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反正 » 第二十七章 文林苑文会

第二十七章 文林苑文会

    朱由检领着一群人来到文林苑。

    “爷,这里是哪里?”

    田妃好奇问道。

    “文林苑。”

    朱由检淡淡答道。

    我当然看得见楼上挂着的招牌。

    田妃好看的白了朱由检一眼。

    “进去吧。”

    朱由检拉着人走进去。

    文林苑原本是魏良卿的产业,朱由检将其抄家之后就接收了过来,目前是高时明在兼职管理。

    朱由检之所以领着妃子们来到这里,是因为今晚这里有士子集会。

    朱由检久居皇宫中,许久没有接触大明文人,所以想来看看。

    “爷,奴婢已预订楼上雅间。”

    朱由检进去的时候,文林苑一楼大堂内围着数十张桌子,桌子都坐满了人。

    大堂后方中间是向上的楼梯,若要上楼则要从两侧绕行,势必会引人注目。

    朱由检不想太过引人注意,于是在一楼随意找了个房间坐下。

    大堂中间是两帮人在辩论。

    与朱由检所想的文人集会不同,士子们并没有呼朋唤友、开怀畅饮、吟诗作对,反而是就当今朝堂局势在讨论。

    也许因为这里是京城。

    也许因为这时是明末。

    朱由检心里有了计较,和几位妃子进入一楼隔间。

    “爷,妾身来煮茶。”

    周皇后接过茶女递来的茶饼及热水,拉着田妃、袁妃围在桌边。

    “噼啪。”

    木炭带起温度,水壶很快烧开,房间内温度上升,周皇后冲泡好茶水,倒进小杯,递与朱由检。

    “爷,喝茶。”

    朱由检坐在窗边,听着大堂内说话,手接过茶水,一饮而尽。

    “呸!”

    朱由检吐了一口。

    “民间茶水微微苦涩,也算别有番滋味。”

    “小耗子,赏给你了。”

    朱由检起身,准备去往大堂。

    “你们就在此处不要走动,朕去外面听听。”

    田妃想要起身跟随,不过被朱由检看了眼,便老实坐下了。

    屋外,朱由检领着十几名亲卫来到大堂。

    隔间距离大堂中间较远,隔着许多人,声音听不真切。此刻靠近一听,朱由检才知道他们是在议论魏忠贤。

    双方辩论并不激烈,魏忠贤失势已成定局,宦官不得人心也是常态,他们双方讨论的,是朱由检为什么不杀魏忠贤。

    “什么臭鱼烂虾,也敢妄议国事。”

    听了一会,朱由检哑然失笑。

    “当今陛下乃昏庸之君,宠信奸宦,魏忠贤乃阉宦首领,陛下又怎么会对他动手呢?”

    有人义愤填膺、痛心疾首。

    但朱由检也不是没人支持。

    “陛下登基之初,便接连起复袁可立、韩爌等人,这些人都是被魏阉逼迫,不得不致仕的贤良忠臣,陛下若是真宠信阉宦,又怎么会启用他们呢?”

    只是朱由检在士林名声并不好,这种声音也只是少数,多数人还是对朱由检充满失望的。

    “真是无聊。”

    朱由检压下准备上前教训士子的亲卫,笑着摇摇头,起身准备退回房间。

    “只是不知孙师身在辽东,情况如何?今直隶大雪连连,明年必灾情严重。直隶如此,辽地想必情况更甚,明年建奴势必又要南下劫掠。”

    嗯?

    朱由检回头。

    大浪淘沙,总可能会有片金子的。

    这人想法正确,说不定是名人才。

    “哼,大雪连绵,只因皇帝德行不修。陕地大旱,正是因为朝中有魏阉作祟,上天示警所致。”

    “不错,辽东之事其实不难。当今陛下只需亲贤臣、远小人,诛杀奸佞魏忠贤,罢黜厂卫,任用贤臣,则辽东之乱、建奴之患可自然平息。”

    蠢货,真是在侮辱我的耳朵。

    其他附和的言论朱由检并不想听,他只将目光放在了最初发声的那名士子身上。

    他并未再次发声,只是低头喝茶,与身边人小声谈笑,似是傲气十足,不屑一辩。

    但他身边之人却是忍不住,上前来道:“我原以为诸位皆乃贤德之人,俊杰之士,今日一见,却是大失所望。”

    “史宪之,你这是何意?”

    有一丑男走上前,傲然道:“我等如何,自当在科举时有朝中大员来评,凭你也配论我!?”

    “哼,”史宪之身穿灰衣,头戴儒巾,风尘仆仆一脸灰暗,却是神情轻松,好似胸有成竹般朗声道:“忠臣良将营救国难自古就有,刘阿斗乐不思蜀,武侯却仍能六出祁山,北伐曹魏。

    唐玄宗晚年昏庸无道,以致有安史之乱,李光弼、郭子仪两人也能挽救李唐于水火之中。

    今天子少年即位,为阉宦所惑也是常事,尔等今不思如何辅佐天子,安定社稷,却一味辱骂,为人臣子便是不忠。

    天子为君父,百姓供衣食,直隶将有灾情,尔等不思如何爱护百姓、赈灾救民,却只会贬低君父救民之策,是为不仁不义。

    如此之人,也敢称俊杰之士!?

    吾羞与为伍!”

    “你…史宪之,你敢如此说我!”

    丑男气愤之余,有些说不出话来。这时,他身后的一人,是一白衣男子,他走上前来,对着史宪之说道:“史宪之,你自诩忠臣良将,却也毫无作为。

    说到底,你也不过是今科士子,还未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又怎知国家大事。

    尔今所言,不过是郦生说齐,逞口舌之利!”

    “哼,你也不过口舌之辈。”

    史宪之抱拳对着虚空一礼,道:“我闻天子登基不过半年,便惩治奸凶,赈灾救民。

    如今京师之地,难民、流民、乞丐等都被妥善安置,京城严寒,我身处人群之中也觉寒冷。可京城之大,路边饿殍冻死之事却不过寥寥数起,这难道不是善政吗?

    我身为大明士子,岂能容你辱此善政,莫非你李立言觉得治国之道,是只用一张嘴便可天下太平的。”

    “好!说得好!”

    朱由检忍不住鼓掌呵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此乃古理。”

    缓慢走上前台,朱由检靠近史宪之,道:“如今大明病入膏肓,一定要推行变革,才能治世。

    但,若不怀仁慈之心,爱护百姓,变革之事就一定不会成功。”