地,口中呼道:“英国公府世受国恩,臣必将竭尽全力以报陛下。”

    “国公请起。”朱由检拉起英国公,安慰一番后又道:“朕今日邀国公前来,便是要以英国公你为主,重整京营。”

    “这……不知陛下是个什么章程?”

    “嗯,”朱由检点点头,道:“朕欲以国公为主,收京营能战官兵,辅以川兵等官军,收辽地难民,先练兵三万,等有成效之后,再扩军。”

    “敢问陛下钱粮如何供应?是否要减京营配给?”

    张维贤拱手问道。

    “不错,今国库空虚,朝廷也无余钱,故朕打算先减京营三万员额,其余的日后再说。”

    张维贤偷瞄了朱由检一眼,低下头,一言不发。

    朱由检当然知道张维贤在忌惮什么。

    京营一向是勋贵们的自留地。他们吃空饷、喝兵血,为自身敛财,一向如此。

    自堡宗瓦剌留学后,京营糜烂,历代有志向的皇帝都有整改京营的意愿,却无一成功,就是因为这事牵连太广。

    但京营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程度了,辽事败坏有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每年的那几百万两军费实在是太香了,这些钱已经养大了军阀们的胃口,让他们根本就不想战事停止。

    而中央没有强有力的中央军震慑边地,不敢严查这件事,军阀们就会毫无顾忌、为所欲为、肆意敛财,若是一直这样下去,大明就是有再多的钱也没用。

    人的欲望是无底线的。

    而且今天就算是朱由检发威消灭了后金建奴,不根除这毒瘤,明天也会有草原瓦剌重新叩关,他日更是会有西洋大炮轰开国门。

    “英国公,朕知你顾虑,只是如今国事艰难,若不整改京营,朝廷无可战之兵,则必不能威慑地方,贪官污吏、劣绅豪强必将肆无忌惮,在地方肆略,则国家必亡。”

    见张维贤一直没有说话,朱由检只能好言好语劝导:“且辽事糜烂,建奴在辽地肆意逞凶,无不是因为朝廷无兵而不能威慑辽东,令辽东将门做大,肆无忌惮,伺机敛财。”

    张维贤抬头望了眼朱由检,拱手叹道:“陛下,京营牵连甚广,不可轻举妄动啊。”

    朱由检顿时心中一噎,有些话想说却又说不出话来,脑海里闪过一句话来:人不能背叛自己的阶级。

    “英国公,你可知道勋贵与国同休是什么意思?”

    哎。想前世自己一个苦逼打灰人,居然会觉得可以靠自己的口才去可以说服国家重臣、顶级勋贵,真是太天真了。

    朱由检对说服张维贤已经不抱希望了。

    只能自己想办法慢慢来了。

    朱由检坚定的想到。

    “还请陛下为臣解惑。”

    “所谓与国同休,意思便是若是有朝一日,大明亡国,朕固然会以身殉国,但勋贵们也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朱由检站起身来,冷声道:“贼子们什么都会缺,缺钱、缺粮、缺地,缺文臣、缺士绅、缺将领、缺读书人、武士,但就是不会缺勋贵。”

    他已经对这种过家家似的文字游戏完全不感兴趣了,靠嘴巴去说服别人,他已经完全放弃了。

    此刻,他深刻的认识到,若没有共同的利益,别人又怎么会汇集到你身边呢?

    朱由检明白了明末亡国的原因了:上下不同心,四处都在漏风,又怎么能不亡国呢?

    望着英国公,朱由检最后厉声道:“若是有一日贼酋入关,或是北地叛乱,威胁京城,朕一定会迁都南京。还请英国公好自为之。

    退下吧。”

    “臣…

    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